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第789节

夏侯兰听完之后,稍微有点不服气,叹了一口气说道:“大殿下心肠太好了,对付司马懿这种目中无人的人,应该给予严重的打击才对。让他记住,以后绝对不能这样怠慢大殿下。”

高麒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说什么,然后就端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静静地等候着司马懿。

夏侯兰也不再说话了,人家当皇子的都不生气,他跟着瞎起什么哄。也一屁股坐在了那里,心中暗暗地叫道:“等回去知道,必然要再皇上面前参你一本。有本事,你今天就别出现!”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客厅内依然静谧异常。

夏侯兰坐在座位上,都开始打盹了,这一路上他又要催促着赶路,又要照顾高麒的饮食起居,当真是累的不行,所以一旦久坐下来,难免会犯困。

高麒倒是坐在那里,一直闭目养神,呼吸均匀,也不知道他是睡着了,还是在清醒着。

又过了一会儿,衙役开始给客厅里掌灯,顺便通知一下高麒和夏侯兰,说司马懿今天没时间见他们了,要等明天,并且将他们安排在了西厢住下。

夏侯兰当真没有想到,这司马懿还真的没来见他们,心中当真是一阵恼怒,吵着闹着要去将司马懿给抓过来问个究竟。高麒苦劝拦下,又让人准备了一些酒菜,算是安抚了夏侯兰,两个人便各自去休息了。

一夜无事,夏侯兰、高麒一路上鞍马劳顿,高麒身子骨弱,所以夏侯兰也不敢让他又太多颠簸,行程相对慢。但是,两个人都相对的疲劳,所以一经睡下,便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咚咚咚!”

一通急促的鼓声在府衙中响起,急促的鼓声吵醒了夏侯兰和高麒的美梦,当两个人起床后,便问道:“何人在敲鼓?”

衙役回答道:“是我们知府大人。”

“司马大人为什么敲鼓?难道是有什么案子要审理?”高麒问道。

衙役回答道:“琅琊府两年来一向太平,境内毫无(鸡)鸣狗盗之徒,知府大人更是连牢狱都没有设置,何来的案子要审理?”

琅琊府的治安状况高麒一早便听说了,只是不知道竟然会如此的清净。他继续问道:“既然琅琊境内一向太平,又没有案子要审理,那司马大人敲鼓这是为何?”

隆隆鼓声一直没有间断,时而急促如雨点,时而慢如蜗牛,总之他们说话这会儿,鼓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大殿下有所不知,这是我们大人在击打战鼓。我们大人说了,擂响战鼓,便可以激励士气,从而使得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勇气倍增。所以,每天早上,我们大人都会亲自擂响三通鼓,三通鼓擂罢,他才休息。”

“三通鼓?”高麒从未涉及过兵法,也没有涉及过军事,所学之书也都是诗经礼仪等等,虽然他的父亲经常教导他不要拘泥于不化,要举一反三,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但是对于这三通鼓,他还真的不了解。

夏侯兰从军多年,对三通鼓最了解不过了。见高麒脸上犯难,便解释道:“大殿下,古代三通鼓用于击鼓催征。古代两军打仗,通常是面对面摆好阵势,然后一方擂鼓叫战,另一方擂鼓应战。如果对方并不擂鼓应战,叫战一方通常要擂三通鼓后才开始进攻。”

高麒听后,倒是觉得很有意思,这些东西,可是他在皇宫里学不来的。他听到鼓声还在响,很想见识一下司马懿到底是谁,而且每次听高飞的谈话中,似乎对司马懿也很是推崇。于是,他便快步地走了出去,朝着鼓声传来的方向而去。

夏侯兰紧紧地跟在后面,心中却在暗骂司马懿不识抬举。

两个人沿着鼓声,一会儿便到了司马懿擂鼓的一块大场地那里,当两个人跟随着衙役来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就傻眼了,这司马懿真是太神奇了,他亲自擂响战鼓,隆隆的鼓声下面,一排排(鸡)、鸭、鹅竟然自动排成一条线,站在那里扑扇着翅膀,欢快地叫着。

另外,在(鸡)、鸭、鹅排列而成的方阵边缘,四条狗蹲在四个不同的角落,像是四尊神坻,一动不动的瞪着两只狗眼,紧紧地看护着(鸡)、鸭、鹅。

在一个高台的上面,但见一个少年精瘦干练,穿着得体,长衫礼帽,白袖外挽,手执两个鼓槌,正在有规律的敲打着那面战鼓,不是司马懿,还能有谁?

