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第161节

  那军官皱眉道:“又是去捡便宜买奴仆的,上边已经下了命令,为防止难民之中藏有突厥细作,今日起一律不准以买卖奴仆说的理由放他们进城。劝你赶紧回去吧,别自找麻烦。”

  王源笑了笑道:“将军放心,我不是来买奴仆的,只是去瞧瞧罢了。”

  军官瞪眼道:“有什么好瞧的?还不是一个鼻子两个眼?走开走开。”

  王源想了想掏出翰林学士的进宫腰牌来递上道:“通融一番如何?”

  那军官狐疑的拿了腰牌瞅了瞅,吓了一跳道:“你是翰林院的学士?可翰林院的来此作甚?这应该是政事堂管的事儿才是,莫非……你是陛下派来暗查的?”

  王源愣了愣,心想:这军官脑洞不小,居然能替自己想到这个理由来,也是出人意料。

  王源可不敢承认这件事,因为那是矫诏之罪,只高深莫测的笑笑道:“将军莫声张,还请给予方便。”

  那军官连忙道:“好说好说,王学士,我们可没对百姓动手脚,没打没骂也没骚扰,昨夜看他们可怜,我还命人给他们点了几堆篝火取暖呢。”

  王源点头道:“将军放心,我不是来寻诸位的麻烦的,只是请将军给予方便,一会儿我在城外搭几座粥棚施粥,将军若是有人手的话,能带人帮我维持维持最好。”

  那军官点头道:“好说,我说朝廷怎么会忘了这事儿,百姓们也是可怜,好多人都几天没吃东西了,原来陛下圣人没忘了他们,派了王学士来赈济来了。没说的,这也是公务,待会本人亲自带兄弟们帮着维持。”

  王源笑道:“万分感谢,将军心肠慈悲,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好将军。这事儿我记下了。”

  那军官窃喜不已,这学士说记下了此事,岂不是说回禀差事的时候会提及自己帮忙之事?哪怕在陛下面前提到自己的名字,那也是飞黄腾达有望了。

  当下放了王源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来到大道上,但见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坐着卧着的全是衣衫褴褛的难民,一个个眼神黯淡呆呆的看着王源等人,人群中孩童啼哭之声,老者咳嗽之声,女子的嘤嘤哭泣之声不绝。不少人已经饿得皮包骨头,全身上下只剩下两只眼珠子还有气力转动,情景悲惨之极。

  王源穿越来此,落户于永安坊困顿之中,本已经以为自己已经尝过最悲惨的生活,但现在看眼前的百姓,王源才明白,真正悲惨的生活自己还远远没有触碰到。此时还是天宝五年,距离大乱还有不少年,大唐天下还是太平富庶,本以为百姓们个个能吃饱穿暖生活无忧,哪里想到还有无家可归之人。

  眼前这数千人只是个缩影,边境上凡有战事之处,东到范阳,西到陇右,怕是有数十万百姓身处这样的境地之中,想想都让人觉得害怕。

  沿着道路走了里许,粗略的估算了一下难民的数目,估计在四千人左右,王源发现自己的准备的物资不太充足,不过应付半日当无问题。回到城门内时,但见数辆大车从街口奔来,正是黄三带着几名仆役赶着大车到了。那军官命人移开城门口的障碍之物,亲自领着五十名士兵帮着开道,护着几辆大车出了城门来到官道上。

  王源一声令下,黄三带着众仆役开始卸车。这些新买的奴仆们都是这些难民之中挑出来的,知道主人家要来给父老乡亲们赈济粥饭,干起活来格外的卖力。一口口大锅抗下马车来,一袋袋稻米卸下车来堆在路边,十来只猪羊几麻袋的青菜也堆在路边,瞬间便堆成了小山一般。

  僵卧于地的百姓们开始还有些漠然,待见到这些东西被卸下来堆在路边的时候,才突然觉得好像这件事跟他们有关,大家纷纷爬起身来围拢过来。

  那军官手扶剑柄高声喝道:“都不许靠近,谁敢靠近乱动,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百姓们呆呆围在十余步之外,眼巴巴的看着王家奴仆们忙着搬上搬下,一名老者忽然认出了其中一名奴仆正是昨日被买家看中的自家孙子,大声叫道:“小六儿,小六儿。”

  那青年奴仆放下手中的麻袋起身看去,惊喜叫道:“爷爷,你们怎么还没走?不是说好了得了钱够了盘缠便回家去么?”

  老者抹着泪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走个什么?没得死在半路上。你爹娘带着你几个兄弟姐妹回去了,留下你小妹在这里照顾我。”

  旁边搀扶着老者的一名少女脸上脏兮兮的,头发乱蓬蓬的,对着青年叫道:“六哥。”

  那青年奴仆的眼泪立刻便落了下来,叉着手不知所措。黄三在远处见到他站立不动,高声叫道:“秦小六你作甚?还不赶紧做事?”

  老者听到忙道:“小六儿快干活,莫叫主人家生气。”

  秦小六忙点头道:“爷爷,阿妹,我干完活再来找你们说话。”

  那老者点头,忍不住问了一句道:“小六儿,你主人家这是作甚?”

