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36节

或许这时代的高人隐士就喜欢过这样清贫的日子吧,郑长生心里暗暗的以为。

郑家大院的伙食最近水平是直线上升,不说顿顿大鱼大肉,但是一日里最起码有两顿是有的。

厨房的大权在小七的手里握着,她做什么饭,家里就吃什么饭。

炖排骨、红烧肉、蒸河鲤、烤肥鸭,这几道从少爷那里学会的硬菜,每日里轮番轰炸。

鲁青山吃的满意极了,一个月下来,脸上也见了红光了,笑起来脸上的褶子都泛着油花。

他满意的后果就是每天都精神满满的督促小七和郑长生,闻药识名以及背诵药理药性。

这是一个很枯燥很繁复的事情,不过这也是必修之课。

想要从医,如果连最基本的本草药物都不识得,那怎么行?

也幸亏是郑长生把方克勤送的书籍都背下来了,每日里只需做好预留之八股文章即可。

其他的时间他都跟随着小七一道,听鲁青山讲述医学之奥妙。

鲁青山师承早已不可考究,据他亲口所说,其先祖曾经师从华佗。

祖上曾持有华佗关于伤科手术的秘籍,不过年代久远早毁于战乱,也就是靠着口口相传才流传下来一点皮毛。

这也是他用毕生精力致力于伤科这一门的原因,他想把这一门即将失传的医术发扬光大。

可是尽管他已经十分的努力了,但是仍旧是不得其法。

据传说神医华佗对于伤科的研究已经到了,可以开膛破肚医人不死的地步。

但是根本就没人相信这是真的,都开膛破肚了那怎么会不死?鬼扯什么呢。

这也是曹操听闻华佗要把他脑袋劈开治疗头疾之时,就把华佗干掉的原因。

脑袋劈开?你跟我闹呢。

那是死的不能再死了啊,你这是要谋杀老子哟。

曹操疑,华佗毙,是以绝艺失传矣。

鲁青山几十年的经历,在茶余饭后,跟小七和郑长生娓娓道来。

听的小七一愣一愣的,就连郑长生都有点诧异。

这老爷子还真是对于伤科着迷入魔了啊,竟然买下元兵尸体进行解剖研究,这得是该有多惊世骇俗啊。

不过也幸亏是元朝,这要是别的朝代,估计老爷子早就被人大卸八块了,这行径实在是为世俗所不能接受的。

“师父,那你成功过吗?”郑长生歪着小脑袋问道。

鲁青山仰天长叹:“天不佑我,为师曾经为一个肠子都流出来的伤兵治疗,可是只撑过十天,最后伤口化脓而死。”

郑长生纳闷,要是手术器具不消毒,要是术后不用抗生素,那不发炎而死那才见鬼了呢。

看来老爷子是对手术应该是有两下子的,不过就是缺乏现代的医疗知识而已。

“师父,您可还记得弟子说过消毒一事?我郑氏先人书中所言,欲手术者必先消毒,可用高浓度烈酒杀灭细菌。

另外书中记载有一神奇之药,说是能治疗术后伤口化脓,用之有奇效。

弟子认为这对师父的研究或许大有助益。”

“细菌为何物?为何要杀灭之?”

小七这个时候终于可以插嘴了,这个细菌她是知道的,不就是手指甲缝隙里的脏物吗?

少爷不止一次的嘱咐她和大个子,要勤剪指甲,还说那些黑色的东西就是细菌。

于是小七给鲁老爷子结结实实的上了一堂手指黑即为细菌的课。

她的教条化,把郑长生给逗乐了。

自己说了那么多关于细菌的东西,她却只记得指甲缝里的污秽,这丫头......

鲁青山老爷子都被小七的半瓶水的讲解弄迷糊了,为何指甲里的黑泥是细菌呢,这为何跟郑长生口中所述的细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不同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迷茫了。

最后郑长生一锤定音:无论是他所讲述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是小七口中所讲的都是属于细菌。

这让小七很得意,看,人家也知道细菌了呢。

这可是可以应用于伤科手术里面很重要的知识哦!

细菌到底为何物,在郑长生的描述下,他们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虽然说是肉眼不可见,但是要是借助一个名曰“显微镜”的神奇镜子就可以看到。

小七决定按照少爷描述的那样,做一个显微镜出来。

看着小七信心满满的样子,郑长生真不想打击她,天真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啊。

在没有玻璃发明之前,要想制作出显微镜,白日做梦呢?

