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518节

黄河决口?要发大水,将半个东明县都淹掉?

李迁的脑袋炸了!

自己祖祖辈辈住在这响子口集,多少代了,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这里距离开封府那边的黄河起码有七八十里,怎么可能-会发大水发到这里来呢?真是荒谬!

李迁想到这里,笑着说道:“军爷,别不是这河滩里发现什么宝物了,你们要来寻宝吧,将我们这些百姓都迁走,就没人耽误你们寻宝了?”

“这位兄弟,你怎么说话的?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什么宝物?跟你说,这是当今陛下亲口下的圣旨,为的是你们百姓好!是救你们的命!别说你们东明县,还有旁边汕东的曹州府的菏泽、濮州、范县、郓城,还有更东边的泰安府、东昌府、济南府、武定府和青州府等几十个州县的百姓,全部都要搬迁。”三名讨虏军士兵中为首的一位站了出来,解释道。

什么?大半个汕东,几十个州县的百姓都要搬迁?竟然闹得如此的声势浩大!

李迁顿时感觉到不一般了,他原本以为只是自己这响子口集一带要迁走,没想到的是,这官府竟然不但是要将整个东明县,甚至半个山东的数十个州县的百姓都要迁走!那得是多少人口,李迁虽然是个农民,但因为想要造反的原因,还是有几分见识,他知道,汕东别的不多,就是人口众多,这么多的百姓,怕是要数百万,要来个大迁移,兴师动众的,那得有多少人受罪,这官府也不知道是搞什么,对他们也没任何好处啊!难道,就跟这当兵的说的,真是为了救我们这些百姓?李迁可不大相信,自古就没这么好的官府!

李迁还想反驳,但旁边的李二叔明显胆小怕事,见那官兵腰前明晃晃的牌刀,忙应下来道:“迁哥儿,大壮,既然如此,我们三家先听军爷的话,回集上再说。”

说完,李二叔和李大壮招呼着家人,收拾农具,赶往响子口集,三名官兵见他们听话回镇上,倒没有再说什么,却严谨地一直将他们送到集市口,这才离开。

李迁他们吩咐家人先赶回家中,他们三个家主来到集市中张贴告示的原本巡检司衙门处,只见已经是人山人海,响子口集附近各处的乡民已经将张贴告示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这原本的响子口集巡检司衙门,听说如今是新的官府设立的什么镇公所,原本的响子口集也更名为响子口镇,便由这镇公所来治理。

饶是李迁和李大壮年轻力壮,也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只见这镇公所衙门的左边告示墙上,贴着几张毛笔写的告示。

有两名衙役模样的皂吏,自称是什么警务所里的警员,其中为首的李迁很是熟悉,却是原本是巡检司里的一名姓李的衙役,平时风闻还不错,愿意替百姓伸冤,因此听说虽然念过书识字,却不甚得县令重用,被贬到这偏僻的地方当衙役多年。

只见那姓李的衙役对着告示,敲了一声铜锣,大声吼道:“响子口镇的各位乡亲父老,想必大家都认识鄙人!我李有才,过去是清妖的衙役,如今改过自新,蒙帝国不弃,任命鄙人为响子口镇警务所的警师,负责响子口镇方圆数十里,几千百姓的治安。”

开场白说完,李有才指着墙上张贴的告示继续吼道:“废话不说了!如今有件关系到各位性命攸关的大事,吾皇陛下登基称帝的当晚,收到上古贤圣帝王大禹的托梦,声称黄河两个月后将在开封府决口,黄河即将改道北流,滔天洪水即将冲毁我们的家园,我们响子口更是黄河古道边上,势必首当其祸!”

李有才的声音刚落,周围的百姓已经是一片惊呼,议论纷纷。

“什么!?黄河决口改道?天呐,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这,这皇帝老儿不会是骗我们这帮草民的吧?”

“是啊!怎么可能?咱们这里,听老人说,在宋代以前好像还真的是黄河经过之处,但这六七百年了,黄河一直是从南边入海的,怎么会突然要改道从故道走呢?不会是吓人的吧?”

“反正我是不相信官府的话了!管他什么大清还是中华帝国,跟咱小老百姓没关系,我种我的地,填报一家人的肚子就满足了!”

