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520节

同时,又组织兵力四处巡逻,发现有趁洪灾打劫作乱的,就地处决,将灾区的治安稳定下来。

而且,有了讨虏军将士的介入,救灾有了主心骨,加上地方的一些开明乡绅,不管是真心救灾也好,故意示好帝国也好,他们主动开仓放粮,协助讨虏军安排灾民食宿,提供药材,撒放石灰消毒,赈灾的各项工作都渐渐进入正轨,随着洪水的慢慢褪去,一些州县开始重建家园,黄河两岸又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

不过,还是有不少百姓因房屋被毁,家财一空,不少灾民携家带口地并没进城,而是自顾自地四散逃难,直接北上或是南下,男女老幼,漂泊他乡乞讨度日,还是有不少人饿死病死,不少人间惨剧仍旧上演,难以避免。

幸好,这些惨剧并不很多。蒋天益接报后,立即派出仅剩的师部直属两个营,组织一批乡绅率领的地方民团,在各处拦截堵塞,又让地方官员组织衙役、乡官四处宣传,引导灾民前往州县城外就食。

的确,原本要是在满清,因财政关系,加上地方官员恨不得多贪腐些赈灾钱粮,赈灾不力。受了如此大的洪灾,必定是民生凋零,饿殍遍野。如今因帝国新成立,更是因皇帝冯云山的重视,直接仿照后世派出军队救灾,在两万讨虏军将士的威慑下,新近归附的地方官员不敢不从,反而可能的确想在新主子面前博个好印象,将原本就不是自己的历年积存下来的陈年老粮,开仓放粮不亦乐乎。

一时间,黄河沿岸方圆几百里,赈灾之事随处可见,赈灾也轰轰烈烈,让受灾的百姓伸手感激。不少灾民甚至将冯云山奉为天上的玉皇大帝,前来拯救百姓于苦难之中。

同时,为了防范洪灾之后的瘟疫,讨虏军早有准备,运来石灰和米醋,在灾民集中的临时居住的灾棚四周,撒放石灰和米醋,防范病害滋生,又组织灾民不得饮用生水,定点如厕,将次生的灾害降到最低。

这个时代的百姓便是如此,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他们都老老实实地听从,哪怕他们不明白为何要如此做,反会自己解释为这是当初大禹治水时便使用的方法。

陕西河南一带的水位慢慢褪去,赈灾搞得如火如荼,但下游的河南、直隶与山东三地交界处的兰阳、考城一带,却是另一幅景象。

上游暴雨堆积的洪水,汇成第一波巨大的洪峰,此刻已经抵达开封府城。

冯云山站在开封北面的黄河堤坝上,望着滚滚河水,又转头回望几乎已经在脚下的开封城,心中感慨万千。

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古城能象开封一样多灾多难,屡遭水患,但每次洪灾之后又一次次崛起。黄河孕育了开封,但洪水又带给了开封无穷无尽的灾难,把这千年古都的往日荣耀都掩没于地下,无数繁华终归被尘封下来,这便是所谓的沧海桑田么?

冯云山想到明末的那场巨大灾难,黄河被人自私地在开封决口,涛涛黄水犹如巨雷奔腾而至,将整个原本繁华的开封城淹没于水下,三十万人,仅二三万人逃生。这座繁华的汴梁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到清代二百年后,也再没恢复往日的繁华。

想到这,冯云山暗自决心,等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治理好黄河。而这次,也要尽自己最大能力,不惜代价地挽救天下苍生。

第679章 赈灾安排与决口

“陛下,洪峰已经快到开封城了,这里太过危险,还是早些撤走吧!”贴身侍卫刘胜邦来到冯云山身边,和义王石达开、乙七师师长蒋天益,一同劝道。

他们也搞不清楚冯云山怎么会来到这开封城。只是听说这洪灾马上来临,心中担心无比,万一黄河没有如陛下预料的那样,在后面的兰阳县境内一处叫铜瓦厢的地方决口,而是在这开封府或者半路上决口,将刚登基不久的冯云山给冲走了,那岂不是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

