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69节

每个人都很凝重。国朝现在需要时间,对上北辽,现在还没有大胜的把握。

倘若北辽不给国朝发展的时间,倘若北辽趁国朝新旧交替之时扰边,倘若北辽在这时候提出令国朝屈辱的要求……

现在的官家不是先皇,又处在这样的档口……

“大理高氏发兵围困矿城!大理高氏发兵围困矿城!”

听到红翎急递是这样,政事堂的一下放松了……多大事?无非是财货之争。

不对!大理乃段氏执政,还是与国朝和亲的亲家,绝不会无理由在这档口围困矿城。

高氏?难不成……

“高氏谋反,大理内乱,大理已被高氏控制,并发兵围困了矿城……”

果然……

“大理与国朝历来交好,当初以兵威在大理境内设矿本身就非君子之道。如今矿城被围,也是预料之事。”

传讯驿递刚走,司马光就忍不住开口了。

当初官家南征,打退安南入侵即可,偏偏深入安南境地,还逼迫安南顺南征军意志,索要了大量财货。

并且,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率军进入大理境内,并以兵势之威,在大理占据飞地。此举与辽夏蛮夷何异?

当时他司马光不在政事堂,无权干预,如今果然有了报应。

矿城那可是有将近十万子民,被围困在他国境地……此乃官家之过失。

司马光的话,着实让整个政事堂有些惊讶。

别说富弼韩琦,就是欧阳修也打心眼里不认同。

国朝这些年之所以富足,当时的太子殿下南征,解决国朝缺铜之弊,解决国朝缺粮之撼,是这些年快速发展的基础。

任谁都清楚,一旦铜铁矿城沦陷,国朝将再一次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如今国朝的物质需求量,已经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了,一旦再次出现缺铜的情况,崩溃的不仅仅是朝廷,甚至整个国朝的易货也会崩溃。

更何况还有粮食。

“调查近两月除漕运以外,进入汴梁的粮食数量……”

“持朝廷诏令,到工坊城落实近两月粮食运销情况……”

“三司使衙门密切关注国朝各地粮食价格……”

“组织人员,清点国朝所有军州常平仓储备情况……”

没人接司马光的茬。

不管对错,算不算官家得失,如今该做的事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

先皇去世,三年不兴刀兵,这也是大理突然对矿城发难的凭仗。

一旦高氏谋反成事,以矿城对国朝的重要性,高氏拿矿城与国朝交易…到时候国朝肯定不得不承认高氏执掌大理。

这一手玩的很好。

政事堂相公们更担心的是,在这节点,安南会与高氏有联络。

第382章 有点想王安石了

“政事堂准备如何应对?”

经过简单的交流和安排后,政事堂相公们很快的到了垂拱殿……此事非同小可,需要集议决策。

赵曦看了看奏报,很清楚高氏的想法和目的。

高氏想多了,或许整个朝堂很在意这个先皇去世三年不动刀兵的陈例,在赵曦眼里,动不动刀兵,不在这些,而是看国朝需要不需要。

看政事堂的意思,这是要当回事集议了?

赵曦认为根本没必要集议,敌人都打过来,集议有什么意义?直接打过去就得了。

既然都来了,那就听听这些相公们的意思吧。

“官家,臣担心高氏与安南有关联。如今国朝粮食需求有三成依赖于安南等小国供应。一旦安南参与此事,国朝粮食价格会受到冲击。”

“韩相所言极是,不排除安南会趁火打劫……”

政事堂这些相公还真不是白给的,能从矿城被围考虑到安南以及粮食问题……全局意识是没得说。

“官家,朝廷需要从工坊城调度中心了解粮食运销情况,已遣人赶往工坊城。”

“可!富相,这段时间朝廷让三司使派人进驻工坊城吧,严密监控粮食进出量。”

没了?赵曦还等着相公们继续说下去呢,结果没人再吭气了。

什么意思?就调查调查?做这些有屁用?

那怕就是被动应对也应该拿出个意见来呀。

“官家,朝廷已着手清点国朝所有军州常平仓储备,以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

恩,这也算一项措施吧。

“以后呢?一旦安南参与高氏谋反,并趁火打劫,断绝与国朝粮食交易,或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影响到整个与国朝粮食交易的他国。朝廷如何应对?”

这都是有很大可能发生的,必须要考虑的。

“官家,三年不动刀兵。朝廷需要用常平仓储备应对这次危机。”

啊?赵曦愣了。被人打脸了,然后自己告诉自己,我敷敷就好了。

难不成西征还没有打出国朝的胆吗?还是一副逆来顺受的球样。

首节上一节469/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