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第1205节

真正能懂李白的人,又有几个?

毫无疑问,李白要去见得人,便是其中之一。

一路飞驰,李白来到了南阳卧龙岗。

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

此地因昔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而闻名,也是昔年诸葛亮的躬耕之地。

魏晋时期,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以纪念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威名太甚,以至于前来祭祀瞻仰之人,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李白来到南阳,自少不了一游这卧龙岗,只是因为徐叔冀的事情耽搁了,来晚了一步。

“子美!”

李白激情洋溢的高喊了一声。

杜甫兴奋呼道:“太白兄,你来晚了,看看某新作的诗句!”

李白迫不及待的从马背上翻滚而下,从杜甫手中抢过绢纸,嘴里念道: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相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好诗,好诗!”

李白大呼叫道,突然他痴傻半响,灵感如若泉涌,直接伏地而写:“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符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一首五十余字的诗篇,居然信手而来。

这常人一辈子都难写一首像样的诗作,但在这两人面前,作诗却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两人看着彼此的诗作,那惺惺相惜的感觉,涌现心头,相互望着,彼此大笑起来。

友情四射。

杜甫见李白身上的血迹,问道:“徐叔冀的事情,太白兄处理妥当了?”

李白笑道:“我以取他人头交给张巡城守,子美大可安心矣。”

徐叔冀的一切行动皆属机敏,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是唐高宗咸亨进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审言有四子分别是长子杜闲,次子杜并,三子杜专,四子杜登。

杜甫是杜闲之子,他的小叔杜登恰好是南阳兵曹。

徐叔冀为了伏杀张巡,悄悄的从府库里调走三百强弩。

杜登为人心细,徐叔冀之前隐藏的虽好,却也察觉出了一些猫腻。

尤其是今日,徐叔冀以军情机要惟有,强行从府库里取出三百张大弩。

杜登这个兵曹就是负责管理军械用具的。

华夏王朝以强弩冠绝天下,历朝历代对于强弩的管制极严。

寻常人家,私藏弓弩即是死罪。即便战败时,弩手也需将自己的硬弩破坏,避免落入敌手。

不问而取三百张大弩,这行径等同忤逆了。

李白、杜甫于襄阳相识,一见如故,相约一起游玩南阳武侯祠,居住在杜登家中。

杜登惶恐之下,记起了李白是武威郡王裴旻之徒,将情况与李白细说。

李白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只是受性格使然,不受待见,自身的才智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与裴旻身旁学剑期间,多多少少受了一些影响,察觉到了徐叔冀的目的。

这些年的游历,他的诗才剑术有了质的飞跃。豪情壮志一起,直接单枪匹马的就将徐叔冀砍了。

末了,还跟没事一样,来南阳岗会友。

心大如斯。

第二十三章 我信他!

相比陌生的徐叔冀,张巡更加相信李白的话。

毕竟没有人会做没有意义的举动,李白若是留下来,他或许会怀疑一二,李白直接离去,反而显得他问心无愧。

但张巡并没有理会枫桥伏击的兵马,而是很理智很果断的绕过枫桥,避开伏兵快马加鞭的赶到南阳。

徐叔冀在迎接张巡的途中被刺客所杀,此事已经传到南阳。

南阳上下官员大乱,徐叔冀为人颇有才气。他野心初现,很注重收买人心,得知他遇害,满城文武皆动容愤慨,还有一点点不知所措。

徐叔冀大权在握,为了抓权很多事情亲力亲为。他这一去,导致了中心骨崩塌,诸多官员不知干什么了。

张巡的出现稳住了局面,他是裴旻亲自任命的南阳第二把手。

在这乱时,一把手去世,在朝廷调命未下达之前,张巡理所当然的代替徐叔冀行事。

张巡料定徐叔冀就算有反心,也不会公开,仅限个别心腹知晓。他堂而皇之的先将南阳军权控制在手上,然后代替徐叔冀接见南阳百官,掌控南阳军政。

张巡也因此与杜登会晤,了解了徐叔冀叛乱的些许内情。

李白是天才,同样的张巡也是天才。

两人之间的才华,略有不同。

让张巡作诗,也许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屁来。

但让张巡带兵,却是如指臂使,能够看透李白看不透的东西。

首节上一节1205/1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