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表现堪称完美,他把一个痛失爱臣的君王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高明却知道,实际上老李并没有那么伤心,他仅仅只是在演戏而已。
这也算是帝王之术。
相比之下,高明反而感到心里有点堵,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在演戏来着,但是和魏征见过两次面之后,彼此也算熟识了,而且魏征还帮他说了不少好话,所以魏征去世之后,高明心里还是有些难过的。
高明向来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尤其是死人的,所以在魏征下葬之后的第五天,他再次来到了魏征的府邸。
看着眼前有些冷清的魏府,高明顿时忍不住叹了口气。
看来老魏的确得罪了不少人啊
按照大唐的惯例来看,很多官员,特别是那些朝堂重臣去世之后,一定会有很多门生朋友下属等等的人前来拜祭,至少在一个月之内家门口都冷清不了。
但是魏征这才下葬了几天怎么就没人了答案很明显,魏征就是那种耿直到没朋友的人。
想到这里,高明顿时叹了口气,命随从留在外面,自己则一个人进了魏征的府邸。
对于高明的到来,魏征的家人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高明就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所以他来是很正常的。
高明进去之后,首先就给魏征上了三柱香,然后又慰问了魏征的遗孀,临走的时候,高明找了个理由就把魏叔玉叫到了门外,然后指着他停着门口的马车朝着魏叔点了点头。
魏兄,这马车上放着两个箱子,里面装着一千两银子,请你收下,这是我对魏师的一点心意。
魏叔玉一听高明这话,顿时就摇了摇头。
不行,这个我不能收,太子殿下的心里叔玉心领了,但是这银子还请殿下带回
他的态度很坚决,但是高明却再次笑着摇了摇头。
魏兄,令尊生前好名,做官也是两袖清风,想必没什么余钱,现在他过世了,魏府上下的开支就都落到了你的肩上,说句不中听的话,魏兄你的官职是官禄寺少卿,你的俸禄恐怕不能维持诺大一个府邸的开支吧
听着高明这么一句,魏叔玉立刻露出了一丝迟疑。
这
看着他迟疑的神色,高明赶紧趁热打铁,继续劝他。
我听闻令堂来自河东斐氏,也是河东的一个大族,若是你不能撑起魏府,恐怕会被人笑话的,相比之下,接受我这一份微薄的好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完了高明这番话,魏叔玉顿时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朝着高明深鞠一礼。
太子殿下仁厚,叔玉再次谢过太子殿下,以后殿下若有差遣,叔玉定当万死不辞
看着一脸郑重的魏叔玉,高明再次笑了。
原本只是打算来还人情,没想到却拉拢了人心,这算是意外之喜么
72.第七十二章 陋室铭
高明把钱交给魏叔玉之后就回宫去了,但是令高明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走,魏叔玉就回去写感谢信去了。
其实按照高明的本意,他是不愿意把这事到处宣扬的,但是无奈魏叔玉和他老子魏征一个性子,之前他们连高明送了豆芽这事都没有遮着,更何况这次是一千两银子
于是魏叔玉如实上报了,他写了一个表章并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呈给了李世民,感激皇宫浩荡,并着重感激太子的宽厚仁慈。
或许在魏叔玉看来,他这样做是光明磊落,同时也告诉大家太子是重情重义的,但是这个结果对于高明来说却并不完全是好事。
虽然大家也都明白高明和魏征有师生的名分,魏征死了,太子这个做学生的给他家送去一笔钱慰问一下,也没什么大错,但问题是这笔钱太多了,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实在太多了。
往大了说,这已经算是逾越了。
在贞观年间,白银还没有贬值,基本上一两白银还是能兑换一贯铜钱的,而大唐最高品阶的一品官的俸禄则是六千二百文,也就是六点二贯钱。
也就是说,高明给魏叔玉的钱,哪怕是大唐最高级官员不吃不喝,也需要幸苦十三年半才能攒到的钱。
所以,言官们不干了。
魏叔玉才刚刚上表,言官们就弹劾高明奢侈无度,胡乱挥霍,要求李世民处罚他。
证据确凿之下,面对气势汹汹的言官们,李世民只能宣布对高明罚俸三月,并下旨缩减东宫一半的用度。
当高明接到圣旨的时候,顿时就懵了。
啥不但要扣老子的钱还要缩减东宫的用度,凭什么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扣钱高明还没那么生气,但是缩减东宫的用度却让高明有些接受不了。
这一个多月以来,高明已经过惯了那种不差钱的日子,想吃什么就让人去尚食局拿,想要什么补药就让人去尚药局取,看哪个太监宫女顺眼随手就打算几贯钱下去,偶尔还带着李明达她们出去长安街上大采购。
但是现在却有人来告诉他,以后这种好日子没了,这让高明如何接受
高明很生气,但是他并没有打算去找那些言官的麻烦,因为他很清楚这事的主谋不是那些言官们,而是李世民
李世民的用意高明大概也能猜到一些,无非就是魏征去世之后,他这个做皇帝的都没送那么多钱,高明这个做太子的凭什么送那么多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所以李世民就捏住了高明的经济命脉,惩罚他一下,等他什么时候服软了,到时候再找个由头恢复东宫的配给。
但是高明会服软么
答案是否定的。
高明并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该低头的时候他自然会低头,但是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利益。
比如上一次他向于志宁和孔颖达负荆请罪,虽然他低头了,但是不但解决了麻烦,还赢得了好名声,可以说的一箭双雕。
但是这一次却不行,要是他为了一些钱而低头,不但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麻烦,还会降低自己在李世民心中好不容易挣来的印象分,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高明知道这次的事情主要问题是出在李世民那里,既然他不能低头,就只能想个办法让李世民先低头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高明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看来只能从名声上想办法了
李世民最爱名声,因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他需要好名声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而高明就打算从这么方面着手。
很快,高明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