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第171节

可别看他们满头白发,颤颤巍巍的样子,就以为他们的年龄很大了。

其实,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也不超过六十岁,有一些甚至只有四十几岁。

在战乱连年的河北,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人,不用说,肯定是受了很多苦的。

以往的时候,这种露脸的事情可轮不到他们,能够咬着牙,在那些世家门阀的狗腿子的皮鞭下勉强活着,他们就是幸运的。

于秋听说有这样一群老人来看自己,便将制作好的烟花让赵河他们抬到了洺州的城墙上,自己清洗了一下手脸,换了一身便装,就往都督府门口走来。

见到于秋这样的大人物,小老百姓出身的老人家们不免有些忐忑,于秋微笑的迎向了走在最前面的一个老人家,伸手握住了他的手道,“老人家上元节好啊!感谢你们大冷天的跑过来看我,应该是我去你们家里看你们才对的。”

“怎么可以劳动于都督你呢!你是要为我们洺州百姓做大事的人,可不能为了我们这些老朽耽误了。”老人家有些激动的道。

“怎么能说是耽误呢!让洺州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就是我要做的最大的事情,不耽误,不耽误,等明年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各位长者的家里探望各位的。”于秋笑着道。

同时,他又伸手握了握旁边另外一个老人的手。

然而,这位老人却并没有第一位老人的心理素质,一激动,就想向于秋下拜,于秋赶忙将老人家扶住了,笑着问道,“老人家您见了我为何要弯腰下拜啊!”

“草,草民见了大官,不都是要拜的么。”仍处于紧张状态的老人答道。

于秋大笑道,“我可从没有下过这样的规定啊!而且我还要下一个相反的规定。”

说完之后,于秋面向所有的老人家朗声道,“我宣布,洺州百姓自今日起,可以拜父母,拜长者,但绝不需要向任何官员或者公职人员弯腰下拜行礼。

但凡公职人员,自我起,无论所属是军是政是法,都需要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让所有洺州的父老乡亲们,能够挺起胸膛做人。

所以啊!老人家,见到像您这样的长者,应该是我主动想向您问候,您看,就用握手,作为咱们的见面礼如何?”

于秋说完之后,再度握住老人家满是老茧的手,并且将自己的另一只手搭在老人满是枯树皮一般的皱纹的手背上,摇晃了三下。

“握手礼好,握手礼好啊!”老人家感受到于秋手上传来的温暖,眼眶湿润道。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当权者把像他这样什么都不是的小老百姓当人看。

温馨的气氛,顿时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于秋一一的与老人家们握手,并且让人给老人家们送上甜软可口的元宵。

和于秋一起在都督府这边办公的苏定方,高雅贤等一干军中将领见到这样的场景,无不在心中感叹,于秋是真正的做到了他们当初起义时想要看到的领袖的样子,而且是真正的能让所有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一圈问候和家常拉下来,于秋的形象在百姓们心中就更加的伟岸了,在洺州主政的第一个年头,于秋就彻底的笼络住了洺州的民心。

第两百一十七章 于秋施行的是圣人之道?

如果说亲民的政策和举动,只是让于秋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变的更加伟岸了。

那么,烟花在天空中爆裂,给整片天空带来绚丽的色彩之后,则是在于秋伟岸的形象上,增添了一重神圣的光环。

这么绚丽的色彩,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们能够看到的。

得知这是于秋亲自为庆祝上元节,给全城百姓准备的礼物之后,百姓们对他的敬仰,用敬若神明这个词来形容,就太贴切不过了。

上元节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都是要在晚上进行的,不止是放烟花这么简单,于秋名下各个产业对此都做了准备,各种彩色的灯笼在天黑之前,早已挂满全城,在一百零八发烟花燃放完毕之后,所有人开始点灯,顿时将城内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各处宽阔的路口,早已架好了火堆,有烤牛羊肉的,有烤鸡鸭兔子,甚至猪肉的,更多的,则是穿着奇装异服,把脸上涂上色彩之后,围着火堆起舞。

俄难舞和鱼龙舞,是上元节必须有的项目,自然是不能少的,于秋还专门让人按照钱币上华夏神龙的模样,扎了九条色彩不一的大龙在城内游行,所有临街的门面,都会让龙进到屋子里面钻一遍,寓意龙来财来,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于氏的糖水店,率先开启了免费活动,只要能猜对店门口挂着的彩灯上的谜语,就能免费喝到一杯糖水店的热奶茶,大多数题目,基本都是送分题。

比如,洺州都督是谁?

