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河西节度使之位兹事体大,非常人不可担任,李隆基出于慎重,也不敢直接让杨敬述担任。
正好薛讷告病,无法理事,李隆基让杨敬述尝试尝试,看看是否合格……
从总总迹象来看,凉州确实相安无事。
李隆基是拿人家手软,心底直接将杨敬述视为小一号的裴旻了。
或许不及裴旻那般文武双全,却也是文武兼备的一号人物。
正如他所形容的,可堪大用。
若是裴旻知道,李隆基将杨敬述与他相提并论,保不定就气的英年早逝了。
“河西节度使这个位子重中之重,一直空闲着,实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宁缺毋滥。薛都督本是一个,只是他年事已高,朕不忍心让他担负节度使的重担。这河西要地,古来就是西北的军事重镇,丝路西去的咽喉。尤其是乌鞘岭山道的开通,将凉陇连在了一起,令得河西要地更为重要。朕以为,这个杨敬述,应该可以担此重任。”
武婕妤漫不经心的插嘴道:“陛下的眼光自然是准的,您将杨刺史夸到天上去了,妾身都觉得吃味了呢!都想见一见他了,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我朝也只有裴国公一人了吧……”
杨敬述不只是讨得了李隆基的欢心,还巴结到了武婕妤身上。
希望李隆基的宠妃武婕妤,能够给他吹吹枕边风。
武婕妤继承了武家人特有的野心,对于权势有着无限热衷渴望,做梦都想将她的儿子寿王李瑁成为太子。
若能助杨敬述成为河西节度使,李瑁无疑有了一个强力的外援。
这一有机会,立刻不动声色的吹捧起来。
李隆基大感受用,颔首道:“比之静远,那是远远不如。但除静远之外,杨爱卿也算是一号人物。”
想了又想,李隆基给了高力士一个眼色。
高力士会意的取过一份诏书。
李隆基想也没想直接册封了杨敬述为河西节度使,让人送往尚书省复批盖印。
武婕妤想着自己的儿子即将多了一个外援,眼中也闪着一抹笑意。
李隆基心中事情以了,又开始研究起龟兹古曲。
杨敬述给他收刮来的龟兹古曲,仿佛打开了一道流行音乐的大门,让他大受启发,对于新曲的研究更进一步。
要说杨敬述在这世上唯一的功劳,就是促成《霓裳羽衣舞》的诞生了。
当天晚上李隆基自然沉迷在武婕妤的温柔乡里。
武家的女人野心勃勃,但无疑问论及侍奉男人,可是一绝。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急促的警钟响起。
军情直接传到了后宫!
李隆基神色大变,衣服也顾不得穿,直接披上了大衣,走出了温柔乡,只有发生十万火急的军情、灾情,才能直接传达后宫,扰他美梦清修。
看着裴旻传来的凉州情况,李隆基突然想到了今日对杨敬述的吹嘘,羞愧的真想找了地洞钻进去。
想着任命杨敬述为河西节度使的诏命,他脸色瞬间变了。
第十七章 小人得志
裴旻在信中将一切因果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对于那个什么所谓的万全布防,也辩驳的一无是处。
裴旻知道以杨敬述好权势的心态,一定不甘心被动让他告状,会找各种借口,理由来推卸责任。
所以为了防止这一招,他不嫌事多,将万全布防与薛讷的简单布防,做了详细的对比!
论文才裴旻两世为人,一世算得上是英杰,另一世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加上有贺知章、张旭这样的良师益友,又收了李白这样的徒弟,文笔自是没的说。
他知道人无全人,李隆基堪称多才多艺,但是在军事上他的水平实在一般。
为了让他了解“万全布防”有多么的可笑,足足花了两张纸来介绍利弊。
瞧的李隆基羞愧的决定要抽时间翻几本兵书看看,免得跟一个傻子一唱一和,还以为对方了得,说出去实在丢人。
这因为杨敬述的关系,前线边防失守,李隆基却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反而任命他为河西节度使,这要是传出去,他这皇帝的脸,往哪里搁?
“快!”
李隆基慌张的叫喝着,让人去尚书省,将诏书截下来。
但是晚了一步,大唐王朝现在的宰相是宋璟。
宋璟最擅长治吏,在他执政期间,朝中文武一改姚崇时期的懒散,绝大部分官员都是精明干练。
尤其是宋璟主管的尚书省更是如此,当天的事情,当天必需完成。
允许加班,但不能拖到明天处理。
是以李隆基的诏书在下达的那一刻起,已经送到了诸位宰相手上了。
宰相是文人,对于一个文人能够荣获节度使如此高位,还是很高兴的。
李隆基以擅于用人著称,他们也没有横加干涉,盖上了宰相的印章,送了出去。
任命诏书一路传递,穿过了关中陇右直达杨敬述所在的凉州番禾城。
抵达番禾城的杨敬述,进一步的确定,他给架空孤立了。
依照身份而言,他杨敬述是正牌的检校凉州都督,统领凉州诸君事物。
这战事即来,他这个凉州最高军事统帅抵达最前线,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竟无一人前来拜访,这明显已经不将他这个检校凉州都督看在眼里了。
杨敬述暗自生怒,也不召见他们,只是在府衙里自得其乐,想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如何更加贴切的将罪过强加给三将,好保住自己的前程。
便在他苦思的时候,圣旨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