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520节

  “夸大了什么?隐瞒了什么?讲!”

  虞世基之所以受杨广恩宠,就在于他对帝王之心摸得很透彻,他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回答,如果是中原造反,他就会说怕影响杨广平叛,怕影响杨广心情,因为杨广本身就不在意中原造反。

  而江南造反,他就决不能这样说,这样说,只会显示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有问题,他必须说他很认真应对了,只是对方奏折有问题,所以才退回去,这样杨广才能接受他的解释。

  虞世基又解释道:“江南土地丰腴,水源充足,粮食一年两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大凡有点劳动力,都能养活自己,再不济,在溪流河边安张网,每天所获鱼虾也糊口,一般小民若不到吃上饭的程度,也不会造反,奏折中说二十万人造反,臣就觉得有点言过其实,除非是有南陈乱党在其中煽动民众造反,对抗隋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但奏折中却只字不提,臣就认为要么是夸大其词,要么就是隐瞒事实,所以臣打回去要地方官重新上奏。”

  此时,杨广心中的怒火已完全消失,虞世基说得很有道理,他又拿起奏折仔细看了一遍,奏折中确实只字不提有南陈官员参与造反,但凭杨广对南方的了解,对隋朝不满的南方士族为数不少,他们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杨广背着手走了几步,沉思良久,他可以容忍齐鲁、燕赵大乱,却不能容忍南方出现造反,那会破坏他的大计,杨广尤其担心南陈死灰复燃,再次造成南北分裂,在南方造反之事上,他一点也不含糊,一点也不敢大意。

  他立刻对虞世基道:“关于南华会的事情,内阁可下牒文责令地方官详细调查,若有梁朝余孽,一概剿灭,决不能手软。”

  “臣遵旨!”

  杨广想了想又道:“传朕旨意,着令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和礼部尚书鱼俱罗,各领兵三万,去江南剿灭造反。”

  虞世基吓了一跳,“陛下,鱼俱罗带兵妥当吗?”

  杨广摇摇头笑道:“离开了丰州那片水,他这条鱼就折腾不起来。”

  “陛下看人透彻,果然高明!”

  虞世基奉承一句,又小心翼翼问道:“那杨元庆那边,陛下是不是……”

  杨广凝神思索片刻,叹了口气道:“事有轻重缓急,他的事情并不燃眉,先把杨玄感的造反和元家的造反剿灭,再平定南方后,朕再回过头去收拾他。”

  ……

  大业九年七月中旬,杨广的主力从离石郡渡黄河进入陇右,大将薛世雄和大将辛世雄各率军五万杀向弘化郡,双雄发力,在弘化郡大败元家招募的六万关陇兵,元寿之弟元稷和次子元尚俊阵亡,十万大军随即杀向扶风郡,元弘嗣率军八万在大震关外迎战,三战皆败,军心溃散,元弘嗣知道大势已去,率万余人仓惶逃往西平郡。

  与此同时,大将屈突通率五万军进攻扶风郡,扶风郡兵力空虚,一战即溃,大军包围仁寿宫,元寿服毒自尽,伪帝杨秀投降,却被屈突通以假冒皇族罪,斩首于仁寿宫山下,文武官员三十余人被押往涿郡处置。

  隋帝杨广随即下令清洗关陇大族,凡与元家造反有关联者一概诛杀,一千余关陇大户被抄家,近五万余人被诛杀,其中涉及关陇贵族二十余户,也一并被罢官除爵诛杀。

  关陇贵族人人自危,各献家产以求自保,其中李渊因第一个谴责元氏造反并斩杀元尚武有功而被封赏,独孤氏是外戚,同时未参与元氏造反得以幸免,窦氏家族也因出兵保卫长安有功得以幸免。

  其余侯莫陈家族、于氏家族、宇文氏家族、赵氏家族等等,纷纷惨遭重创。

  在关东,杨玄感二十万大军进攻潼关,却被虎贲郎将宋老生率五千隋军死守潼关,杨玄感军队攻打八天八夜也未能攻破潼关,而此时宇文述大军和来护儿大军追至,双方在潼关外大战,杨玄感军训练和装备都远逊对方,杨玄感七战七败,李子雄战死,杨玄感率数万残军向弘农郡败逃。

  隋军分兵两路,来护儿进军关中,宇文述则继续追杀杨玄感残部,但在弘农郡,杨玄感得杨氏族人相助,夺取朱阳关,宇文述轻兵追击,补给线被杨巍率五百杨氏家兵截断,使宇文述粮食断绝,久攻朱阳关不下,只得被迫退回卢氏县。

  残阳如血,火红的余晖照在朱阳关残墙断壁之上,杨玄感坐在一段女墙上,遥望着远方莽莽伏牛山脉,心中无限失落,回想起兵时的风光,攻打洛阳时的意气风发,此时他落魄如丧家之犬,二十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一万,宇文述军队虽败,但兵力远远强过于他,一旦他的补给到来,自己还是必败无疑,杨玄感长长叹了口气,他该何去何从?