洺州都督刚刚颁布了什么政令?

还有类似两橫加一笔或者两竖加一笔写一个字等等的游戏,完成就可以得到一杯奶茶,这让奶茶店成为了嘴馋的孩子们的天堂。

张喜儿看到孩子们喝到奶茶时享受的模样,心里十分开心和满足,在她看来,糖水店里产出的,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喝的东西了,可惜于秋说,麦芽糖的甜味还不是很纯,水果糖的成本又太高,大量制作不划算,等洺州制造的海船去到了岭南,一定会带回来甜味更加纯正的蔗糖,还有香味十足的桂圆糖,荔枝糖和椰子糖的。

不过,大人们关心的却和孩子们关心的不一样,一些摆放着家具和各种农耕工具的摊位,才是他们更加愿意凑热闹的地方。

这些摊位可不是要出售这些东西,大家同样可以靠猜灯谜,做游戏,免费获得,主持的人会通过一些做游戏的环节让大家知道,洺州对于惠民,有哪些具体的政策。

比如,农具有缺,是可以让里长找县衙免费申请领取。

比如,农民个体户,是可以找民政署免息借贷牛羊牲畜,或者鸡鸭家禽去养殖。

你觉得自己有本事养好十头牦牛,或者一百只羊,或者更多数量的兔子,鹌鹑什么的。

那么,你去户籍所在县的民政署申请借贷养殖,一年之内,这些牦牛若是下崽了,一半归养殖的农户,一半归民政署。

羊也是一样,不仅可以得到一半的羊羔,还能将羊毛剪下来卖钱,所得收入,全部归农民自己。

兔子和鸡鸭鹌鹑这类繁殖较快的动物那就更加不用说了,可能都不用一年,农户就能还上本,并且将自家的养殖规模扩大。

而且,只要你去民政署申请借贷养殖成功,民政署还有专人指导你养殖技术,对于养殖成绩好的农户有额外奖励,对于养殖状况不佳,有养死情况的农户,着重跟进。

当然,民政署这样的机构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在养殖方面,各种新式农耕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的耕种知识,都有人负责教学,总而言之,它就是一个负责将帮助百姓将产能放大的部门。

这些新政,都通过上元节的这次全民聚会,以开心快乐的方式,告知了百姓。

卢家有一位没有改姓的叫卢耀的族老在各个摊位前逛了一圈之后,突然开始浑身颤抖,拉住同行的几个儿孙大声喊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三公子大才,三公子大才也!”

“父亲这是怎么了?现在可没有谁再把三公子喊三公主了。”二十来岁的卢少阳向卢耀问道。

“大朗可知,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卢耀抓住卢少阳的胳膊问道。

“孩儿记得,这是论语泰伯篇中的句子,意思是说百姓愚昧,可让以让他们服从,不能让他们知道的太多,知道的多了就会心思杂,容易闹出事情。”卢少阳答道。

“错了,大错特错,孔夫子说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说,百姓们自己知道怎么发展,可以任由他们。当百姓们不知道怎么发展的时候,就告诉他们怎么发展,三公子的这些新政,就是告诉百姓们怎么发展,他施行的,是圣人之道,你等着看吧!洺州的富裕,将会是李唐任何州县都不可比拟的,因为,百姓越富,洺州会越富,洺州越富,百姓则更富。”卢耀激动的道。

他说话的声音很大,让同样在那些摊位面前围观的许多百姓都听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读书认字,接触论语的工匠和农民有很多,但是真正学论语的人却不多。

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没有资格接触到论语这个层次的学问而已,其实是于秋不愿意让人教他们太多这些大道理,现在听有人说起里面的内容,顿时便有很多人将注意力聚拢了过来,其中一个年轻些的工匠率先开口问道,“于都督真的施行的是圣人之道吗?难怪我们洺州在战后这么快就恢复了生机,比以往最好的时候过的都还好。”

“是啊!是啊!咱们洺州有于都督,一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许多百姓跟着那个年轻人搭话道。

卢耀则是好像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冲冲的拉着儿孙就往都督府的方向走,他要问问于秋,自己偶然之间想到的这个点,是不是对的,论语,是不是真的可以像自己想的这样断句。

首节上一节171/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