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54节

富弼没问,司马光问了。总得有人接茬。

“如今的殿前司、上四军已经名不副实。而军营占据的地盘没变。”

“试探太子殿下这次是不是扩军,朝廷可以把护卫营周边的几个军营全数腾空……”

富弼眯了一下眼,瞬间明白了文彦博是什么意思。

给太子殿下设套?这样明显的套,都能看出来……不对,文宽夫这是要拉同盟!

汴梁寸土寸金,军营腾空闲置,盯着的人就多了,用于军营还是转民?这就存在很大的周旋余地。

这一次太子殿下西征,让朝堂看到了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同时,太子殿下多年谋划,朝堂也看到了减少军卒对国朝防卫影响并不大。

此时若是裁撤汴梁驻军,恐怕会在朝堂通过……

这是一个矛盾,裁撤新军,势必得更新军种军备,而更新军种军备,同样需要太子殿下主导,并由护卫营执行。

富弼感觉,这文宽夫恐怕又是要给太子殿下做嫁衣了。

的确,一旦此事推进,并由倘若政事堂提议,同样会给太子殿下造成政事堂也热衷于此事。存在让太子殿下提早显露底牌的可能。

然而,这不是表态,一旦太子殿下将扩军之事提上议程……到那时,有军营闲置土地的诱惑,整个朝堂很可能让太子殿下的扩军之议胎死腹中。

……

“陛下,殿下,汴梁禁军原本有近二十万,如今经过多年消化,算上凯旋的新军,汴梁驻军不足十五万。老臣以为,可以将汴梁之驻军裁撤合并,腾空军营以备用。”

老文……文彦博……文宽夫!你可以呀!

赵曦看了看相公们,也只是看看。这事需要老爹决断的事,他除非有不同意见。

这种事赵曦喜闻乐见,怎么会有不同意见。

至于最终这些闲置土地怎样用,那就各凭本事了。

赵祯看自己的儿子,他在想是不是儿子与政事堂沟通好了,否则文彦博怎么会有这样的提议。

可惜,看是看到了,儿子却没有跟他有目光的交流。他很疑惑…~

不管怎样,赵祯感觉这是好事,似乎在按儿子的谋划发展。

可……还是简单的一个字。倒是想多说,就是太累了,大伴累,他也累。

赵曦哪敢跟老爹有目光的交流呀!

他宁愿老爹带着疑惑,甚至可以说是越疑惑越好,也能让政事堂放心去推进,挺好。

这情形,让文彦博更疑惑了。

太子殿下不表态,这点文彦博考虑到了,可为什么官家会疑惑,他有点想不通。

从太子殿下拒绝禅让来看,太子殿下的孝心绝对是诚挚的,官家处于这种境况下,文彦博不以为太子殿下的谋划会瞒着官家,一旦太子瞒着官家,而在集议时不断的提及,会导致官家过度思虑,不利于官家康复。

这就需要,太子殿下将所有的结果,让官家提前知晓,避免增加官家的思虑。

不管是太子殿下同意,或者有不同意见,还是说正中下怀,只要太子殿下跟官家有交流,那怕是目光交流,他文彦博也可以捕捉一些信息,可现在,居然是没有任何表示。

难不成太子殿下这次,真的是单纯的为文臣代训亲卫,没有其他意图?

第370章 凭什么

现在的汴梁驻军,怎么说呢,自从管家病重,汴梁的禁军和殿前司就跟官家的身体一般,不死不活的,保不准那天就嗝屁了。

有人说汴梁是座军城,也无不可。

十几万的各类将士,加上他们的家眷,足有汴梁丁口的三成强,当然,这是说以前,现在嘛,自从太子南征以后,这些年汴梁的军卒裁撤了很大一部分。

转民到工坊城的,选拔成为新军的等等,留下都是不上不下的那一类。

不想吃苦,也没有手艺,更不想丢了汴梁人的身份,再加上多少有些朝堂官员的关系,一次次的躲过了裁撤合并,继续着混吃等死的日子。

这一次,估计是真躲不过去了。

一下子,关于上四军和殿前司合并与否的折子多起来了,还多数是反对的声音。

估计这次老文要玩脱了。

只要是那些论裁撤禁军疏、军营转用疏等等之类的,赵曦一律不看,随手翻一下,就丢一边了。

赵曦很庆幸自己没有接受老爹的禅让,便有了这种随意处置这些废话的可能。

大宋的文人挺犟的,没搭理他们,这样的奏折仍然源源不断,这要是正常早朝了,他估计也会被喷。

虽然赵曦不觉得他辩不过那些靠嘴吃饭的,但自己是帝王,总不能每天跟臣工吵架玩吧。

这样挺好,随便他们写,咱就是不看,你能咋地?

文彦博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先表态,很明显他想多了。真以为自己是个小年轻,是个初次执掌皇权的娃,会忧心文臣们的这些废话。

但他肯定想不到,自己压根就不看。

折子……老爹总是放心不下自己。

“爹爹,孩儿不会分不清楚轻重的。这些丢一边的,都是关于汴梁禁军裁撤合并的。”

老爹一副疑问的神情。赵曦懂,懂他老爹的意思,无非是应该重视呗。

重视啥?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的废话而已。

怎么说呢,臣工的奏折,只不过是决策的借口。用得着了,那就是奏折,用不着了,那是废纸。

一旦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自己需要介入了,让内宦甄别立场予以挑选即可。

现在嘛,还不到时候。

“爹爹,政事堂之所以见天的递这类奏折,并非政事堂没有处理的能力和权利,是想造势营造一个这是大事,且还是急事的大势。”

首节上一节454/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