  “大哥,杨巍来了!”杨积善指着远处山道喊道。

  杨玄感站起身,他也看到了,一队士兵正向朱阳关而来,身材高胖的杨巍骑在骆驼上,铁盔铁甲,手执两柄大锤,威风凛凛,在他身边还跟着一员年轻大将,面白如玉,容颜清秀,身着亮银铠甲,手执一杆亮银枪,后背宝雕弓,骑一匹雄骏白马,英姿勃发,令杨玄感颇为惊讶,此人是谁?

  片刻,杨巍进了关,他带着年轻将领上前来见杨玄礼。

  杨巍跪下行礼,“杨巍叩见家主!”

  杨玄连忙扶起他,感慨道:“巍儿,这次多亏你断了宇文述粮道,否则杨家就将全军覆没。”

  杨巍笑道:“我是奉总管之命留在弘农,就等着接应家主。”

  “元庆!”

  杨玄感愣住了,他见杨巍点了点头,杨玄感鼻子猛地一酸,泪水盈眶,只有当他失败落魄时,元庆对他的援手才使他倍加感动,他原以为元庆真的与他断绝父子之情,却没有想到,元庆竟在关键时帮助了自己。

  “元庆怎么知道我会向这边走?”

  杨巍挠挠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道:“我说了,家主可莫生气。”

  “你说吧!我不生气。”

  “元庆知道家主攻洛阳不下,必进关中,如果进了关中,我就不用管,直接回丰州,如果家主进不了关中,那家主肯定会走弘农郡,我再伺机相助。”

  杨玄感心中叹息,原来元庆知道自己要败,唉!早知今日之败,不如当初听了他话,隐忍不发。

  杨巍又取出一封信,“这是元庆让我交给家主的信。”

  杨玄感接过信,他却不急着看,目光投向杨巍身后的年轻将领,问道:“这位将军是……”

  年轻将领单膝跪下道:“在下谢映登,谢弘之侄,闻楚公反抗昏君,谢映登愿意跟随楚公反隋。”

  杨玄感知道谢弘,文学深厚,隐居于终南山,杨广屡次招他,他就是不肯入仕。

  杨巍在一旁笑道:“谢将军武艺高强,神箭无双,在弘农郡一带聚义士反隋,我在路上遇到他,截断宇文述粮道就是他的计策。”

  杨玄感连忙将谢映登扶起,歉然道:“隋军强大,我不幸兵败,朝不保夕,谢将军还愿跟随玄感吗?”

  谢映登笑道:“昔汉高祖屡败于项羽,惟垓下一战成功,刘备更是屡战屡败,最后却成大业,映登以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楚公励精图治,最后必能东山再起。”

  “说得好!”

  杨玄感得到杨巍和谢映登,他的信心又渐渐恢复,他拆开杨元庆的信,细细的读了起来。

  ‘父亲大人在上,元庆叩首,父亲见我之信时,应是兵败潼关,杨巍前来相助,元庆以为,兵虽败,但路未绝,父亲可屯兵于山野,躬耕于田间,惟此可逃大难,父亲乃杨广眼中之钉,不同聚山之匪,切不可再攻郡县,昭露于天下,山洛郡八山一水,地形复杂,乃隐龙之地,父亲可隐身于此,迟则三年,快则两年,天下大乱,隋军顾此失彼,父亲可再取关中,以图大业……’

  杨玄感心潮起伏,但他的目光却变得格外明亮,这一次,他决定听取元庆之劝。

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十一章 铁腕夺位

  七月中旬,历时二十余天的长途跋涉,杨元庆率领三万幽州军抵达了北黄河,大军在距黄河约二十里外驻扎下来。

  杨元庆随即派人去大利城通报,下午时分,一队骑兵渡过黄河,向杨元庆的驻兵处疾速奔来。

  大军驻扎在草原上,防卫异常严密,在三里外,骑兵队便被百余名巡哨拦住,为首军官连忙抱拳道:“在下杨思恩,丰州副总管,特来拜见大将军。”

  巡哨校尉也回礼道:“请把兵器交给我们,我们带将军前去见总管。”

  杨思恩回头命令一声,众人纷纷将刀弓解下,递给了巡哨士兵,巡哨带着众人向大营奔去。

  此时杨元庆已经接到了禀报,他喜出望外,亲自出营门迎接,杨思恩翻身下马,在他面前单膝跪下,“卑职参见大将军!”

首节上一节520/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