“傻啊!他说黄河决口,黄河哪年不决口啊?只是这改道,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

“就是啊!改道,如果黄河从我们东明流过的话,那岂不是以后每年都要遭受水患了?”

这是一片不相信的声音。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相信。

“嘘!听李警师说完!这事连当今的天子都惊动了,不会有假的!而且,天子金口玉言,岂会撒谎?再说,他撒谎对他也没什么好处啊!”

“就是!我看,这新皇刚刚登基不久,就这样兴师动众的,肯定不是开玩笑!何况刚才李警师也说了,上古的贤帝大禹托梦给皇帝的,说是黄河要决口改道,要水淹我们东明。大禹啊,治水的那个禹帝啊,他托的梦,说黄河要发水患就真的是要发大水灾的。”

“既然是大禹显灵,必定不会错了!难怪我爹最近眼皮一直跳,原来应验在这里!大家快回家收拾东西准备逃难吧!哎!”

“就是,难怪前两天,我家后院的地窖里好几条蛇爬了出来,原来是逃难来着!连它们都知道有难了,我看啊,够玄的。反正我是先带家人投靠曹县那边的亲戚去,过几个月再回来看看。”

“……”

李迁也是震惊无比!

他觉得荒谬无比!什么大禹托梦,简直胡说八道。他是不相信鬼神之说的,否则,老天怎么不开眼,天下这么多的不平事,怎么也没见老天收拾那帮恶棍?

这时,又一声锣声敲响,将议论纷纷的众人声音压了下来。警师李有才清清嗓子,继续吼道:“不但上古禹帝托梦说黄河要决口改道,陛下根据西洋科学的方法,派了大批官员对黄河开封府段进行了现场勘察,得出一个结论:不久的将来,黄河必定会决口!”

“因此,大家要相信禹帝,相信陛下!”李有才嗓子有些沙哑起来,他继续吼道:“众位若是不信,可以自行到开封府兰阳县的黄河岸边看看,如今黄河比水面比两边的岸下搞出数米,若是一旦上游下大暴雨,洪水夹杂着泥沙冲刷高出地面的河堤,很大可能便会决口,一旦大决口,滔天的洪水沿着黄河故道冲入汕东境内的大清河,便会流经我们东明,而我们响子口镇更是在黄河老河滩边上,地势低洼,很可能最先被洪水淹没。所以,大家都听官府的安排!”

他这一说,围观的不少人脸色煞白,有些相信了他说的话。

可不是吗?听说黄河已经是地上河!河水比旁边的村庄都要高,一旦决口,那滔天大水不是全冲下村庄,如何还能再收回去?若真是下几天暴雨,还真很有可能出现这李警师说的情况。这么说来,这大禹托梦之事,很有可能是真的确有其事!

天呐!咱百姓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第676章 招募民夫

围观的百姓纷纷惊叫起来,不少人更是惊吓得都快哭了出来。

有人大喊道:“李警师,那官府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啊?给我们念念吧,您知道,我们不识字啊!”

“喔,对呢,乡亲们安静一下,我给大家说说这官府的通告上的安排!”说到官府的安排,李有才打起了精神,他有些兴奋:“说是官府的安排,其实根据上峰透露的,这是当今天子亲自发布的诏命!主要是两点,一是帝国决定对即将到来的黄河改道所造成的特大灾难,准备举一国之力,全力防范。二是灾后的救治,帝国准备已经开始准备粮食和药材,还出动了大批船只、军队,准备救灾和赈济受灾的百姓!”

“这其中与乡亲们有关的具体安排,主要是告示上说的两个方面,招募劳力和迁移乡民。”李有才一字一顿地喊道,因为关系到乡民们的切身利益,他语速缓慢,让每个字都能说清楚。

李迁认真的听了起来,他盘算的是大家都不种庄稼,如何养活一家人?现在听到李有才说的官府要招募劳力,不由打起精神来,这个时候,官府能招募劳力,就是给口饭吃啊。

“一,招募劳力。帝国无论是在黄河决口前的防灾,还是决口后的救灾,都要大量的劳力。但当今天子说了,不能像清妖一样,动不动就让百姓无偿地出徭役,因此,帝国招募的劳力民夫,都是有报酬支付的。正常壮丁一个工日70文钱,或者换算成麦子也可以,每月底扣除伙食后结算。招募的劳力主要是在这洪灾来临前,开挖沟渠,尽可能地将洪水限制在开挖的沟渠内,将这泛滥道东明县的洪水,全部用沟渠引流到大清河中。”

