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就是兵源的问题。
自从孝灵皇帝开始,关中境内就一直处于动荡时期,特别是后来还经历过董卓执政,因此人口大量外流,比起黄巾起义之前,几乎少了一半,而且这些人口当中,还有许多都在那十余路关中诸侯的治下,因此曹操再想召集到新的兵源,就不太容易了。
关中治理需要人,但若是要对抗陶商,则更是需要人手。
对于兵源的问题,曹操现在感觉非常的头疼,但偏偏又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山一样的压在了他的心头,让他的头风一次一次的犯,每一次上火,他便立刻头疼了起来,准时准点,一点偏差都没有。
这一日,曹操的头又疼的不行,折腾了大半宿才睡着。
次日,曹操在头风缓解了一下之后,便立刻派人找来了贾诩。
中原之战,贾诩一直留在长安,和雒阳的钟繇一起,负责一些安抚关中诸侯的事宜,但等了曹操回到长安之后,贾诩便又将手中负责诸事交了出来。
坐在了曹操的床榻边,贾诩向着曹操一拱手:“司空。”
曹操伸手从额头上拿下方巾,苦笑道:“最近这头风,当真是犯的越来越频繁了。”
贾诩道:“司空保重身体,三军将士刚刚踏足关中,诸事繁多,都离不开司空评断。”
曹操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好半晌才道:“和,你在凉州出身,当年也曾游历关中,如今咱兵源不足,但是关中人丁不足,难以扩充兵源,马腾,韩遂那些人的兵马,也未必能完全为我所驱,似如此该当如何?”
贾诩抬头看了曹操一眼。
凭良心而论,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实在不想在继续折腾了,贾诩一辈子没什么过大的理想,就是想找一个地方,安安稳稳的安度晚年。
他也不想要什么大富大贵,也不想要什么声名远播,最多就是碰见和自己智谋一样的人物,见心喜,躲在旁人身后跟敌人斗斗智慧,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
原本他看准了曹操是一柄好的保护伞,在众诸侯中应该是最有潜力发展的,因而来到曹操麾下。
但事实证明,老毒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如今天下大势,皆归于陶。
临老临老,居然还是不得消停,这才贾诩很是无奈。
但毕竟相处了多年,就让贾诩就这么放弃曹操,投奔别的诸侯,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毕竟人也都要个脸。
况且当今天下,除了曹操之外,也唯有陶商合适自己投奔。
但改门换庭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毫无理由的接受一个直系叛臣是让人很犹豫的事情,陶商究竟会不会真心接受他,贾诩可说不准。
万一陶商觉得他人品不行,在灭了曹操之后再拾掇他,贾诩这后半辈子彻底没戏了。
因此贾诩眼下也正在考虑自己的下半辈子。
“司空,眼下若是要招募直系兵源,恐怕不够,但是我们可以联合同盟,增加自己的实力,然后再制定一个发展方略。”
曹操闻言,奇道:“哪些盟友?”
贾诩沉思了一下:“一是羌族,二是汉中的巴州民众。”
曹操皱了皱眉,道:“联系这些人作甚,他们的兵马如何能抵挡陶商?”
贾诩淡淡道:“并非是让他们协助我军对抗陶军,当下之急,河北和中原只怕是不可图了,关中之地,又有诸多诸侯,颇为掣肘,汉中张鲁前番败给我军一次,眼下尚未恢复元气,不如图之,夺取汉中。”
“夺取汉中?”
贾诩点了点头,道:“司隶之地,这些年的人口大量外流,一部分去往中原,一部分通过武关去往荆州,而最大的一部分,则是去往汉中,再加上张鲁五斗米教广为布施,眼下汉中之地可谓人口富足,若能取之,则可解目下之困。”
曹操闻言恍然的一拍额头,点头道:“和此言甚是,若能拿下汉中,则定可解眼下之危。”
贾诩看着曹操对汉中意动,这颗心就放了下来。
他撺掇曹操去打汉中,其实主要不是像帮曹操解决人口问题,而是为他自己解决下半辈子的生活问题。
第八百三十四章 庞统献策
贾诩让曹操打汉中,其实是想勾起曹操入蜀的欲望。
贾诩还有三年就六十岁了,按照老毒物自己的计算,他最多也就能活二十多年,要是按少了算,说不定明年就得死。
自己现在背叛曹操反去投靠陶商,那后果实在是太不确定了,风险性太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反倒是让曹操的势力继续存活二十年,更加稳妥。
根据贾诩的判断,曹操眼下想要反击陶商,重新克复中原,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以贾诩的角度来说,让曹操的势力延长存活时间,偏安一隅,就是对他个人来说最好的归宿。
天下之险,莫有能险过西川之地,只要先打下汉中,然后再图谋西蜀,以曹氏的兵力和将领配置,在西川偏安二十年应该不是问题。
至于二十年后,曹氏的势力会不会被陶商所灭,那跟他姓贾的已经没有关系了。
那时候他已经闭上了眼睛,两腿一蹬下九泉了,曹氏爱灭不灭,跟他没半文钱关系。
当然了,贾诩还有子嗣后代在。
不过他也打定了主意,不让自己的子嗣到时太过显赫,也不让他们过于表现,只要届时他贾氏不当曹氏的重臣,想来陶氏也不会让他贾家太过难受。
思来想去,西蜀才是他贾诩最好的养老之地。
……
与此同时,荆州的一方得到了前线传回来的消息。
刘备在得到关羽受伤,关平身殒的消息,当时就着急了。
他立刻就下令,卓三军兵发襄樊之地,援助关羽。
可就在这个时候,江夏那面也传来消息,说是南昌的陶应,金陵城的鲁肃,举兵准备攻打江夏,黄祖派人求援。
江夏的黄祖是刘表的铁杆哥们,在江夏一郡之地拥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