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434节

整个前线作战的将士,都已经知晓朝廷赏赐下来了,那怕是最远的边寨,都已经听说了。

虽然对新军回秦州不是太理解,考虑到赏赐的问题,大多数都考虑是与赏赐相关,也没有引起多少人在意。

只是秦州,所有的都指挥使以上的将领,都一直留在秦州府衙里……这是唯一让人疑惑的一点。

赵曦的悲痛是真的,可也到不了见不了人的地步。

可韩绛一直解释说是太子殿下尚未恢复……

只是看到进出的护卫营教导,以及高家曹家的人,并没有异样,才让西军的将领们稍微心安一些。

说真的,被文臣主导,自己赤手空拳的被这样关着,谁心里也踏实不了。

好在有个狄青……

狄青整日就在秦州的城楼上,就连休息,也不曾离开过城楼。

他每日做的,就是清点回到秦州的新军数量,然后安排营寨,调度各都队伍驻扎和值守。

他知道,这时候稍有不慎,不仅是他狄青会陷入死地,就是国朝也可能混乱了。

每一件事,他都会跟护卫营的教导商量,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

赵曦很想起床,他也有力气起床,只是为了让韩绛的说辞真实,他不得不就这样躺在床上,还把自己的食量减少了,甚至一日都以稀粥维持。

“府尊,没必要这样……”

“殿下,悲痛是应有之义,而对于西军将领,殿下怎样做都不合适。而我韩绛无所谓。”

“再待些日子吧,殿下,待新军集结完毕,殿下再怎样都无所谓。子华如此安排有理。”

只留下韩绛和吕公弼,赵曦真不想再装下去了。

关键是,自己饿肚子的感觉太难受。

“新军没必要集结,将他们留在边寨更有用。我只需要带着护卫营回去即可。”

赵曦真不认为这时候的国朝,还有威胁他继承大统的存在。

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的。

“殿下,宫帷之事并非我等外臣可以非议的。但绛以为,殿下此番回汴梁,在抵达汴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将殿前司由新军替换。其次,内苑的守卫全部交于护卫营负责,就是皇城司冰井务也不可全信。”

“同时,工坊城的防御不得有丝毫松懈。在殿下回朝之机,可将狄青留在西军,且由西军和新军配合,确保汴梁至秦州的轨道畅通……”

感觉韩绛说的很严峻。

赵曦还是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不管是朝堂的臣工,黎民,还是国朝军卒,赵曦认为,自己还是有相当的声望的。

这时候,应该没人能撼动他继承大统。

“殿下,一个意外就可以改变一切!殿下自南征方才结交朝臣,十几年已经形成几近左右朝堂的力量,更何况几十年的经营乎?”

这话已经很明白了,就差明说了。

若不是韩绛提起,赵曦已经把这事忘记了。

从他那个堂伯去世,十几个儿子因为王位继承,都闹成一桌粥了。即便是有什么势力,也应该四分五裂了。

反过来想,就跟自己现在装着痛不欲生一般,谁知道汝南王府的世子们,是不是也是给人一个假象?

这些年赵曦根本就没去关注他们……

“诸位……事发突然,我等谋划痛击西贼之事,又要无限期延迟了……”

如果老爹病愈还好,若是这样病着,或许是大行了,都是不可以起兵事的。

赵曦说的含糊,可所有人都清楚意思。

“这些日子诸位受累,韩府尊所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关重大,还请诸位担待。”

“今日曦启程,诸位可自行到各驻防之处,若是边疆无事,也可在秦州多留些时日,让韩府尊款待,也算表达致歉之意。”

赵曦不说还需要大家在秦州待着,直到他回到汴梁,朝廷明发抵报,告知天下皇帝患病后,才可以离开。

只是建议……

“狄帅,西征事宜并未完全了结,前线指挥部未撤,余事还需要狄帅留守处理。受劳!”

赵曦临行前,最后一次召集了所有都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做了一次似解释,又包含深意的解说。

第354章 当阴谋对上实力

轨道在自己手里掌握着,朝廷运送赏赐的马车也在秦州滞留,那怕是近十万的新军,全数回汴梁,运力也绰绰有余。

但赵曦并没有将新军全数带走,有五万新军,不能说所向披靡,放眼天下还真没有可以抗衡的。

况且,与西夏新战刚结束,边疆守护不容一刻轻松。

狄青虽本属西军,多年远离西军,声望还能存续多少,并不确定。也需要给他留下些可用之兵。

赵曦只带走了不到七万新军。

朝堂相公们,选择与朝廷赏赐一并通报老爹的病情,也就说明,这时候应该是还没有泄露消息。

这一路新军前行,也没有挂王旗耀武扬威,就像一次普通的轨道运送之行。

秦州境很顺利,没有出任何意外。

赵曦这时候也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朝堂格局上了,尽量去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形。

他做了很多意外设想,结果都不成立。

在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泡影。这不是赵曦自大,这么多年下来,他还是有自信的,那怕最低限度的去评估自己,也不存在皇权接替的意外。

就是老爹熬不到他回去,也不会在大统继承上发生任何意外。

首节上一节434/1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