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第699节

“我们说的那么小声,你怎么会清楚我们的谈话?”令狐邵不解地问道。

“抱歉,我会chún读术。”贾逵回答道。

郝昭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走到了令狐邵的身边,看了贾逵一眼,说道:“哦,我记得你了,刚才开始没有多久,你就第一个倒下了,原来你一直在装……”

“随你怎么说,反正这面大旗是我的了,这个车骑将军,我当定了!”贾逵掷地有声地说道。

令狐邵一脸的不忿,双手握紧了拳头,刚向前跨了一步,手臂便被郝昭给拉住了,他扭头喝道:“松手!”

郝昭摇了摇头,说道:“大局已定,已经无可挽回,怪只怪我们太轻敌了,没想到反而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难道就这样算了?那面大旗,应该是我的!”令狐邵咆哮道。

“已经无可挽回了,又何必执着?”郝昭安慰地说道。

他话音一落,松开了令狐邵,向前跨了两步,挡在了令狐邵的身前,拱手朝贾逵道:“贾兄智谋过人,文武双全,我郝伯道十分的佩服。”

贾逵向着郝昭回了一个礼,说道:“惭愧惭愧,若论单打独斗,我未必是你们二人的对手,所以才出此下策,实在对不住二位了。”

“哼!”令狐邵见大势已去,已经无法挽回,冷哼了一声,气的肺都要炸了。

“啪啪啪啪啪……”

就在这时,高飞已经从擂台上走了下来,一边走着,一边鼓掌,笑着说道:“精彩!真是太精彩了,你们今天让我看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比赛……”

“叩见陛下!”贾逵、郝昭、令狐邵等人见高飞来了,纷纷跪在了地上,大声地高呼道。

“免礼,免礼,都起来吧。”高飞急忙说道。

当众人纷纷站了起来的时候,便见高飞径直走到了贾逵身前,上下打量了贾逵一番,然后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陛下,草民叫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贾逵见到高飞时,很有礼节的说道。

高飞听到之后,仔细地回想了一下那七十八个人的名单,他也是大致浏览了一遍,难免会有漏掉的,大概是自己错过了贾逵的名字。这个人,高飞也有点印象,《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有记载,是魏国的臣子,算是文武双全的那种,武勇虽然并不出众,但是胜在智略上,刚才的那一幕,就足以证明了他是在用自己的智谋夺取了这次武官选拔的头筹。

“哈哈哈……好,好的很。既然你已经夺得了这次选拔的头筹,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华夏国的左车骑将军,官居从一品,封冠军侯,另外赏赐金币千枚!”高飞道。

贾逵听后,感jī万分,当即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高声呼喊道:“谢陛下赏赐,谢陛下赏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人看后,有的失落,有的羡慕。其中最难受的要数郝昭和令狐邵,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眼神中还略带着不服,并且眉宇间还有几分不喜。

高飞也清楚,本来他的初衷是给这次武官选拔的第一名一个卫将军的,但是后来思虑了一下,准备将车骑将军分成左右,让徐晃担任右车骑将军,贾逵担任左车骑将军。当然,汉人以右为尊,自然是徐晃大过贾逵,但是在官阶上,都是从一品的高官,俸禄什么的,都是相同的。

除此之外,高飞还注意到了郝昭和令狐邵两个人的表情,当即道:“令狐邵、郝昭听封!”

