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第311节

裴旻带着几分急不可耐的心情走在回廊上,对面却迎来三人。

前后皆是打着灯笼的丫鬟,中间是一位身材婀娜多姿的女子,衣着华丽,轻摇玉步往对面走来。

裴旻没有多看,低着脑袋,在一旁让开道路。

武德殿是李隆基的私人后院,外人是不得入内的,李隆基邀裴旻至武德殿议事是没将他视为外人。

这入夜能够出入武德殿后院的,必定是李隆基的内眷无疑。

便在两人相会的时候,那女子突然“哎呦”了一声,身子竟然向裴旻倒来。

瞬息间,裴旻已经做出决定,他并未用手搀扶,而是用手前臂轻轻的一顶,稳住了女子的身子,给了她搀扶的“扶手”。

两人靠近,一股独特的芳香传入裴旻鼻中,味道清幽直入心肺,竟让他心中莫名一荡。

女子瞬间离开了裴旻,小退了三步微微万福道:“武嫔见过裴国公,夜色昏暗,一时不慎,失礼了。”

她一言一行表现的极为大体,并未因为崴脚而失礼人前。

武嫔?

裴旻心念电转,以知来人身份。

唐朝因为出了一个长孙皇后,在后妃的管理上特别严苛,是中国封建王朝之最。

正三品以上如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妃子称宫,从五品下如婕妤、容华、婉仪等称嫔,在以下称主。

李隆基的后宫能称“武嫔”的唯有武婕妤,也就是日后的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

“见过武婕妤!”

虽然裴旻的官爵在武婕妤之上,但面对皇帝的女人,他还是行了一礼。微微用余光打量着武婕妤,她打扮的极为精美,云鬓微松,薄纱之间,香肩隐犹。象牙般润泽的肤色,慵懒而妩媚的眸子眉眼细长,在烛火的照映下,显得格外迷人,也不由暗赞一声。

武婕妤抿嘴轻笑:“多次听陛下私下提到国公,说国公是国之栋梁,少年英杰!可与古之甘罗、霍去病相比,今日得见,果不其然。记得还有一次,陛下逗清儿玩耍,还说清儿乖巧聪慧,有心将他培养成国公一样的优秀人物呢!”

裴旻道:“婕妤谬赞,愧不敢当!”

武婕妤也没有多聊,道:“夜路难行,国公但需谨慎……翠儿,将灯笼赠给国公照明。”说着万福之后,向武德殿后院走去了。

裴旻捏了捏鼻子,回味了一会儿武婕妤身上的那股香味,嘴角微微翘起:果然好手段。

武婕妤身上的的味道,他曾经闻过,而且记忆犹新。

那还是在当年金城攻防战的时候,天竺的商人为了讨好他,送给了他几瓶“佛的香精”。这佛的香精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印度神油,有着催情的效果。

武婕妤身上的味道更加清香,应当是质量更优的产品。

武婕妤本就是美人胚子,又用上这种催情之物,想必晚上少不了胡天胡地。

武婕妤之前的崴脚虽表演的极像,然而当时的裴旻正低着头看的清楚,对方是有意向他这边倒来的。

武婕妤显然想借此机会与他认识,从她的话也能听出一二:一方面是告诉他,李隆基与之无话不谈,可以帮他美言,另一方面却牵扯到她的儿子李清,用意也是显然。

同时武婕妤分寸拿捏的极好,没有跟他这个外臣多做一点接触,留下把柄。

武婕妤身为李隆基的妃子,邀宠君前可以理解,但是有意与重臣往来,所谋甚大。

裴旻想到了今日的太子李瑛,以李瑛目前的表现来分析,确实不太适合担任太子。不过历史上的肃宗李亨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却不知日后让自己改变了一塌糊涂的历史,将会由谁来继承。

看着手上的灯笼,也想到了武婕妤口中的李清。

这个李清就是日后的寿王李瑁,那个娶了第一美人杨玉环,又给李隆基强抢去的怂蛋。

这种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的人,裴旻就是脑子让驴踢了也不会支持他。

武婕妤不知裴旻心中所想,走至内堂屋外,回头看了一眼裴旻远去的背影,露出了一抹笑意,还有一些羞红,忍不住想道:“国公年少英俊,竟比陛下更有男人味儿!”

一路胡思乱想,裴旻出了皇宫,上了小栗毛的马背,立刻归心似箭,扫去一切思量,快马加鞭的返回了裴府。

裴旻一如既往的先拜会了自己的母亲。

原本裴母这个时候皆会留裴旻聊上几句。

这一次还没等他坐下喘口气,裴母已经将他赶回房去了,说道:“快去快去,都要当爹了,也不知轻重,娇陈可不适合熬夜!”

带着略显紧张的心,裴旻推开了自己的房间,说了声:“我回来了。”

娇陈坐着桌前看书,听到裴旻的“我回来了”带着几分自豪的道:“妾身就知道,裴郎一言九鼎,不管长安这边怎么说,始终相信裴郎能够做到。”她说着轻扶着桌子,意图上来给裴旻宽衣。

裴旻赶忙快步上前搀扶道:“什么也别管,什么也别动。这些日子幸苦了,一切交由我来。”说着,情不自禁的去抚摸那尖尖的小腹,道:“快九个月了,应该有些反应了吧。”

娇陈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道:“可调皮了,一个劲的踢闹,定是个健康的小家伙。”

“那是自然!”裴旻说着,似乎抚摸以不满足他的心情,半跪在娇陈的面前附耳在肚子倾听着。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竟然依稀能听得心脏跳动的声音,大是高兴,低呼道:“听到了,听到了……”便如孩子一样兴奋。

娇陈含笑的看着爱郎,洋溢着幸福的满足!

第三十六章 文武齐心

裴旻念及裴母的不能熬夜,也没有跟娇陈肚子里的宝宝多互动,乐滋滋的搂着娇陈一觉睡到了天亮。

便是睡着了,他那手掌依旧搭着娇陈的小腹,似乎在守护着他。

次日天明,如李隆基预料的一样。

与吐蕃的盟约拖太久了,文武皆有了不耐其烦的感觉。

细节可以慢慢商议,但大局总该定下来。

停战协议的可靠性,远不及盟约有效果。

不可避免,朝堂上又在商议起了此事。

这一次冲在最前面的依旧是户部尚书王琚,王琚也是先天政变的功臣,与李隆基交好,立有从龙之功,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

只是之前受到了姚崇的排挤,给贬罚地方去担任刺史了。

首节上一节311/1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