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284节

皇帝走出,大乐立即奏响,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

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其他皇子王爷等依次上殿。

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

百官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

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

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

皇帝举杯饮毕,乐止。

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

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

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

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

这时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

接下来舞蹈登场,第一个一般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

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

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

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

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

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

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皇帝乃九五之尊,是以到九这里的时候就为大圆满。

每一论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依样画瓢作一遍。

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

到这个时候,估计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胃口大开,终于轮到了进大膳,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远送到京。

有的时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

经由光禄寺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宴罢乐止。撤膳,最后来个舞蹈《百花队舞》。

轻歌曼舞之中,光禄寺撤御案,序班撤群臣案。

舞罢,群臣分东西北向而立。

最后一次行赞拜大礼谢恩,仪礼司向皇帝奏告大宴仪结束,圣驾请回,群臣匍匐恭送,待皇帝起身离去后,乐止,大宴仪正式结束。

擦了个擦的,郑长生冷汗都冒出来了。

这不是折腾人吗?也亏的老家伙周宗伯想的出来。光是这些礼仪都把人折腾够呛了,估计也没什么时间去吃美味佳肴了。

怪不得老朱都先把自己的肚子先填饱了,也怪不得老朱把自己先叫过来垫吧一点了。

好吧,老朱还是心疼咱的。郑长生看罢了礼部尚书周宗伯的奏折后,再也不在对国宴报幻想了。

这他娘就是一个折磨人的宴会,哪里是你想吃就吃,想和喝就喝的犒劳的大聚餐啊。

还是先填饱肚子为要吧。

这一刻,老朱推过来的这一盘子糕点,在他的眼中是无比的美食啊。

郑长生也不再客气的,学着老朱刚才的样子,上去甩开腮帮子,掂起大槽牙大肆的猛吃起来。

也不管形象为何物了,干酥的糕点渣子尽管掉的满身都是,他也不在乎了。

一边往嘴里塞,一边掂起茶壶就往嘴里灌。

一盘糕点下肚,有了垫底的食物,郑长生才算是放慢了进食的速度。

老朱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小子,你以为咱的饭就那么好吃的吗?”

郑长生深深的为老朱在心里点了一个大写的赞。

怪不得答应的这么痛快就拨款采购呢,感情还能回收利用的。

那么多美食佳肴,估计都没几个人敢动筷子吧?

说到底最后还是进你的肚子,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哈哈,郑长生看老朱的眼神都不对了。

真他娘的抠门,都没见过这么精打细算的皇帝。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洪武大帝?这就是威震四海的大明开国帝王?这分明就是一个山西抠门的土财主嘛!

好吧,苦日子里出身的人的思维是无法理解的。

估计礼部尚书周宗伯,打死他都想不到老朱之所以这么痛快的批复他这一套流程的初衷吧?

也不知道,皇后娘娘主持的命妇夜宴是一个什么情况?

希望不要如同前朝老朱这么繁琐吧,不然母亲和小七她们两个空肚子的人,有的罪受的了。

第418章 宫廷夜宴(四)

李秀英有点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虽然她上次来过一次皇宫。

可那是因为儿子危在旦夕,心情沮丧痛苦之际哪里有闲心观赏宫中的景致?

再说了她是在前朝的偏殿,那里宫禁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还有大批巡逻的甲士。

充满着杀气,哪里有一点的温馨别致?

但后宫则不然,现在虽然是隆冬季节,外面的世界是百花凋谢一派肃杀之景象。

可是这里依然有月季、梅花等耐寒之植物。

一进入皇后坤宁宫的大门,芳香扑鼻,闻之欲醉。

宫女、太监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一派繁忙之象。

小七和婉儿一左一右簇拥着她,这才使得她心中稍微的安稳了一些。

命妇、勋戚之女眷,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狐裘锦服,妆容齐整。

倒是她们三人,倒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李秀英笃信佛祖,对于这些女子妆容之类的从来是不屑一顾;

小七是素净着装略施粉黛,而婉儿是不施粉黛。

就算是现代的化妆品还有好多重金属超标的呢,就别提古代的了。

为了肚子里的孩子着想,郑长生态度坚决的没收了她的化妆品。

这玩意敷到脸上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郑长生挂的是三品侍郎衔,所以母凭子贵、妻凭夫贵,老朱赐她们三品诰命身份。

这是有资格进入坤宁宫大殿共享国宴的。

小七更不用说了,公主的身份,大殿里也是有她一席之地的。

马皇后居中而坐,两侧是各有六排座位,命妇们分列两旁各自就坐。

李秀英放眼望去,一个都不认识。

得了,自己找地方坐,等着吃宫中的御宴吧。

娘儿仨挨着坐下,就等着开宴了。

宫中的乐师拎起乐锤把鎏金的铜编钟敲的叮叮当当,虽然李秀英对音乐一道不甚了了,但是听起来还是很好听的。

话说朱元璋在统一天下之后,想恢复汉代的统治。

汉文化里最主要的就是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起源于周。

在周朝专门有一个进行音乐教育,也是表演贵族音乐的地方叫大司乐。

周朝时期人口并不繁多,但是大司乐管理的人有上千人。

可以想象当时的政府是非常重视礼乐文化的。

统治者之所以重视乐,是出于以礼治国,用乐来辅佐统治的目的。

礼是外在强加给人的,比如政府制定系列的法律和制度,人人都要遵守。

如果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或者刑罚,人们心里势必形成鸿沟隔阂。

这时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用音乐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思想管制。

朱元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推崇汉代的礼乐文化,尤其是韶乐,因其历史悠久,加之孔子非常喜欢。

历史记载: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的六艺里边,乐也是排在很重要的位置的所以说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一个编钟就可以反映出明代王朝对儒家文化的重视。

朱元璋初定天下时就在南京设立了教坊司,负责在宫廷礼仪活动中演奏雅乐。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他下旨修建天坛,制定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宫廷音乐,中和韶乐。

这个时候宫廷乐师演奏的虽然也称之为中和韶乐,可是并没有形成体系和制度。

听了半天,李秀莹悄声对两个儿媳妇抱怨道:“初听还算是悦耳,可是听着听着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哪里有戏班子唱戏来的让人精神?”

小七自然是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从来不跟夫人唱反调,于是附和:“就是,戏班子一开锣,那锣鼓家伙事一响,才是真正的享受呢。”

婉儿自幼熟读诗书,对于雅乐颇有研究,宫廷乐师演奏的水平,在她看来已经够炉火纯青的了。

这话要是被他们听到,估计能郁闷到呕血三升而死。

悄悄捂嘴偷乐,好吧,就跟一个喜欢市井文化喜好听相声的人,你硬拉着他去音乐厅听歌剧或者钢琴表演,那就是受罪。

李秀英扯了扯小七的袖子:“七啊,听说宫里赐宴吃不完是可以拿走的。

等会儿给你外祖母带回去点儿。

她老人家这辈子还没进过皇宫呢,皇后娘娘的赐宴,这是多大的尊荣啊。

可别光顾着吃,记得手脚麻利点。”

“嗳,知道了!”

她们两人的对话声音虽然不大,可是也惹来前后左右的侧目。

首节上一节284/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