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105节

伍崇曜第三次回到港岛,通知包令,说义军愿意停战撤兵,也不要赔偿,但那艘炮船对方认为是他们的战利品,将拆卸后变卖出去作为牺牲义军的抚恤。包令一听也没不好多说什么。

讲到这,伍崇曜说道:“圣王,崇曜和胜邦兄弟雇佣了一批船民,已将那艘木帆炮船挂着白旗,开到了虎门炮台,交给了那里的守军陈玉成军帅。”

“什么?那艘木帆炮船已经到手了?”冯云山喜出望外!稍微一想,他便明白,定是伍崇曜自己垫付了十万两白银。

冯云山知道,伍崇曜这样做,是为了圆满完成自己交代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冯云山要的是陈开义军给洋人一个压力,然给他们相互牵制一下,这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他并不想义军与洋人拼个同归于尽。打洋人太狠,会让对方调集诸多兵力来远东,对太平圣军也是一种压制,而且义军自己伤亡也多。如今这样的死伤,已经让冯云山心中不安,就算义军不肯归顺他,也还是汉人同袍,他也不忍心看着被洋人杀戮。

伍崇曜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崇曜到了港岛,想好好查探一番。不过因为义军攻上了岛,英人在岛上进行了全岛戒严,管束森严,无法打探到多少消息。”

“只知道,港岛副总督乍畏对我圣军很是敌视,而广州领事包令则缓和很多。另外岛上的英军数量并不多。哦对了,好像是上嗨厦门那边近期会有军舰返回港岛。”

“噢,这样英人在港岛一带的力量就会加强。义军还驻扎在九龙一带未走?”冯云山问道。

“禀圣王,义军损伤较大,还在九龙半岛休整。”伍崇曜回答道。

“派人提醒他们一下,英人会有援军的事情。”冯云山朝左宗棠说道,又问伍崇曜:“崇曜,听说义军和英人都答应来广州参加南洋公司开业,顺便谈判义军退兵和交出柏贵的事情?”

“是!陈开和包令两人都答应亲自来广州商量退兵细节。虽然他们双方均已答应停战,但义军一天没离开九龙,英人便时刻警惕,全港岛戒严,洋人都做不得生意。陈开则没抓获柏贵便不罢休。”伍崇曜解释道。

冯云山点点头表示清楚了内情。

最后,伍崇曜大致说了下,他与刘胜邦邀请了港岛和颐乓淮母鞴笕饲袄垂阒莶渭幽涎蠊究担捎诟鄣航溲希⑽囱氲蕉嗌偃耍吹故且门有不少洋人表示会准时参加。

冯云山听说有不少洋人来,喜上眉梢。他搞南洋公司开业,本来的目的就是立个名头,以同行生意人的身份邀请洋人们来广州。最终的想法,便是跟各地洋人接洽,寻找既能帮助自己发财,又能给圣军出售武器和工业设备的生意伙伴。

想到这,冯云山让许祥光去准备南洋公司开业的事情,只让左宗棠、伍崇曜、刘胜邦三人陪同自己,去拜访到了广州城的洋人。

下午,冯云山等人来到十三行洋行商区。

“圣王,前面不远,便是洋人集中开设的洋行区。鸦片战争后,有数十家洋人的洋行在开设。但近几年由于清妖头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两人明里暗地抵制洋人,抓住与洋人签订的条约中的漏洞,不许洋人进入广州城内。”伍崇曜指着前面一个街区介绍道。

“嗯,想不到这两个妖头还有这份心思。不过洋人肯定不乐意了吧?”冯云山笑道。

“圣王明鉴!洋人气愤填膺。这港岛总督文翰便代表英人几次求见清妖头徐广缙和叶名琛,要求重新修改条约,但拖不过徐叶两人,最终无奈地上接受洋人不能入城的规定。”

“但实际上,还是有洋人不少在城内。毕竟洋人私自进城,官府也不好过于追究。即便这样,洋人在广州开始的洋行也越来越少,诸多洋人开始将生意转移至上嗨。这边的十三行洋行生意,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伍崇曜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可不行!冯云山一听,广州十三行可是两广税源的主要来源地。眼下广州属于自己的地盘,被上嗨抢走生意,算哪门子事情?他便一路走,一路让伍崇曜继续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原来,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作为满清唯一的对外生意场所,生意兴隆。但战后,满清被迫开通了上嗨、宁波、福州、厦门等另外四个通商口岸,其他三处还好,基本没什么生意量,但上嗨却因为身处江浙和长江口,交通漕运方便,对外贸易量逐步增加。

