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农枭 第102节

朝堂上对于秋的骂声,越来越没有限度,什么喜寡妇,好人妻之类的怪癖,都给他抖了出来,直把李渊都说的火冒三丈了,才勉强叫停。

毕竟,这里面涉及到了他的女儿平阳公主的颜面。

所以,国公的爵位李渊直接就不考虑了,给个县候,又感觉太低了一些,毕竟,私德是一方面,作为皇帝,如果不能做到赏罚分明,今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效忠自己,最终,给于秋拟定了一个永年县公的爵位,这是朝臣们能接受的极限了。

而且,这个爵位,只有一块方圆二百里的山林作为封地,没有一户食邑。

要知道,在农耕社会,能够帮地主种出粮食的农户,才是最值钱的,国公家一般都是几百户到过千户不等,他们通常能享受几千个劳动力的供养,每年都收到一笔不菲的钱粮丝帛产出。

于秋没有食邑,那么,他就少了几千免费劳动力,这几千劳动力年复一年的产出不是小数目,当然,于秋在意不在意且不说,别人都有的东西,他没有,就能体现出朝廷对他这个人的轻视了,官场上的人最喜欢玩这一套来贬低人。

最后,就是于秋的官职的问题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在一番商议之后,在这方面耍了一个小聪明,让李世民在奏章中将养活聚集在洺州的四十多万饥民的困难说的很大。

再建议给于秋的官职是河北道副总管,兼任洺州都督,主要工作也是做赈济饥民这种吃亏不讨好的事情。

果然,这事拿到朝堂上讨论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人反对了,只是有些人觉得于秋年纪轻轻做州道副总管难以服众。

毕竟,很多州都督,都是国公级人物在担任,比如慎州都督就是郯国公罗士信。幽州都督就是彭国公王君廓。营州都督,更是任城王李道宗。

让这么多爵位在于秋之上的人归于秋管,显然是不可行的。

所以,最后于秋州道副总管的位置也没了,李渊任命了河间郡王李孝恭遥领河北道大总管,不设副总管,于秋则只给了一个洺州都督的职务,还给他派了一个叫做李士诚的长史,这可是陇西李氏新一代崛起的才智之士,他到洺州的目的,就是为了监视于秋。

在官爵方面,于秋差不多只享受到了他这个功劳的最低配置,这让李世民感觉很不好意思,于秋倒是觉得无所谓,他回到洺州之后,主要的精力,就放在了系统任务上面。

首先,大棚蔬菜,和香料田的耕种任务,他一起完成了,获得了初级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经验,还有过百斤,多达十多种的良种香料种子。

而且,山庄的工匠们,也改良了传统军用床弩的扭力,使之最高达到了一千五百米的射程,让于秋完成了物品任务奖励,领取到了一辆合金制作的高级山地自行车。

再之后就是水产种植任务也完成了,他成功领取到了一千多斤良种水芋头的种子,然之后,他发现,系统任务真的是可以升级的。

现在耕种任务和水产种植任务两条线合并成了一条线,种植的面积,也不再是以十亩为起点,而是以百亩为起点了。

而且,获得的奖励,也不再是同种类作物的良种种子,或者指定作物的良种种子,奖励加成上面,阶梯也不止一倍了,达到了十倍,而且可以直接看到可获得奖品的种类。

比如,于秋现在接的种植任务,就是种植燕麦田一百亩,可获得十斤良种燕麦种子,可当于秋成功种植出一千亩燕麦田的时候,则是可以获得一百斤良种燕麦种子,或者一斤普通玉米种子。

如果他成功种植一万亩燕麦田,则是除了可以获得一千斤良种燕麦种子之外,还可以选择领取十斤良种玉米种子,再往上翻,还有超级高产玉米种子之类的奖励,那几乎属于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或者说,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要知道,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于秋一个人是很难完大面积的耕种任务的,找到一些偷懒的办法,让很多人帮忙,完成一百亩田地的耕种,也至少要三天时间,一千亩,则是需要一个月左右,一万亩,差不多就需要他两年以上不间断的耕种了,因为在北方,冬季下雪,是没有办法耕种的。

所以,目前他仍然在要求山庄的工匠们改良农耕农具,使得农耕的效率更高一些,至少,在明年春耕的时候,自己在一些人的帮助下,有可能在适合耕种的一个多月里,完成一千亩燕麦田地的耕种。

至于一万亩级别的任务,他是想都不想了,还不如去做物品兑换任务获取种子更容易一些。

而说到物品兑换任务,于秋每一次领取奖励之后,领取新任务的时候,都觉得它的奖品质量在提高,这一次的简易难度任务,是制作新式乐器一件,完成任务后可获得单板吉他一把,超额完成任务,奖励有加成。