高麒仔细打量了一下司马懿,但见司马懿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两鬓留着两缕长髯,随风而动,飘落在肩膀上,显得格外飘逸。

司马懿那张没有半点瑕疵的英俊脸庞,浓中见清的双眉下嵌有一对像宝石般闪亮生辉,神采飞扬的眼睛,宽广的额头显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静中隐带一股能打动任何人的忧郁表情,但又使人感到那感情深得难以捉(摸)。

“这就是司马懿啊,果然是一表人才,才貌俱佳。”高麒看后,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司马懿对他有着一种很大的吸引力。当然,那种吸引力并不是说他有那方面的取向,只是单纯的,被司马懿的气质所吸引。

不多时,鼓声便停止,司马懿放下鼓槌,擦拭了一下额头上得汗水,转过身子,对空地上得那群家禽拍了一下巴掌,首先是四条狗先行离开,紧接着,(鸡)、鸭、鹅排成队各回各窝,显得极为有规律。

之后,司马懿这才走到高麒的身边,拱手说道:“大殿下昨夜可曾休息好了?”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821五味书屋

高麒点了点头,客气地回应道:“蒙知府大人的热情款待,昨夜休息的很好。)”

司马懿笑了笑,什么都没说,目光移到了夏侯兰的身上,见夏侯兰一脸的不悦,便说道:“夏侯将军一脸的戾气,莫非是这些衙役招待不周?”

“司马懿!你……”夏侯兰见司马懿皮笑(肉)不笑的,他心里本来就有气,此时更是气上加气,便忍俊不住,登时发泄了出来。

高麒见状,急忙(插)话道:“司马大人,夏侯将军还没睡醒,请不要和夏侯将军一般见识。我很想和司马大人一起聊聊,不知道司马大人可否有时间?”

司马懿笑了笑,拱手说道:“大殿下盛情相邀,我本不该拒绝,奈何本府还有一些公务需要处理,实在是抽不出身来,还请大殿下多多包涵。”

高麒听了,不(禁)脸上一怔,心想这司马懿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据我所知,琅琊府一直是很太平的,知府大人也每天无所事事,怎么这会儿却说有公务,不知道知府大人的公务,到底是什么事情?”夏侯兰抱着膀子,站在那里冷笑了一声说道。

司马懿道:“公务就是公务,没什么好解释的,两位尽管在琅琊府里走动,在下公务在下,就此告辞。”

言毕,司马懿转身便走。

夏侯兰气的不轻,刚要发作,便见高麒转过身子,一双深邃的小眼睛看着自己,便急忙说道:“大殿下,司马懿太目中无人了!大殿下难道就这样忍气吞声吗?”

高麒先是朝着夏侯兰拜了拜,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夏侯将军,多谢你一路上对我的照顾,我已经安全抵达了琅琊府,将军的使命也算完成了。宫中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将军去做,请将军回去之后,转告给我的父皇,就说我在琅琊府一切安好。”

“大……大殿下……”夏侯兰嗔目结舌,没想到高麒会对自己下逐客令。

“夏侯将军,请记住我说的话,转告给我的父皇。”高麒一字一句地说着,生怕夏侯兰忘记了似的。

夏侯兰无奈地举起手,朝着高麒拱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今天就启程回京城。只是,大殿下还需要多多保重才是。”

“有劳夏侯将军操心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高麒道。

夏侯兰扭头便走,他再也不想在此地待下去了,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高麒会那么的容忍司马懿。

高麒见夏侯兰走了,便也离去了,出了府衙,便不让衙役再跟着他了,他独自一人在琅琊府的大街上四处游荡,出口询问了一些关于司马懿的为人。没想到,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百姓对司马懿都是交口称赞。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高麒每天都会去看着司马懿击鼓,击鼓完之后,转身便走,从未和司马懿说过一句话。而司马懿,也从未正式提出要接见高麒,就是那样的将高麒晾着,每天吃的也是一些普通百姓的粗茶淡饭。

到了第三天早上,高麒起了个大早,早早地来到了司马懿击鼓的地方。鼓还是那面鼓,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可是一连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却不见了司马懿的踪影。

高麒一阵好奇,便找来衙役询问:“知府大人今天是不是病了,为何没有来击鼓?”

衙役回答道:“知府大人接到了皇上的圣旨,已经于昨天下午单骑赶往京城了。”

“什么?”高麒一阵惊愕,这司马懿怎么走的悄无声息,这圣旨来的也太突然。

衙役这时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递到了高麒的面前,说道:“大殿下,这是知府大人让小人转交给大殿下的一封书信。”

高麒急忙接过书信,立刻拆开来看,但见上面写道:“酸、甜、苦、辣、咸,乃人生五味,今日一别,鄙人无甚相赠,只能以五味书屋赠与殿下,希望殿下能够潜心修习,体味人生五味。”

首节上一节789/10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