  秦小六道:“主人家是好心肠人,给大家煮饭烧肉吃呢。”

  “啊?”老者张着没牙的嘴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往下直咽吐沫。

  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所有人,难民们欢声雷动,一个个欣喜若狂,很多人已经数餐未食,听到有肉吃有饭吃,简直比天上掉下金娃娃还开心。

  不少人合十作揖,喃喃叫道道:“活菩萨啊,遇到了大善人了,保佑大善人长命百岁。”

  场面一时变得骚动热烈,军官和五十名士兵见百姓们激动的模样甚是惶恐,赶紧增调了另外五十人来帮忙,并重新在城门口堆上障碍物,免得这些激动的饥民闹出什么事情来。

第168章 惩恶

  十二口大锅一字排开架在大路上,黄三连张铁匠家的陈年存货都买了来,好几只大锅已经锈迹斑斑了。王源命人将铁锅在护城河里洗刷干净,架上柴火后用猪肉肥膘润了润,登时铁锈尽去焕然一新。

  简易的石头锅灶很快支好,也无暇去城中汲取井水,便就用护城河的水烧的滚开,将浮上的杂质捞去之后便将一袋袋的米下了锅。八口大锅下边火烧的旺旺的,很快便有米饭的香味飘了出来。周围百姓们伸着脖子嗅着香味,眼神中满是渴望,有人已经提前将饭碗在河里洗干净攥在手里,就等着开锅吃饭了。

  正在此时,王源却发现自己犯了个小儿科的错误——柴薪严重不足。两大车的柴薪根本不够八口饭锅烧饭所用,而且还有四口锅还没点火,那是要烧猪羊肉的,更加的耗费柴薪。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难民中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招呼着能干活的四处收集柴草树枝,甚至有人用随身带着的柴刀将左近的大树砍断,几个人嘿呦嘿呦的抬了过来。王源大喜,求助于守门的军官,请求他们帮着树干砍成柴禾。那军官倒也并不推辞,命了十名士兵用佩刀帮着砍柴,一时间刀光霍霍,用来杀敌的长刀变成了柴刀,倒也效率颇高,不久后便堆了大堆的柴禾。

  柴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另外四口炒菜的大锅也开始烧火,青菜和大块的肉一起下锅,加盐巴放水开始煮炖,半个时辰后,扑鼻的香味飘向四方,更加引发了一轮咽口水的声音。

  终于,所有的柴火都熄灭,十二口大锅中的饭菜均已经熟透,王源缓步走到难民身前数步,拱手道:“诸位父老乡亲,你们家在边镇之地,受突厥贼寇袭扰逃难来到京城,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今日诸位可以饱食一顿,敞开大吃,不用顾忌。你们别怕饭菜不够,吃完了我们再煮便是,总之管饱管够。”

  众百姓喜笑颜开,纷纷叫道:“多谢大善人,大善人你积德行善必有好报。”

  也有人叫道:“恩公姓甚名谁,我等也好急着恩公的民字,他日替恩公宣扬宣扬。”

  王源呵呵笑道:“不用谢我,你们该谢圣天子在位,没忘了诸位的疾苦,要谢便谢陛下之恩。”

  有人恍然叫道:“原来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赈济的,我还当这长安城里真有这么好心的人呢。”

  王源微笑不语,并不辩解。昨日决定来施粥之时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来觉得这些人可怜,赈济他们是善举,义当所为。二来此举可博善名,对自己有利。

  但就在不久之前,王源改了主意,那军官的话提醒了自己,这件事如果自己能归功于玄宗头上,为玄宗博爱民之名,或许会更好。朝中正在扯皮之时,玄宗恐怕也正在等待他们的最终决定,在这时候自己出来做一些实事,控制事态的发展,定不会是错。

  而将这一切归于玄宗之名,这或许是更好的一种投资,也可避免有人说自己多管闲事。

  “诸位,咱们排好队伍,老幼妇孺为先,男子青壮在后,一个个依次上来分发饭菜,不要乱了。”王源叫道。

  众百姓自发的开始排队,王源请士兵们帮着维持,将队伍排成四条长龙,一个个上前来由黄三带人盛饭盛菜。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到了碗里,众百姓寻了野地里蹲下狼吞虎咽起来。很多人数日未食,此刻这一顿饭菜便是救命之物,别说还有干饭肉食了,就算是一碗稀粥一是能活命的。

  长龙缓缓的移动,一口口的大锅中的饭被盛空了,猪肉羊肉炖青菜也越来越少,不少排在后面的百姓开始骚动,一只队伍后方发出了嘈杂惊叫之声,有人好像倒在地上,乱纷纷闹作一团。

  王源皱眉走过查看,只见几名老弱妇孺倒在地上呻吟,周围众人帮着拉起身来,一名老者的额头撞到地上的尖石头,撞到头破血流。

  “怎么回事?”王源问道。

  众百姓沉默不语,王源连问数遍居然无人回答,不禁有些恼怒。忽然身边一名孩童脆声道:“恩公,是韩三他们几个撞倒了我爷爷他们,他们急着去吃饭菜,说我爷爷他们挡了他们的路。”

  王源顺着孩童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前面的队伍里两个短衣汉子正畏畏缩缩的朝后偷偷看,见王源目光扫到,忙转头过去装作不知。

  王源举步过去,头上流血的老者忙拉住王源道:“恩公,算了。韩三他们惹不起,便让他们先吃便是。恩公切勿去寻他们,否则回头我们便都要遭难了。”

首节上一节161/10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