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第778节

张辽带来骑兵殿后,与裴潜激战,边战边退,刚退到第二座营寨里,也是象征(性)的抵御了片刻,便随即宣告防御崩溃,下令继续后撤。

如此几番连续撤退了四次,裴潜越发显得英勇和骄狂,见自己将张辽打的屁滚尿流,心中不胜欢喜。有几次张辽险些反败为胜,因为裴潜的步军赶到,所以张辽继续退。

两军一路激斗,七座营寨绵延数十里,比及战到了天明,张辽正好退到了第七座营寨。

张辽率领三百骑兵从前面退下来,看到第七座营寨里已经早就做好了准备,从昨夜遭到袭击,一直到现在,他不过才用五百骑兵作为抵挡,掩护了其余士兵的撤退,所以只损伤了一百多骑。

刚到营寨前面,张辽便调转了马头,朗声道:“将士们,展开反击!”

裴潜率领两千骑兵作为前部,与张辽激战一夜,结果反而死伤了许多骑兵,现在身边也就五六百骑,身后的八千步兵也紧紧相随,看到张辽聚集了大约两千人守在第七座营寨那里,冷笑了一声,说道:“不自量力,看我不将你斩首示众,给我杀!斩杀张辽者,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话音一摞,裴潜身边的五百多骑兵便立刻一股脑的全部冲了过去,裴潜则带着步兵跟在骑兵后面。

“放箭!”张辽见敌人冲来,大声喊道。

“嗖……嗖……嗖……”

随着张辽的一声令下,无数的箭矢便从官道右边的丛林里射了出来,与此同时,伏兵尽现,张辽也率军回杀。

一通箭矢完毕,华夏军九千多人同时杀出,这倒是让裴潜大吃一惊,本以为华夏军被自己追赶的溃不成军了,突然冒出这么多人,便心知中计了。他和张辽交手数次,从未胜过,以前是张辽主动出击,现在张辽诱敌深入,他都不是对手,又见张辽一马当先的冲了过来,便大叫道:“撤退!全军撤退!”

可是,汉军被华夏军切断了归路,加上在装备上又逊色于华夏军,很快便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为了躲避华夏军,汉军只能向着淯水边退去。

张辽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举着大刀连续斩杀了十余名汉军骑兵后,便冲到了裴潜的身边,大喝一声,举刀便砍。裴潜心惊胆战,举刀格挡,结果被张辽的钢制大刀直接斩断了他得兵刃,一道寒光闪过,直接落在了裴潜的肩膀上,刀锋锋利无比,顺势而下,将裴潜一刀劈成了两半。

汉军见裴潜被张辽一刀斩杀,失去了主心骨,加上华夏军又努力的将汉军向淯水里面推,直接将汉军逼到了淯水岸边,此时南方、北方刚好下过几场大雨,淯水的水位猛涨,河水很深,加上这个河段的水流湍急,所以汉军一经落水,便迅速的被卷走了,生还的希望极为渺小。

呼啦一声,汉军被华夏军挤进淯水的多不胜数,哭喊声、哀嚎声遍野都是,最后汉军出于自保,有五千多人选择了投降,落水者足有四千多人,一经落水,便被河水卷走,能生还的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战斗,很快结束了,张辽砍掉裴潜的脑袋,让人挂在了第七座营寨的寨门上,押解着俘虏继续后退,和缴获的武器、战甲,一路退到了棘阳一带,重新扎下大营,与卢横、文聘互为犄角。

关羽率大军一路前行,听闻裴潜节节胜利,连克六寨,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急忙派人去节制。

可是,不等人派出去,裴潜军败的消息便传了回来。

关羽亲率五百亲随奔赴到了第七座营寨,见裴潜的人头高高的挂在寨门上,关羽不由得一阵惋惜,当即吩咐道:“将裴将军送回新野厚葬,另外写战报给陛下,就说某太过轻敌,导致裴将军兵败。”

王甫在关羽身侧,听完关羽的话后,当即问道:“大将军,裴潜之死,乃是他自己轻敌所致,跟大将军无关,为何大将军要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关羽道:“裴潜是前将军,受某节制,他兵败战死,某难辞其咎,写战报吧。”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810走失的二皇子

裴潜战败身亡,一万马步军荡然无存,这个消息直接传到了在汉军负责押运粮草的杜袭那里,杜袭听后,登时是一阵悲伤。)

“召集全军,加快前进速度,我要去给裴潜报仇。”杜袭披上铠甲,绰枪便要出帐。

“将军哪里去?”诸葛亮正好从外赶来,和杜袭迎头碰上,见杜袭一身戎装,手持兵刃,便急忙问道。

“裴文行被张辽枭首,悬挂在寨门之上,一万马步军一半跌入淯水当中,一半被俘虏,我去给裴文行报仇,到大将军帐前听用。”杜袭朗声说道。

诸葛亮笑道:“华夏国虎牙大将军张辽有勇有谋,将军去了,也未必是对手。何况杜将军身兼要职,负责押运粮草辎重,如何能够擅自离开?有大将军在前军挡着,杜将军还有何虑?”