伍崇曜举例说,清妖道光十五年,整个满清生丝总产量七万担,卖给洋人共一万担,其中广州便占了九千担。但到了战后的道光二十五年,从广州出货给洋人的生丝只有五千担,而上嗨也增长到五千担了。

特别是去年,广州出货生丝还是只有五千担,而上嗨则增长到四万五千担。几年功夫,上嗨增长了数倍。其他茶叶瓷器虽然没有生丝如此严重,但也是如此趋势。

冯云山一想,便明白了为何如此。

广州的地方官,如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等,千方百计刁难洋人,甚至明里暗里唆使城内百姓驱赶洋人出城。

而上嗨的地方官,官职小,底气不足。

特别是发生“青浦教案”以后,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极点,不敢惹事。洋人在那开设租界,肆意妄为,甚至偷漏税严重亦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上嗨便成了洋人的天堂。

第150章 普鲁士人的生意(上)

感谢猫五爷、天下纵横有我、爱看喜欢的书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

现在广州成了自己的地盘,不能再继续让之衰落下去了。必须重新将失去的生意份额抢回来才行。冯云山暗暗想道。不过,这生意最大头的利润还是被洋人给赚去。他可是知道,售价三百两一担的生丝,到了欧洲、美国,可是翻倍以上的价格。

什么时候,组建自己的贸易船队,才是根本大计。这便又回到初始的问题上来:需要强大的海军水师。

想到这里,冯云山抛开脑中的想法,不去想他。眼下,先去看看那些在十三行的洋行区情况。

在伍崇曜的引荐下,冯云山和左宗棠、刘胜邦等人来到了十三行一侧的洋行区。伍崇曜介绍,广州百姓叫洋人开办的洋行区,叫夷馆区。原来最多时居住了近二三百名洋人,等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两人上任后,命令官府和百姓极力打压,导致夷馆区的洋人只有不到百人。

前阵子义军暴乱围攻广州城后,更是大部分洋人纷纷回港岛和墺门躲避战乱,没有离开和返回夷馆区的洋人只有十余人。

伍崇曜领路,首先来到的是一座瑞典行,货主已经逃回墺门,委托两名传教士帮忙看守。

一名来自瑞典的牧师韩山明,另一个是来自汉堡的黎力基。

他们原本在宝A县传教,但被当地官府驱逐出境,无奈返回港岛,却碰到了同样来自瑞典的商人,邀请他们来到广州,帮忙守洋行。

冯云山让伍崇曜介绍了下自己的来意,邀请他们明天参加南洋公司的开业。

接着,冯云山又向他们两人了解了他们出售的货物,原来都是些葡萄酒、玻璃制品、银元、布匹之类的。

在冯云山看来,并没多大作用,不过,冯云山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牧师先生,你们既然有玻璃出售,那是否有望远镜?”

“阁下,您要望远镜做什么用途?我们瑞典行有望远镜,不过不多,几倍和十余倍的各有几件,如果需要数量多的话,要从墺门仓库调货。请问您需要多少?”

“十倍左右的有多少,都拿出来,我全要了。墺门仓库的也可以运过来,我要500只。”冯云山不以为意,回答道。

“多少?”韩山明被吓了一大跳,五百只?整个墺门仓库也只有几十只。这想必是为军队订购的望远镜了!

“阁下,十分抱歉,我们墺门仓库都远远不够,我们从其他洋行均一点不知道能不能凑齐,但价格可能会贵些。”

冯云山皱皱眉头:“那便不用了。就这些吧。”笑话,不就是两个凸面玻璃套个圆筒么,买几个,让工匠照着自己做就行了。

夷馆区依次有小溪行、荷兰行、英国宝和行、丰泰行、隆顺行、瑞典行、帝国行、宝顺行、美洲行、明官行、法兰西行、西班牙行、丹麦行等。

冯云山从瑞典行出来,沿着街区,自西往东走。却见很多洋行都是大门紧闭,显然很多洋人还没摸清底细,逃离广州未归。

他们不知道的是,太平圣国占领广州城后,冯云山特意交代,不要抢夺洋人的商行,以免将洋人全部赶走,做不成生意,反而因少失大。

继续往前,却见明官行和法兰西行之间,却有家小型洋行,开着门,门头上挂着一行歪歪扭扭的繁体汉字招牌:“礼和洋行”。

冯云山见好不容易有间洋行开门,便带领众人走了进去。

...........

首节上一节105/8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