令狐邵、郝昭本来还在羡慕嫉妒恨中,忽然听到高飞的话语,两个人都是一愣。

“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点给陛下跪下领取封赏?”赵云这时走了过来,指着令狐邵、郝昭两个人说道。

令狐邵、郝昭两个人登时跪在了地上,感jī涕零,急忙高声呼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飞道:“你们两个也表现不俗,令狐邵担任偏将军,郝昭担任裨将军,皆为正五品的官,另外每个人各赏赐一千银币以做鼓励。”

“谢陛下隆恩。”令狐邵、郝昭一起叩头道。

高飞转过身子,对其他七十五个人说道:“你们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全部担任都尉一职,属于我华夏国正七品的官,至于怎么样分配,等明天我会让虎威大将军贴出任命状的。”

“万岁!万岁!万岁!”一群人都欢喜地高声呼喊道。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734意料之外

(P:还有一更,放在下午吧。)

武官的选拔正式落下了帷幕,贾逵出人意料的夺得了冠军,其余表示愿意参军的一共有一万人,高飞也都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全部编制成了一支新的军队,让贾逵出任这支部队的主将,郝昭、令狐邵为副将。

大赛结束后,高飞在赵云等人的陪同下,策马去了谷城,准备进行文官的选拔。

傍晚的时候,高飞抵达了谷城,华夏国枢密院太尉卢植、盖勋,内阁丞相管宁、钟繇,带着谷城的大小官员,一起将高飞迎入了城内的县衙。

高飞刚一坐下,便问道:“武官的选拔已经在今天落下了帷幕,关于文官的选拔,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管宁首先说道:“启禀陛下,文官的选拔是要充任地方官员的,如果选拔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臣以为,当择选其优良者录用,并且要考校一下他们解决政事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造福一方。”

高飞觉得管宁说的很对,这正是他头疼的地方,选拔文官绝对不能像选拔武官那样简单粗暴,毕竟一旦选定,可是让他们去治理地方,如果从政能力低下,又或是心术不正,肯定会祸害一方。

他忽然想到了汉朝的察举制,不得不承认,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大汉输入了不少从政的人才,只要每一项环节都保持公正的话,还是很不错的一套选拔人才的治理。

他想了想,说道:“参加文官选拔的一共有三万八千多人,而我们之前预算的地方官员的缺口是在五百多名,如何选拔才是关键,你们有何意见?”

钟繇道:“启禀陛下,由于陛下之前在檄文中说的很清楚,只要有才,就予以录用,不考虑忠孝仁义等问题,所以致使一些无良之人滥竽充数,臣以为,当可先用前朝察举制清除一部分,然后再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方为上策。”

卢植反驳道:“不可!陛下的话就是圣旨,如此做法,岂不是违背了陛下的初衷?”

“那以太尉之言,当如何应付?”钟繇问道。

卢植道:“虽然说县衙官署缺少的可用人才在五百多人,但是报名的有三万多人,如何将这三万多人全部纳入官僚体系,实在是个很难得事情。不过,可以将官员地方化,每县以下,皆有乡,前朝乡置有秩、三老、游徼;亭有亭长,里有里魁,民有什伍,边县有障塞尉。如果将所选拔的官员全部充任到地方,别说三万多人,就是再多上三万多人也不够用。”

高飞听完之后,忽然觉得豁然开朗,他觉得自己的眼前仿佛看出了一个很大的官员缺口,当即说道:“卢太尉言之有理,可先以察举制择优选拔所需要的官员,其余的则全部纳入到地方,人不落空,这样就简单多了。但是选拔还是要走个形势……”

他想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这样吧,这几天,由你们选出最优秀的前十名,我亲自见他们,然后当众出题考校他们一番,终究还是要有个状元的。”

“诺!”

商议已定,高飞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反正是只要报名参加的,都会当官,人不落空,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接下来的几天,文官的选拔正式开始,由管宁、钟繇、卢植、盖勋四人主持,经过差不多十天的选拔,终于进入了尾声。

最后,由钟繇呈上了最优秀的十名候选人,把名单交给了高飞。高飞看完之后,倒是颇感意外,因为在名单上,他竟然看见了司马懿和楼班的名字。

“你确定司马懿和楼班都参加这次文官的选拔了?”高飞不敢相信地看着钟繇,问道。

钟繇点了点头,说道:“臣十分确定,司马懿和楼班确实身在其中。”

“你们没有放水的行为?”

“放水?”钟繇不明白地问道。

首节上一节699/10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