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34节

有些事没法瞒着全天下的人,或者说是故意留下了漏洞让朝臣们知道的。

至于那些退役的军卒,仿佛都知道是怎样回事。

……

太后和惠妃的葬礼很隆重,这也是大宋强盛以来第一次国丧。

葬礼上二皇子孤零零的身影,被大宋所有宗亲孤立的情形,让所有来宾都认为如同丧家之犬。

虽然对大宋官家允许这丧家之犬祭拜很疑惑,倒也都归结于大宋的迂腐……无非是以孝治国而已。

而葬礼刚刚结束后,二皇子连汴梁都没回,在来宾众目睽睽之下,被大宋军卒押解离开了……

“官家这戏演的……”

具体是怎样回事,阁老院的都清楚。这时候算是半退出朝堂了,文彦博话也多了,还是这种旁观者的心思。

“不担心养虎为患?”

韩琦倒还是那样子,都似乎是跟富弼说。

富弼虽然也是阁老院参事,可好像富弼跟官家要亲近,官家还经常召见富弼。

“没什么养虎为患。官家的意思很明确,安南以及安南周边的那些小国,二皇子能拿多少拿多少,都是他的。”

“不过,能不能拿下,能拿多少,在于国朝的支持力度。老夫看这次退役的军卒,似乎看到了部分老护卫营的军卒。”

“老护卫营还有军卒吗?”

“朝廷说有那就是有了……”

韩琦听到富弼这样的说辞,也觉得自己问得有点无知了。

很显然,所谓的在安南征战的亡命之徒,倒不如说是朝廷的前锋营。

“彦国,既然官家有意,何必多此一举?难不成国朝还需要对安南客气?”

或许是用脑少了,或许是接触朝事少了,也或许是信息不畅通。韩琦又这样问了。

富弼看了看韩琦,他不相信韩琦看不明白……

“我等内阁虽然收复了西北和西南,可并没有真的将收复之地稳固了。莫非稚圭以为国朝如今可以经得起大战争?”

“从先帝后期,官家改善朝廷税入之后,朝廷就在积攒钱粮,还包括这些年的大幅度增长。可即便如此,平灭西夏一战,还是让左右库藏几近清空了。”

“随后,朝廷还没有缓过神,因为太子遇袭,官家不得不以强硬的态势拿下西南之地。该不是真以为大宋就可以横扫天下了吧?”

富弼随意的点了点,至于他清楚官家是在因势而导,他相信韩琦、文彦博以及阁老院的这些文臣武将都明白。

他不信这时候零零散散往南疆行进的军卒里,没有诸位阁老院参事的亲近。

至于四皇子……

在葬礼完毕后,四皇子原本已经散场的队伍,再一次又集结了,多了不少新人手……

“四弟,对于东向之行,爹爹早有计较。爹爹说了,让孤不要介意四弟的一些事,东向之行也是朝廷早就有谋划的,所以,此事不能失败!”

都这时候了,赵曦知道了老二的行为,也就把老四做的也跟太子说明了。

降伏老四,自然也要给太子。

“东向之行,首先要以夷州、琉球为基点,以与扶桑、高丽易货为手段,以勘探物产为目的……”

到底是一奶同胞,太子对这个四弟一点也没客气,完全是以面授机宜的形式来叮嘱。

或许老二的才能还让自己心里稍微有些戒备…~老四,只是小聪明而已,没什么胆略。

要说老二的做法,毕竟有些明事,需要朝廷或者老爹把拿捏他的权利交给自己。

老四所做的事,或许朝廷有部分臣工知道,到太子觉得自己完全能拿捏住他,甚至不需要借朝廷军备。

所以,太子是直接把老四喊来东宫,并以这样的口气命令的。

第819章 治河之议

今年也算是国朝的多事之秋,大换届、太后和惠妃薨、重臣接连离世等等,到了现在才多少稳定下来了。

其实,即便是朝堂这段时间有些忙乱,并没有影响国朝各方面的发展,多年的蓄势,也在今年有了迸发的迹象。

朝廷这时候也终于把治理黄河提上了议事议程。当初,朝臣还以为这只是官家出兵西夏的一个借口。

滑州水患过后,这几年汛情不严重,朝臣们倒是已经完了这茬,这时候官家又再次提起了······

“治理水患,水土保湿是本,中上游的泄洪分流是标。平灭西夏后,工坊城在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该着提上议程了。”

“这是沈存中等人走遍西北制作的沙盘,苏阁老和存中说一下,诸位听听可行与否······”

赵曦虽然能记得后世黄河的几处水利设施,包括什么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等,只是他不清楚以现在的技术力量能不能完成那样的工程。

有时候赵曦妄想过,如今国朝的钢铁和水泥······想多了,此时的工艺再怎么进展,也不可能跟后世的二十世纪初相比,没有基础学科发展的支持,科学的发展终归是不可能快速了。

说白了,现在的所谓钢铁水泥,那就是个样子货,比三合土或许强一些,或者说都比不上三合土的坚固。只是能缩短做工的时间而已。

至于钢铁,之所以能在火器上有多突破,更多的原因是苏颂的误打误撞,有了符合枪管基本要求的合金成品,这是偶然。

这些年工坊城一直在努力,甚至出现了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玩意,赵曦浏览过,大多是无用之物。

赵曦肚子里的那点东西,在早期的护卫营,已经基本上全部倒腾完了,讲武堂也都记载着,剩下的就只能是等所谓的厚积薄发了。

想着治理黄河,赵曦有些走神,脑子里冲塞着后世的那些水利设施。

这时候谈水利枢纽跟发电,那就是天方夜谭,赵曦也知道不可能。可他又不想因为这时候随意的建造水利设施最后影响后世水电设施的建造······大宋没有像李冰父子那样的天才水利专家,也做不出都江堰那种可以沿用千年的水利设施。

赵曦心里的治理黄河,只是想在后世青海、甘肃、内蒙、山西、陕西以及河南等地,找些合适的地方,用人力和火药炸开一些缺口作为泄洪道,确保汛期下游的安稳。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大力推广煤炭,严禁砍伐,改善黄河中上游的植被,减少泥沙携带量。

首节上一节934/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