而冯云山来开封,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清楚这处地方不会决口,而这里是决口之地的上游,没那么危险而已,顺便,领着讨虏军押送赈灾的粮食赶到开封,就被暴雨阻塞在开封城了。

而且,没有人比他更珍惜自己的命了。刚当上皇帝,大好的生活还在后面,别说死,就是再来次穿越让他回现代,他也不愿意了。但心中的对这个时代的责任,让他又不得不来这个洪灾的中心和黄河决口历史灾难的现场,否则,他一辈子都不安心。但为了自身安全,他没有对外声张,甚至除了陪同的石达开外和蒋天益、刘胜邦等人外,连魏源他们都没通知,只是悄悄地让刘胜邦调派了两千原本的圣王王府卫士,如今改名为帝国御林军的精锐,护卫着他来到这黄河边上。

但其他像刘胜邦和蒋天益这些手下不清楚这些,由于开封历来是黄河决口最为受害的地方,陛下这到这儿,在他们眼中,自然是为了百姓亲临危地之举,让他们感动之余,不免又很是担心。

“别慌,不是说了有禹帝托梦给朕,是在兰阳境内决口么?这里是开封,安全得很。山东巡抚崇恩到哪儿了?”冯云山转移话题问道。

“禀陛下,崇恩已经与钦差魏大人会合,如今应该在曹州府与大名府东明一带监督开挖黄河古道。要通知他们来此见驾么?”刘胜邦问道。

“不必了,让他们安心做事,现在没什么比救灾更重要。朕本来不该来的,只是朕心中真的放心不下。”冯云山不想因为自己反而影响救灾。

“陛下心系百姓,实乃帝国百姓之福!”石达开等人由衷叹道。

冯云山摆摆手,自当上皇帝之后,身边的人,连石达开都开始奉承的话多了起来,难道是自己的权威越来越盛?

他对蒋天益道:“蒋师长,朕命你全权负责这河南与陕西两地黄河一带的赈灾,所有地方官全部由你指挥。若有不配合,可先抓捕后禀报。只是有一点,必须给朕将灾害减到最低,若是有大量灾民,朕拿你是问!”

冯云山的这话,却是有些严厉了。

蒋天益连忙拍胸口保证下来:“陛下,微臣愿立军令状,若是赈灾不利,提头来见!”

冯云山满意地点点头,对众人道:“倒不是朕过于严厉,实在是不放心。自古百姓碰上这种天灾,便是人间惨剧。”

“朕记得前清妖道光二十八年的长江水患,荆州府几个州县颗粒无收,灾民四处逃难,挖草根,剥树皮,摸鱼抓鼠,抛妻弃子或变卖儿女者到处都是,甚至还有城中灾民取街上粪渣食之者,乡野之处更是发生强人相食的惨剧,死人尸骨充塞道官道,实在是骇人惊闻!”冯云山有些痛苦地说出他曾经记忆深刻的关于洪水的印象,强调道:“这些,朕决不允许在中华帝国出现,绝不让朕的治下,饿死大批百姓,出现类似的人间惨剧!因此,拜托蒋爱卿了!”

蒋天益满眼含泪,跪地拜倒:“陛下放心!”

当下,冯云山又下旨,决定对整个黄河流域一带受灾区域进行全免赋税一年,缓征一年。当然,具体的减免的标准,仍由财税部去制定,根据受灾严重程度,分类对待,分级进行减免税赋,但因为灾后重建需要劳力,自然又将减免的税赋替换为劳役,辅以粥米、工钱。同时,冯云山又强调,为了平衡物价,对陕西、河南以及邻近灾区的没有受灾的州县,也进行暂缓征收,确保整个受灾的地区附近物价平稳。

最关键的是,冯云山要求对留用的地方官吏,必须严加监督纠察,发现有趁机牟利的地方官员、讨虏军将士以及本地劣绅,对于这些发灾难财的人,必须严惩。对于治腐,从一开始,冯云山便进行高压政策,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不过,他还是能做一分是一分。

这天夜里,冯云山最终还是没能扛住刘胜邦和石达开两人的劝阻,离开了开封城,搬到开封东北方向与兰阳县城之间的一处山岗之上,这处山岗地势较高,不过也不是天然的山岗,想必是自古拦截黄河堤坝日积月累堆成的土岗。