“可是……”

“在下是监军,杜将军若是擅自离开,在下职责在身,免不了要将上奏陛下,治杜将军一个玩忽职守之罪。将军和裴将军的友谊虽然深厚,但是国家大事大过一切,还请杜将军慎重。”诸葛亮一本正经地说道。

杜袭楞了一下,没想到诸葛亮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恪守法度。

诸葛亮见杜袭正在犹豫,便继续说道:“杜将军要位裴将军报仇也不难,只要杜将军耐心等待两日,在下不但能让杜将军大仇得报,还能让杜将军立下大功。”

杜袭看了看诸葛亮,见诸葛亮不像是说谎的样子,狐疑地问道:“此话当真?”

“我以人格担保。”诸葛亮郑重其事的说道。

杜袭皱起了眉头,问道:“你怎么那么肯定?”

诸葛亮笑而不答,转身离开了大帐。

杜袭心里做了一番挣扎,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解去了盔甲,卸去了武器,耐心地等待。

……………………

棘阳,华夏军大营。

张辽率领得胜之师凯旋而归,并且带着俘虏的五千六百三十八人,初战告捷,却并没有让张辽感到轻松。

文聘带人早就在这里扎下了营寨,见张辽归来,便亲自出迎,抱拳道:“大将军初战告捷,凯旋而归,又俘虏了五千多人,今夜当高歌一曲,彻夜畅饮才对,我这就去吩咐……”

“仲业!”不等文聘把话说完,张辽便翻身下马,打断了文聘的话,“吩咐下去,全军加强戒备,衣不解甲,马不卸鞍,全军枕戈待旦。”

文聘怔了一下,问道:“大将军凯旋,不庆功了?”

“此时庆功,无疑是给敌军可乘之机。等击退了敌军,再庆功不迟。仲业,派人通知河对岸的卢将军,让他全副武装,枕戈待旦,明日一早,便让他从西岸向前挺进五十里,然后在那里的浅滩强渡淯水,袭击敌军背后!”张辽十分冷静地说道。

文聘闻言,想了想,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强敌在前,刚击败了敌军的前部,这边就去举行庆功,实在是不合适,万一全军都醉了,那敌人就有机可趁了,一旦夜袭营寨,恐怕难以抵御。

他向着张辽抱拳说道:“大将军,我这就去通知对岸的卢将军。”

张辽点了点头,派人去给俘虏们安排好吃住的地方,并且善待俘虏。

卢横驻扎在淯水的西岸,和在东岸驻扎的张辽、文聘遥相呼应,得知张辽初战告捷,不仅斩杀了敌方前将军裴潜,还俘虏了五千多人凯旋而归,心里也是痒痒的。他先是派人去道贺,紧接着便让部下临阵磨刀,擦拭兵器,战甲,他预感着,自己即将加入一场大战。

说起履历,卢横的资历算是整个华夏国最元老级的。高飞最初还在卢植帐下担当前军司马的时候,卢横就是高飞的亲兵屯长。后来高飞去陈仓赴任,带去的几十个亲随也都尽皆战死沙场了,只剩下卢横一个人。比起高飞后来收服的武将、文臣都还要老。一路艰辛走来,从一个屯长,变成现在华夏国的开国功臣,这一路上,卢横走的也是相对的艰辛。

单从他的个人(性)格来讲,他是精明的,很善于揣摩高飞的意思,察言观色的本领不亚于任何一个人。但是,他很懂得收敛,不骄不躁,不争不抢,很清楚高飞不会忘记他,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去跟随着高飞。

后来不管高飞又有多少猛将加入,对他始终没有忘记,始终让他与众将并列,从最初的十校尉,再到后来的十八骠骑,卢横都在其中担任要职。建国后,他被封为卫尉,也是他应该得到。

卫尉一职,若是按照汉朝的制度,可是九卿之一,掌管宿卫皇宫的一切军队,所以职权上很重要,也是一个实权官职。后来虽然他并不是每时都跟在高飞身边,但是君知臣心,臣晓君意,看似疏远,实则一经见面往往是彻夜长谈。

说实在的,卢横的才华并不出众,武艺在华夏国猛将如云的状态下,只能算是三流武将,在执政上,也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太大的建树,但是能一直身兼要职,确实令一些人嫉妒万分。

事情,也果然如同卢横所料的那样,自己刚派出斥候去恭贺张辽,张辽那边就讲斥候派来了,将明日出征的消息转达给了卢横。这,也许是卢横唯一的长处,就是善于预测身边的一些事情。

卢横所统领的军队,都是张辽驻扎在宛城的部下,乃是张辽一手训练的。所以众位将校在得知张辽下达了出征命令时,对于卢横的先见之明也是深感佩服。

首节上一节778/10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