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杜如晦匆匆从远处走来,看着杜如晦的身影,杨元庆倒想起了房玄龄,在最后的决战中被俘,一直不肯低头,直到李建成投降后,他才终于归顺,现出任蜀郡长史,不知将来会不会杜房二人会不会同朝为相?
这时,杜如晦走进大帐,躬身行礼道:“参见殿下!”
“杜相国不必客气,请坐!”
杜如晦坐下笑道:“恭喜殿下,天降吉兆!”
“有什么吉兆?”杨元庆也忍不住笑道。
“今天上午,一只五彩凤鸟落在朱雀大街祈年塔上,引来满城轰动,十几万人亲眼目睹凤鸟,连臣也亲眼看见了,展翅飞翔时,瑞气万丈,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杜如晦知道这是匠作少监何稠的杰作,但他还是忍不住赞叹,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真假难辨。
“殿下,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行禅让仪式了,殿下需要三辞后方可接受天下社稷。”
杨元庆眯着眼笑了,他却转开了话题,“朝臣们迁到长安,已经安顿好了吗?”
“大家都已经安顿好,朝廷也正常运转。”
杨元庆站起身,“我们走走!”
两人走出大帐,在月光下慢慢踱步,杨元庆负手望着天空一轮皎洁的月色,轻轻叹了口气道:“最近我一直在想,我该吸取杨广什么样的教训,才不能再重蹈他的覆辙?”
杜如晦低声道:“殿下,这个问题我们紫微阁也讨论过,关键在三条,任贤、纳谏、惜民,只要殿下能做到这三条,天下盛世可期,而且殿下已经做得很好了。”
杨元庆却轻轻摇了摇头,“就算我做得很好,但我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他们会做得同样好吗?”
“那殿下的意思是?”
杨元庆凝视着夜空,缓缓道:“我觉得关键只有一条,分权!”
杜如晦沉思良久道:“殿下是指效仿汉朝,君相分权吗?”
杨元庆笑了笑,“也可以这样说,但也不完全是,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定下来,需要很多年的摸索,需要上上下下的改变,不过我们可以慢慢尝试。”
杨元庆回头凝望长安方向,夜幕笼罩之下,他仿佛听见了长安传来的钟声。
明天,他就要返回长安了,这一天他期待已久。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尾声
大隋帝国昭武三十年,距离杨元庆登基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国泰民安,盛世繁荣,经过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大隋国力已经完全恢复了开皇盛世时的强大,人口从杨元庆登基时的两千万恢复到了四千三百万,六百余万户。
西州碎叶郡,这里是大隋帝国最西方的一个郡,由杨元庆第三子陇王杨致镇守,驻军八万。
碎叶城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昭武六年,西突厥彻底灭亡后,丝绸之路的商贸又渐渐繁盛起来,碎叶城便成了最大中转贸易城,城内胡汉杂居,人口三十余万万。
这天上午,一支由三百余匹骆驼组成的商队缓缓进城,为首东主是一名三十余岁的汉人男子,身材中等,方面大耳,或许是长年经商的缘故,他的皮肤显得有点黝黑。
队伍来到一座大宅前停下,汉子跳下骆驼,向大门前张望着的一名五十岁左右的妇人奔去,“娘,我回来了!”
妇人大喜,“嗣华,你可终于回来了,这一去有三个月了!”
“娘,舅舅现在升为兵部尚书了。”
“嘘!”妇人小声道:“在爹爹面前可别提他。”
男人吓得一吐舌头,笑问道:“爹爹呢?”
“一早去西陵园,你三弟也在。”
“我去找爹爹,我有重要事情告诉。”
“去!”
男子没有进府,回头吩咐商队几句,便向府宅西面匆匆而去。
西陵园是紧靠府宅西墙外的一座私人墓园,也是府宅主人所有。
此时府宅主人,一名五十余岁的男子正凝视着一座新立的墓碑,他头发已经斑白,三十年的岁月转瞬即过,使他深感身处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墓碑上刻着一行小字,义弟尉迟恭之墓,凝视良久,他低低叹息一声。
“父亲,要下雨了,回去!”旁边一名年轻的男子低声道。
“再等一等。”男子声音显得有些苍老。
这时,名叫嗣华的男子走进了墓园,年轻男子看见他,惊喜道:“父亲,大哥回来了。”
嗣华匆匆上前,双膝跪下叩首,“孩儿不孝,不能父亲身边照顾。”
“起来!”
男子脸上露出一丝慈爱的笑容,“你好像更黑一点了。”
“父亲,孩儿见到杨元庆了。”
听到杨元庆这个名字,男子的脸色略略沉了下来,但心中却有点紧张,尽量平淡地问道:“他怎么说?”
“他说,落叶归根,同意父亲回故乡。”
男子眼睛忽然有点红了,三十年了,他终于可以回去了吗?
他又望着一座座墓碑,低声自言自语,“兄弟们,我会带你们一起回去。”
……
长安,务本坊弘农郡王府,这里原是杨素的越王府,现在是弘农杨氏家主杨巍的府宅。
杨巍在昭武七年和驸马左卫将军秦怀玉率军讨伐北方契丹叛乱,并灭掉契丹和室韦,立下大功,杨巍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并以宗室的身份晋爵弘农郡王。
此时府邸外戒备森严,数千羽林军封锁了往来的街道,不准陌生人靠近西院。
在西院一座小院子里,依然保持着当年模样,小院前几年翻修过,修旧如旧,风貌依往。
妞妞练武的大簸箕还放在墙角,杨元庆三岁时练刀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