在这土岗上安歇了一晚,第二天蒙蒙亮,冯云山便被一阵马蹄声惊醒。

十余匹快马从东边的兰阳城方向疾驰而来。

不一会,石达开满脸着急地求见冯云山:“陛下,大事不好,黄河决口了!正是陛下所说的,兰阳县城北边二十里的一处叫铜瓦厢的堤坝。”

“什么时候的事情?决堤多久了?”冯云山心中一惊,果然还是发生了,而且还真是这个叫铜瓦厢的河段决堤。看来这黄河并未因为自己的穿越,而收到丝毫影响。想到自己提前做的预防,还请了魏源前来提前治理,修筑引水渠,将黄河引入宋代的黄河故道,又提前疏散了决口下游的百姓,至少要比历史上的受灾情况要好得多。

而且,既然上天安排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不正是要自己来拯救万民于水火么?想到这,冯云山的心,安定下来。

“报信的信使说,是昨晚后半夜时分,兰阳城北土岗上驻守的一个营的将士都听到一声巨响,巡堤的士兵和民夫赶紧前去查看,便发现了黄河堤坝已经溃口,有十几丈宽,而且被洪水一冲,越来越宽。”石达开叹了口气,“幸好,因陛下提前警告过这处地方会决口,将士们和民夫都没有扎营在这段河堤下方,而且决口时巡逻的人正好过了溃堤段,没被洪水冲走。”

“下游地势低洼处便是大名府的东明县境了。前几天已经听人说起,魏源那边的河道基本完成开挖引流,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黄河水量?”冯云山皱皱眉头:“不行,还是得想办法尽量加固一下决口处,不要一下子溃堤,让所有的洪水都冲向北边!”

说完,冯云山挥手下令,让石达开赶紧调集乙九师和宁波佃户水师以及原本的太平水师,近三万余人,立即赶赴黄河决堤处,加固决口旁边的河堤。

冯云山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决口处不要一下子全崩开,让黄河高涨的洪水全部往北而泄,这样的话,不但将整个黄河上游的洪水泻下,还会将黄河下游的水都引来,开挖的河道必定承受不住,必须要加以控制才行。

就算是决口抵挡不住,也要慢慢地决,限制冲往山东境内的水流,先将下游的河道冲刷上来,再慢慢变大,不能一下次全冲下去。

第680章 排洪

石达开明白了。

陛下是让他尽可能地拖延下时间,让决口处缓慢地扩大,而不是一下打开,整个黄河之水都一泻而下。

很明显,这样的话,会将下游的压力少上很多。这么说,陛下对于他自己和魏源的那个治理方略,也并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石达开顿时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必须要撑住。

冯云山等石达开走后,心中犹如蚂蚁爬过一般,他其实很想也前往决口处看一眼,没亲眼见到黄河决口的水杯收集到宋代以前的那条黄河故道之中,他便心中不安。但同时他又十分清楚,他不应该去的。不但他不应该去决口处,他就不应该到这黄河边来。

如今他不是圣王了,而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国之主,应该在圣京主持大局,在那里遥控赈济灾区这边,不但安全,还能更为有效地调动人员和物资前来此处救灾才是。但他还是来了,也许他的心态还没适应作为一个皇帝为尊者这种变化,因此,他还是悄悄地来到这黄河决口的旁边,想去看看决口处,却因刘胜邦的坚决阻止,只好作罢,派石达开前去。

石达开等三万余人迅速出发,还未靠近铜瓦厢决口处,便听见轰隆隆的水声,犹如响雷般震天而作。石达开老远便顺着河堤看见,前方黄河堤坝决开了一处约么二十余丈的口子,滔滔洪水犹如猛兽般冲出堤坝,直泄入堤下。

堤外,已经是汪洋一片,巨大的洪水冲力将堤坝下的一排原本是小树林的小土岗冲得完全消失,只剩下几颗被水浸泡的大树在洪水的漩涡角落中起伏打转。

“钦差魏源魏大人到!”魏源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决口处,听说石达开过来,连忙前来参见。

首节上一节520/8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