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第993节

高麟等人一边杀一边退,退到护城河时,已经退无可退,而且此时他们距离城门前的吊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前面是吴军,背后是护城河,高麟看到孙策从人群中而出,再看孙策的打扮,就已经知道孙策便是吴国的皇帝,嘿嘿笑了一声,紧紧地握了握手中的方天画戟,暗暗地道“来的真巧,杀了他,吴国便会群龙无,国内也会是一片混乱,而太子之位,也就会是我的了”

孙策横枪立马,将黄金大枪高高举起,环视了一圈众人后,看到程普受伤,黄盖疲惫,便对身后的吴军将士说道“送程将军回去治伤,黄老将军掠阵”

吴军士兵按照孙策的吩咐去做,黄盖重骑着一匹马来到了阵前,但是看高麟的眼神里,却略有些惧意

孙策将黄金大枪向前一指,枪尖直指高麟,喝问道“你就是高麟?”

“不错,我就是高麟你可是吴国的皇帝孙策?”高麟反问道

孙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很好,你倒是和你父亲有几分相像,听说你在华夏国勇冠三军,战功赫赫,小小年纪便已经靠战功封王,还成为了天下兵马大元帅,是也不是?”

“哈哈,没想到连你都听过我的名头既然如此,那你应该尽早放下武器,献土归降,或许投降以后,也不失为是一个侯”高麟道

“大言不惭我和你父亲曾经有过一个约定,彼此单打独斗,既然你父亲做缩头乌龟,那么你作为儿子,就替你父亲履行这个约定今日只有你和我,如果我败了,我立刻退兵,如果你败了,你就拱手将寿春城给我让出来如何?”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我输了要让寿春城,你输了,却只退兵,这样不合理不如这样,你要是输了,就率领你的整个国家投降,如何?”

“做梦今日我占上风,及时你不让寿春城,我若取之,也只在片刻之间,你根本没有跟我谈判的条件”

“你也太低估我了,我只一千人便能将你前军五千人搅乱的不成样子,何况我城中还有四千人,而且我已经调动汝南、徐州两处兵马,援军片刻即到,到时候只怕你想走都走不掉了哈哈哈……”

孙策也知道,寿春是重城,高麟必然不会只率领五千人来取,所以他要尽快将寿春城攻下,以免夜长梦多

寿春城的城楼上,郭嘉、陈登看着城外的形势,陈登便笑了起来,说道“天助我也,今夜必然要让吴军尽数退却太尉大人,请即可命令所有骑兵于此时出击”

郭嘉并非无谋,之前所以不同意高麟出战而怀疑陈登,完全是在激将,现在听到陈登的话,也看了看城外的形势,见高麟和孙策杠上了,按照高麟的性格,肯定会答应和孙策单挑但是单挑有风险,需要谨慎高麟虽然勇冠三军,但是高麟却从未和名将单打独斗过,孙策是传奇性的人物,号称吴国第一,楚霸王转世,郭嘉担心他的安危,所以在陈登的话一说出口后,便立刻传令了下去

孙策和高麟还在僵持着,可是寿春城里的龙鳞军已经全部冲了出来,喊声震天而与此同时,在寿春城的东、北、西三面,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点点火光,遍地都是,将远处的夜空照的灯火通明

而最让人震撼的是,从火光亮起的三个方向都传来了滚雷般的马蹄声,正一点一点的向着这边靠近

坐镇指挥的吕范,一看到这种情况,心中便开始不安起来,华夏国的军队过百万,如果来的是援军,光看这阵势,少说也有十万之众,他们远道而来,还未立下营寨便与华夏军生了一场战斗,不到半个时辰的战斗,就已经阵亡了两千多士兵,如果十万大军一起攻来,他们就算想走都走不掉,还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吕范二话不说,立刻让人鸣金收兵,以保全实力

孙策刚想回答高麟的话语,忽然听到中军鸣金,他皱起了眉头,望着高麟的眼神也充满了怒意,再朝寿春城其他三面望去,便恨得牙根痒痒,最后被迫退走,对高麟说道“原来你一直在拖延时间,却是想等援军抵达……”