中等难度任务,是教一千个人演唱十首歌曲,完成任务后可获得太阳能充电MP4一部,超额完成任务,奖励有加成。

最难的任务,是制作电子设备一台,完成任务后可获得手机一部,超额完成任务,奖励有加成。

可惜于秋不是理科生,不然他就选择制作出一些电子设备了,如果奖励加成能使得他获得一部智能手机的奖励,那么他有时闲下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最终,他只选择了难度不是很大的中等难度任务,目的还是尽可能的完成高一些的任务,让后面的任务系统给出来的奖品更好。

最坑的是经验技术类任务,在于秋领取了山地自行车的奖品之后,一个条任务线居然直接分成了四个小任务线,而且还必须全部完成,不能任意选择,任务分别是学习演奏一件乐器,可获得一项指定乐器的初级演奏技术和经验。

学会一套兵器的操练方法,可获得该兵器初级使用技术和经验。

设计制作出一种简易机床,可获得初级机床制作技术和经验。

沥出一种肥料,可获得初级肥料制作技术和经验。

系统这完全是要于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节奏。

第一百三十二章 圣旨到了

山庄的孩子们平时是舍不得吃鸡蛋的,这些原本在他们看来是滋补品的东西,是病人和虚弱的老人们才有资格吃的。

而且,现在每个鸡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只可以每天生一个蛋的鸡,他们就更加不会吃了。

然而,山庄里的鸡,每天能生上万枚蛋,不吃全部留着干什么呢!

所以,于秋对此有新的规定,每个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吃一枚鸡蛋,还有一碗牛奶或者是马奶羊奶喝,晚餐也不仅仅是杂粮糊糊这些东西了,除了一碗正儿八经的米饭之外,还有一两样蔬菜和一枚咸鸭蛋,每两天还必有一道荤菜。

没办法,现在山庄里的钱太多了,就应该奢侈一些,否则,大家都不知道挣钱的意义是什么了。

眼瞅着山庄里的孩子们越长越壮实,有关于孩子们在山庄的伙食,以及受到的教育等等消息,就传到了每天都与山庄有沟通的寡妇村里。

这里方圆五十里内,已经有二十多个超过五百户的村子了,生活着好几万人,其实已经不能用村来形容了,更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集镇,当可以停泊上千艘船的码头修建好之后,于秋就一直想给它起个名字,经过与一番斟酌之后,最后取了一个简单的名字。

洺津渡。

这一个初一修建好,就成为了北方最大,且最热闹的码头。

今天,于秋是应大家的要求,到洺津渡来挑选孩子补充进山庄的,因为憨子他们开辟出来的那处水库周边的房舍,已经修建好了,于秋想要复制山庄的模式,让那些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化知识,以及耕种,做工,养殖的本领。

现居住在洺津渡范围内的饥民们,都有机会将孩子送去山庄居住和学习,只要年龄达到七到十岁,男女都不限,反正这段时间于秋在洺山方圆二百里的范围转悠过两遍之后,又发现了六处可以简单改造成百亩以上蓄水库的地方,如果都按照于秋的山庄的模式复制,至少可以安置下过万的孩子们居住生活。

当这些饥民们的后代,在这里可以获得学习进步的机会了,他们也就在这里定下来了,对于秋的忠诚度,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算是于秋的封地中第一批的原住民,反正,于秋现在又不缺识字的教书先生。

数百个居住在洺津的卢氏族人,都被于秋分配了教孩子们读书的任务,他们都是化程度很高的人,用来教书可惜了,即便是作为主政一方的州县长官,都绝对没有问题,可在于秋这里,他们没那么值钱,他的准则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服从命令,贡献出自己的劳动力,才会有饭吃,包括那些水平已经可以堪比大儒的卢氏族老们也不例外。

卢恒彰现在也就只敢在长安叫嚣自己是范阳卢氏的新家主而已,他根本不敢回到河北,这边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成为于秋的地盘,这些卢氏族人去到长安,也未必有什么家产分给他们。

而且,董放已经正在这些卢氏族人中推动改姓运动了,一些背景没有问题,愿意跟着于秋谋出路的底层族人,都已经开始改姓于了。

虽然于秋并没有强制要求董放这么做,但是,董放固执的执行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原洺州别府改姓于了的那些人,对于秋的忠诚度有了更大的提高,而随着更多的人改姓,他们将不再有什么心理负担,会和原先效忠卢氏一样,效忠于秋这个于氏家主。

这种大家族集体改姓分家的事情,其实很常见,至少底层族人的抵触不大,看山东田氏,由于家族人口太过庞大,直接被汉高祖刘邦下令改姓分家,从第一,第二开始,排到了第八。

其实于秋并不想将自己的势力发展成家族门阀式的,也不会以血缘远近,来给属下不同的权力地位,他只会凭这个人的能力,和对自己的贡献度,来相应的分配给他好处,照搬的其实是后世企业管理的那一套。

但是,目前来说,让他们跟着自己姓,是对控制他们有一定的好处的,一些饥民百姓也提出了改姓于,于秋亦都没有拒绝,那都是他们的自由,反正于秋没有让他们将自己所有的产出上交到自己手中,姓于和不姓于,他们都需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挣吃食,基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

首节上一节102/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