“二,迁移乡民。即便这招募劳力开挖沟渠,可能还是难以完全做到将泛滥的洪水都引入大清河排海,因此,为了确保各位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响子口镇的百姓必须在五十天内全部迁移到安全地带。有投靠亲戚的提出申请,可以投奔亲戚,没有亲戚投靠的,由帝国统一安排吃和住的地方,等黄河洪灾过后,再返回家乡。”

李有才说完,李迁心动了起来。他只听到了一个工日70文铜钱,这样一算,一个月下来,岂不是有二千多文,相当于一两银子了!要知道,他一年下来,辛辛苦苦也就收获两三石麦子,换成银子,不到三四两。现在要是他去当这劳力的话,二个月下来,就有二两银子了,几乎相当于他一年种地的收入了。而这还不想种地那样,经常遇到旱灾水灾蝗灾的,搞不好就颗粒无收。顿时,李迁决定了,他要应征官府招募的劳力。

李迁头脑聪明,其余的乡民也不傻,虽然都不识字,可这算钱却一点不含糊,当下就有人惊叫起来:“天呐,一个月便能挣到一两银子的工钱。这,这是真的吗?”

当下便有许多乡民开始在下面吼了起来:“大老爷,我要应征,我要应征!”一时间,人影混乱起来,众人开始纷纷超前挤了过来。

李有才一见大伙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场面乱哄哄的,连忙猛敲几下铜锣,吼道:“乡亲们安静一下,安静一下!人人都有份,别急!帝国需要大量的劳力,只要愿意应征的,都能参加,只嫌少不嫌多!要报名的,到镇上的警务所门口去排好队,一个个登记。”

李有才刚说完,只听哄地一声,原本围观的众人呼啦啦地全旁边墟集那头的警务所跑去。弄得李有才苦笑不得,我这警师没去,你们跑过去也没用啊。他想不到大家对这些工钱如此看重,看来,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只要能活命,什么事情都愿意干,什么苦都愿意吃啊。

李迁尽管算跑得快了,但还是被挤得只排在一两百人的后面了,不但如此,他还被人踩掉了只鞋,衣服也被拉扯了两处破口,一身狼狈地站在排队的人群中,不过他扭头便看见李大壮浑身褴褛地站在他后侧另一排队伍中,双脚赤足,更是狼狈,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安静地排着队,倒不是这些乡民有这么守规矩,而是警务所里的一名警员说了,人人都要排队,按顺序登记画押,否则,无法结算工钱。没办法,众人只得老老实实地在警务所前歪歪扭扭地排起了长队。

过了足足近二个时辰,终于轮到李迁了。登记倒是很简单,在厚厚的一份纸张精美的账簿上,李迁在一名师爷模样的人的指点下,在账薄上重重地按了两个手印,师爷又将一联回单撕下交给他,说是月底可以拿这回单找每个镇里的工头领工钱。而响子口镇的工头,便是李有才。

第二天,李迁和李二壮便早早起了床,来到镇里。却见镇公所的王镇长和警务所的李有才警师领着大群人,已经在圩集立列队了。李迁和李二壮连忙也进入队伍中,不一会儿,更多的人赶来,都是昨日按了手印应征的民夫。

只见那王镇长跳上一张卖肉的案板上,扯着嗓子喊道:“响子口集的父老乡亲们,我王水根很多人想必都认识,原本是这响子口集上的一个裁缝,好多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从我的布店买的布,熟悉我的人,大家都清楚,我王水根是个实诚人。新朝任命我治理响子口镇,我就要为大家负责。大家放心,只要认真出工,为帝国出力,我王水根保证大家都有工钱!同时,也恳求大家,多干活,多出把力气,这不是为帝国卖力气,而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响子口集的父老乡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李有才说的更实在:“乡亲们,想想看,一千帮满清的官老爷干活是服劳役,都是白干一样,如今帮新朝干活不但有钱拿,还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的救命大事,谁他娘的不好好干,老子饶不了他!”

王镇长和李有才两人说的话,勾起了众人的心思,大家不由跟着想道,是啊,多干点活,配合官府将洪灾减少点,也算对得起官府开的工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首节上一节518/8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