“哈哈哈,被你看破了,看来你还是不算笨啊,我已经调来了十万大军,总之寿春城你就别想了,你放心,你退兵之后,我不会追击,这两天我就率兵去攻打合肥你若是识趣的话,就赶快滚回合肥,洗干净脖子等着我去砍你的脑袋或者举国投降,倒也不失为是一个侯”

孙策恨恨的退走了,吴国大军徐徐而退

高麟看到吴军撤走,便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了看刚刚经历过战斗的龙鳞军战士们,便道“刚才真是一场恶战啊……”

对于高麟来说,确实是一场恶战,他在西北的一贯打法,可是在吴军面前起到的作用却很小吴军毕竟是有组织的正规军,跟塞上的游牧民族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他感到对付吴军并不像对付鲜卑、西羌等人少数民族一样顺利,反而感到很吃力

如果是在西北,他的这种打法早已经将那些叛军打的七零八落可是刚才在进攻吴军的时候,被驱散的吴军非但没有逃走,反而又重聚集在了一起

吴军走了,郭嘉和陈登便一起从城中走了出来,出来的龙鳞军士兵则开始打扫战场,而那些参战的士兵则回城治伤、休息

高麟翻身下马,来到郭嘉和陈登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郭嘉是习惯了,因为高麟总是这样拜他,对他十分的尊敬可是对于陈登来说,倒是有些受宠若惊,急忙道“殿下何故如此?”

“先生妙计退雄兵,如果不是先生妙计,吴国大军怎么会那么快退走?”高麟道

陈登道“我不过是尽了一个城中居民的责任罢了,也幸亏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全部占尽,否则的话,孙策怎么肯轻易退兵?殿下,孙策虽然退兵,但是如果得知我们并未有援军抵达,必然还会再来攻取,当务之急,应该是迅调遣一支大军驻守寿春”

郭嘉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对高麟说道“殿下,陈先生所说的极为正确虎烈大将军的兵马近在庐江,殿下可派人去通知虎烈大将军,让他率军来援寿春”

“可是,黄老将军是第二集团军的大帅,身负攻取庐江的要任,父皇也已经下达了严令,四大集团军的兵力不能随意调动,就连父皇本人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调动而且我与黄老将军并未有过来往,大战在即,黄老将军又怎么会带兵来支援寿春?相比之下,第一集团军兵力众多,镇东将军臧霸是臧艾的父亲,而且第一集团军的大帅甘宁也是甘小宁的父亲,有这两层关系,如果让臧艾或者甘小宁任何一个人去借兵,他们必然会借兵前来支援”高麟问道

“不可第一集团军的任务艰巨,兵力不能随意抽动第二集团军兵力虽少,但是庐江与九江接壤,唇亡齿寒,黄将军必然不会见死不救”郭嘉深知整个战略布局,他是内阁成员,有些事情外面的人也未必知道,可是他的心里却跟明镜一样

高麟对郭嘉是言听计从,所以根本不问,便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恩师的话办,我这就派人去请黄老将军亲自率领大军来寿春”

正文 1037一语道破

孙策被迫退兵,在寿春吃了亏,心里非常的恼火,暂时后撤了五十里,安营扎寨,择日再战。 中军大帐里,孙策对与吕范、程普、黄盖三人道:“朕本打算先行偷袭华夏国,将战火烧到华夏国的国土上,没曾想,这个高麟竟然先行一步,提前攻占了寿春城,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害的朕损兵折将,这两天来,先是祖茂父子三人被杀,接着韩当生死未卜,然后是朱治……我吴国连连遭逢劫难,难道上天真的不眷顾我吴国吗?”