鲁青山倒是对小七很支持,他真的很想看到郑长生口中那所谓的细菌。

他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伤兵身上试验了那么多次,不成功的原因了。

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杀死了伤兵,并不是自己的伤科手段不行。

就说嘛,伤兵体内都缝合好了,当时也都活下来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伤口化脓而死。

之前是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是他的手术不成功呢,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老天有眼啊,老夫这辈子本来都已经绝望了,可是在行将就木的风烛残年遇到了郑长生这个孩子。

要不是他给自己说明了失败的原因,恐怕这个遗憾就要带到坟墓里面去了。

既然现在已经找到了原因,那么就全力的攻克之。

小七这个他心爱的弟子,去做显微镜去了。

希望她能够成功,一旦做好,就可以观察到一下,这让自己纠结了一辈子的东西,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何样子。

而他的另一个爱徒,郑长生则去培养一种叫青霉素的抗生素去了。

尽管他不明白为什么青霉素是培养出来的,还要找那么多的黄豆煮熟了让其发霉变质,长出绿色的毛,这可是太让人想不明白了。

静观其变吧!~说起来,老天爷还是厚爱我的。

各位列祖列宗,不孝的子孙后代鲁青山,将要完成一件医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划时代的成就了。

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第58章 意外收获

事物是不会随着人的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任何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总结经验才有的。

量变才会引起质变,这是很朴素的哲学思想。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不过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偏离的话,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只会是越走越远。

就如小七,如果没有凸透镜的制作成功,永远都不会制作成显微镜。

郑长生其实是很想告诉她,莫要徒劳无功,可是看到小七着迷入魔的样子,他不忍心打破小七的梦想。

人只要有了梦想,哪怕是不切实际的,那也比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强。

权当给小七找一个事情做了,总比她闲的五脊六兽的,过来骚扰自己强吧?

对于青霉素的制作,他只记得一个简易的方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先是收集青霉素的培养液,在用菜籽油来溶解脂容性物质,用活性炭过滤之后,在用蒸馏水清洗。

用醋制作成酸性溶液,用海草汁液制作成碱性溶液,清洗过滤后即可成。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任何事情要想做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像青霉素这种药物的提炼,怎么能会那么容易成功。

不是所有穿越者,都有金手指,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外泄,然后什么事情都轻而易举的搞定。

慢慢来吧......

午后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懒洋洋的,郑长生百无聊赖的在院子里乱窜。

到大个子那里,这厮午睡的鼾声能把房顶上的瓦片恨不得都要震下来。

小七则是在捣鼓她的显微镜,外形虽然做出来了,可是你没有凸透镜不是全白费吗?可是她依然的在试验,书房里的宣纸,竹片上的薄膜都试过无数次了。

只要是她看上的东西,都会装到“显微镜”的竹筒上试验一下,尽管屡试屡败,但是她百折不挠的精神着实是让人敬佩。

母亲呢,则是躲在房间里数钱。

偌大的一个炕洞子里,几乎都要装满了钱了。

她看到郑长生进来,停下了数钱的手,“儿子,你看咱家的钱炕洞子都装不下了,你说说,这可咋办啊?”

也不知道,她是炫耀,还是真的为银钱的存储发愁。

“娘亲,干脆让大个子挖一个银窖得了,也省的你天天为藏钱的事情犯愁了。”

“额,我儿好主意,大个子呢,赶紧叫过来,咱是说干就干。”

我去,母亲这听风就是雨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呢。

自己只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她还当真了,不好意思,对不住你了大个子,恐怕有你累的了。

大个子郑根硕是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的。

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好的精神,一听说母亲要他挖一个地窖用来藏银子。

他是擦了一把口水,二话不说拎起镐头就开始干。

母亲的炕是睡不成了,估计晚上肯定要跟小七挤挤睡。

大个子掀开木板,就开始挖。

“好样的,挖深点,这样咱家的银子就能藏的严实点。”母亲在旁边鼓励着。

哎!郑长生也走不掉了,这注意是他出的,得在旁边指点着才行。

儿子是神童,是郑家先人所著高深学问的传承人,他说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

这肯定得儿子指点下完成的才是好的。

这是李秀英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二天下午,一个五尺见方的地洞总算是挖好了,大个子累的是气喘吁吁,披头汗淌的:“夫人您看这可还行?”

“儿子,你看这可还行?”

郑长生无语了,“行,只要能放下您的宝贝就可以。”

“嗯,那就是行,大个子你上来歇会吧。”

为了帮助母亲完成藏钱大计而挖地窖,大个子几乎累的要虚脱,郑长生也无聊的要发疯,但是母亲是高兴的,是开心的,这就够了。

首节上一节36/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