大明墨客 第426节

要说平时,碍于情面和阿旺家族的实力,大家都会给他一个面子。

都会顺着他的话说,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无伤大雅的话,大家都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

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

格家的老祖宗出面了,其实说是格家的老祖宗,还不如说是侗民的老祖宗。

所有头人的爷爷辈的人,长老会叔伯辈儿的人。

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寿星,况且是有恩于侗民的人。

话说在场的人哪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恩惠?

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格家,无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阿旺的话应着寥寥。

有那想说话的头人,还没等动,就被长老会里,自家的长辈给狠狠的瞪的闭嘴了。

阿旺的场面显得尴尬起来。

格家老祖宗看了一眼阿旺:“你是阿卡丹的老爹,

阿庆生家的大小子吧?”额,阿旺的额头冒汗了。

“回老祖宗的话,家父正是阿庆生。”

“你爹死的早,为了侗民,和元兵在一线天战死。

老朽心里是有数的。

哎,你们阿家是有功劳与侗民的。

可惜了了!多好的后生!”

“谢谢老祖宗肯定,家父就算是在九泉之下也是瞑目的。”

阿旺显得紧张无比。

格家老祖宗看了一眼阿旺:“紧张什么,亏你还是一路头人?老朽既然让大家畅所欲言,就不会因言获罪。

大家都不要顾及老朽的颜面,毕竟这事关我们侗民未来的走向。

大家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

额,他的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格家的老祖宗,铁面无私,言出必行。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就是真心话。

那好吧。于是纷纷七嘴八舌的表态,畅所欲言起来。

总共分为两派,一个是主张用对付元朝蒙古人的敷衍方式,另一派是主张接收明朝的改土归流。

两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这就不好弄了,形不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就得无限期的拖延下去的。

格吉鲁心中长叹一声:“格家的辉煌貌似不复存在了,想当年,格家老祖宗的话就是圣旨一样的。

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他老人家一言而决。

可是当年一线天跟元兵大战过后,格家的实力消耗的厉害,到现在都没有缓过这口气。

要不然的话,阿旺家族怎么会能够处处都压制格家一头呢。”

现在的这种两头大的情况,是在格家的老祖宗预料之中的。

格家是大不如前了,阿家的实力现在是兵强马壮,一些寨子的头人,唯阿家马首是瞻,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都不难理解。

让他难以理解的是,格吉鲁带回来的大明永和伯的善意,不被人们接受。

郑长生的意思,他明白。

这次完全是一场误会,不过趁着这次的误会,永和伯郑长生要跟侗民言和。

和平的进行改土归流,避免将来朝廷解决侗民问题时候的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提议。

侗民一旦答应改土归流之后,郑长生就有理由把那个叫土豆的高产农作物,分发给侗民耕种。

他是相信自己孙子格吉鲁的话的。

这孩子,虽然跟他的父亲,在处理问题上比起来有点欠缺火候,可是最起码是个诚实的,宅心仁厚的孩子。

无论年纪有多大,可是在八十多岁的格家老祖宗的眼里,他格吉鲁,永远都是个孩子。

他是相信孙子是不会信口开河的。

另外他也是愿意相信郑长生的诚意的。

嗯,可是这么好的事情,由于阿旺家的搅和,眼看就要成为一锅夹生饭。

这着实是有点让人感觉郁闷。

他作为侗民的精神领袖,要一碗水端平啊。

不能给人们留下非议的口实。

思来想去的,格家老祖宗雪白的长眉一挑:“静一静,听老夫说一句话。”

额,随着格家的老祖宗开口。

大堂内的嗡嗡响声不见了,大家都凝神屏息纷纷看向他。

“格吉鲁带回来明朝朝廷的意思的话,老朽让你们讨论商议。

现在的情况呢,我也看到了。

支持和反对,几乎是各占一半。

反对的人的意思,无外乎是中原朝廷不可信。

当然了,这是基于和元朝蒙古人打交道来的经验。

但是现在我们要打交道的是中原汉人,不是元朝的蒙古人了。

老朽的意思是,无论大明的永和伯郑长生说的是真是假,我们要给他一个机会。

把他请过来,来到我们云龙侗当面说明。

如果,他只是缓兵之计,是迷惑我们的,那他肯定不敢来。

可是一旦他要是敢来的话,那朝廷的诚意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说了。

朝廷可信不可信,就看他永和伯郑长生敢不敢来我们云龙侗了。

大家同意否?”

额,格家老祖宗一席话,正说到格吉鲁的心坎上。

不愧是老祖宗,处理事情就是有水准。

眼下的情况是,云龙侗十八寨的人,很明显的以自己家和阿旺家,分为两个派系。

刚才的情况已经争得是面红耳赤,有点似同水火的样子了。

这要是无节制地争论下去的话,闹不好,一个言语不合拔刀相见的可能都有。

老祖宗的话,给渐渐升温的气氛泼了一盆冷水。

使得双方都冷静下来。

侗民不能乱,尤其是不能起内乱。

这是准则,数百年来,侗民向来是团结的,从未有过内乱的发生。

要是在他的掌权期间,侗民们有了芥蒂,起了冲突,在见了血,他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阿旺的脸色变了又变,良久之后,他上前一步躬身道:“老祖宗言之在理,那就请大明的永和伯郑长生来一趟吧!”

阿旺虽然实力再怎么雄厚,可是他也不敢担负一个挑起冲突的罪名。

有了格家老祖宗定海神针的发话,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侗民十八寨的头人们,以及长老会的长老们,也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于是格吉鲁手书一封,派人送到郑长生的面前。

在信里,格吉鲁把情况很他说明了。

阿旺家族的人不相信朝廷,欲邀请他前往云龙侗一会,当面说明情况,以安抚侗民的心。

现在的郑长生是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不去的话,朝廷要想收复侗区,难免会刀兵相加,血流遍地。

这说到底死的还是华夏的炎黄子孙。

当然老朱是不会惧怕侗区十八寨区区数万人马的。

大明的兵锋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如果侗民真的是不服软不屈服的话。

大军所到之处,敢抵挡者,皆会化为粉末。

这是郑长生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可是要是去的话,这明显又不在行程之内。

跟侗民起冲突,这本来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剿灭弥勒教。

处理边民和侗区民众的事情可以延后在处理,开疆拓土,改土归流这等大事,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永和伯爵能够决定的事情。

朝堂那么多大佬,还有睿智的老朱,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发话。

况且,这一去的话,吉凶难料。

万一因为自己的节外生枝,而影响了剿灭弥勒教的大事,那可真就是不美了。

可是他又不想放弃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

能够兵不血刃地收复一片大明的疆土,还想什么?

大明的军兵浴血奋战这么多年,依旧祖国尚未一统。

要是自己能够把侗区收复回来的话。

那对于围攻盘踞在云南的蒙元残余势力,将是一个绝妙的助攻机会。

还有,吴冕的作乱,弥勒教的作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之,收复侗区绝对是一个不二良方。

侗区位于三省交界,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一旦朝廷的大军背靠侗区,在对他们用兵的话,这就是无敌的存在了呀!

没有侗区从背后偷袭,大明兵锋不在担心腹背受敌,那将是一往无前啊!

考虑再三,郑长生还是决定要去。

首节上一节426/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