吕范道:“陛下,高麟身边有郭嘉为谋士,更兼得到了陈元龙的支持,陈元龙在九江一带深得民心,如果不请公瑾前来助战,只怕实难对付。只可惜公瑾他……”

一提到周瑜,孙策的脸上就出现了一阵感伤,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什么话也不说了。

这时,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一进大帐,便立刻跪在了地上,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小的已经探明清楚,寿春城并无援军到来,而是陈登使用的疑兵之计。”

“什么?”孙策听后,脸上一阵吃惊,没想自己连这等疑兵之计也看不出来。

吕范此时脸上也是一阵火辣辣的,因为指挥战斗的是他,下令撤军的也是他,当时那种情况之下,那种阵势真的好像是华夏国的援军抵达了,那种万马奔腾的气势,让他误以为有十万之众。他急忙跪在了地上,朝着孙策叩头道:“陛下,臣该死,臣该死,臣有眼无珠,被敌人蒙蔽了双眼,误以为是华夏国的援军抵达了……”

孙策摆摆手,没有责罚吕范的意思,然后重新坐了下来,淡淡地说道:“你没错,当时那个时候,朕也误以为是华夏国的援军抵达了……大家都累了,早点下去休息吧,明日午后,我们再重新去攻打寿春城,这一次,一定要攻下寿春城。”

“臣等遵旨!”

众人离开之后,孙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来了周瑜的身影,自言自语地道:“公瑾,朕离开了你,真的就不能有一番作为吗?”

………………

与此同时的彭泽县湖口镇是一派肃杀,在鄱阳湖入长江的汇流处,东西两岸灯火通明,将黑夜照的如同白昼。

湖口镇里,陈武扼守险要之处,过河之后,便放火烧毁了浮桥,一直坚守不战,牢牢的将李典、乐进、徐盛、丁奉、吕蒙等人堵在了河对岸。

几天前,徐盛、丁奉、吕蒙率众来到湖口镇,本想借用陈武不知道三个人已经投降华夏国的事情来做一下文章,待进入湖口镇后,便立刻发起进攻,给陈武一个出其不意。可是谁曾想,陈武根本不见他们三个人,在过了河之后,便放火烧毁了浮桥,并且谩骂徐盛、丁奉、吕蒙三人卖主求荣。

徐盛、丁奉、吕蒙试图重新架起一座浮桥,可惜架设到一半,均被陈武派人破坏掉了。李典、乐进随后赶来后,也是无计可施,便和徐盛、丁奉、吕蒙等人一起被堵在了这里,坐等虎牙大将军张辽率领水军前来破敌。

在这等待的几天时间里,吴国的援军也陆续极大彭泽县,新任大都督陆逊更是将重兵压在了湖口镇,并且亲自莅临湖口镇,坐镇指挥,与华夏国隔河相望。

华夏国的大营里,诸葛亮于深夜赶来,在处理完鲁肃、周泰、凌操、潘璋等俘虏的事情后,便火速赶来了这里。鲁肃、周泰、凌操、潘璋等吴国将士中的校尉以上的军官,全部按照高飞的意思,派人押送到帝都洛阳,而对于投降的士兵就地收编,不投降的士兵则暂时关押着,一直关押到投降为之。

诸葛亮将这件事处理好后,便留霍峻守备浔阳城,自己带着几名亲随就来到了李典、乐进、徐盛、丁奉、吕蒙受阻的地方。

大帐里,已经受封为蕲春侯的诸葛亮坐在上首位置,在询问了一些这里的战况之后,诸葛亮便皱起了眉头,对众人说道:“吴国增兵湖口镇,看来是想彻底阻止我军继续从陆上前进了。不过,我很想知道,陆逊是何许人也?”

徐盛答道:“陆逊字伯言,是吴主孙策的女婿,一直担任驸马都尉一职,只不过是个儒生而已,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

诸葛亮听后,摇了摇头,说道:“那倒未必,孙策虽说有勇无谋,但毕竟还是有识人之才的,如果陆逊没有什么才华的话,当此之时,孙策为何要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大都督一职,在吴国位高权重,国难当头,孙策也不会如此昏了头。在情报部所列的吴国名将和名臣当中,还真没有这个人的一点消息,无法知己知彼,就不能百战不殆。看来要想突破湖口,需要水陆并进才是。”

首节上一节993/10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