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第771节

现如今的大唐也在飞速的发展着,货币的变化也是必然,商人的地位虽然低,但是也改变不了他们腰缠万贯的事实,朝廷对商人虽说有诸多的条条框框,但是也只能让人家明面上遵守罢了,这种事情,法不责众,也是民不举官不纠,往后的长安会更加的繁华,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也会一宗比一宗大,就算是大唐国内,南货北运,又或者是北货南调,还能让商人来的时候拉一船货,回去的时候拉一船铜钱?

“不过此事提前几年做些准备也无妨,你将银子的主意打到倭国人身上,需要朕派人帮你吗?”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作为一个君主,何尝不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事儿,只是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日子一天天过,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变得越来越好大喜功了。

这事儿也得从当李二陛下被冠上‘天可汗’的名头那会儿开始。

想想大唐四周,这么多国家,都到大唐来拍李二陛下的马屁,一拍就是这么多年,李二陛下心里也有点儿飘了,就遣唐使这事儿来说,中原儒家文化包容万象,自然也包括主张接纳这些附属国派来学习的使节。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那些大儒自然也继承了儒家的主张,巴不得他们归化儒家,这可是教化之功,传出去,名声也好。

文化交流是好事儿,但是也不能对待他们就开始掏心掏肺的啊,教会徒弟还不得饿死师傅,若是自家人,教就教了,关键是这是些倭国人。

自家人兄弟两个打起来了,那始终是自家人,但是外人就不行了,无论是打架还是打仗,都是一个理儿。

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说这话的人,心绝逼是黑的。

“暂且不用,工学院那边儿已经打好招呼了,而且,忽悠外人这事儿,臣的脸皮厚,也敢开口。”玄世笑道。

说实话,若说忽悠人,朝堂上的大佬脸皮比玄世厚多了,只是他们在忽悠他人钱财方面,太小家子气了,不敢狮子大开口,缺少这么一份不要脸的魄力。

不过这没关系,这种魄力,他玄世有啊。

“此事若是你成功了,朕算你大功一件,虽说不能广而告之,但是朕私底下给你些奖赏还是可以的。”李二陛下说道。

现在秋税征上来之后,国库是充盈了,但是谁还会嫌弃钱多呢?

玄世来找李二陛下说这事儿,就没打算将从倭国那里套来的银子自己留下。

人的贪心总会有的,但也是要有个度,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是不知收敛,早晚给自己吃撑死,用这些来路弄来的银子,还是‘上交国库’为好。

就当是为自己买个平安,买个前程了,玄世现在如此努力的为李唐做贡献,那将来说起玄家,那也是功臣,往后到了什么危难的时候,作为生杀予夺的帝王家,总要对玄家留条后路的。

虽不能保护后人公侯万代,但是万一真的出什么事儿,留条后路也是好的。

玄世从小就体会到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办事儿的感觉,若非玄明德,玄世要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指不定要花费多少心思,经历多少危难呢。

玄家不缺钱,可以说只要有商队在,玄家至少三代衣食无忧,就算当中不小心出了个败家子儿,败光这么大一笔财产,也得不少时间吧?

李唐没了武媚,三代之内必然无忧,玄世与李承乾多少也有点儿情谊和利益上的挂钩,即便将来李承乾上位,无缘无故,不会对玄家动手,再往后,就要看子孙后辈自己的能耐了,他玄世能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不知不觉,侯府咱家的这一片儿家业,也是不小了啊。

现在玄世也理解大唐的这些勋贵阶级的想法了,到头来,自己也是俗人一个,谁也不能免俗,谁也别笑话谁。

“这么说,臣还真有件事儿想跟陛下说说。”玄世说道。

“嗯?什么事儿?”李二陛下问道。

现在的李二陛下心情不错,毕竟才得知未来的国库,可能会有不少银子被收进来,谁平白得了钱不高兴呢?

“臣打算在庄子上办个学堂,臣庄子上也有不少孩子,整天跟着大人泥地里打滚儿,臣看着实在可惜,不是他们不想上学,只是家里有的条件不行,有的还是觉得自家孩子上学还不如在家里种地。”玄世拿起桌子上的酒杯痛饮一口:“这思想观念还是不行啊,若是不指望孩子成材,总的认识几个大字儿吧,臣想先在自己庄子上试试。”

“你这是想教化你庄子上的农户?”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点点头:“是啊,只是先在庄子上做个试验罢了,若是臣真的成功了,这做法,有条件的地方,臣觉得应该普及一番,哪怕是官府掏钱办学,也是好的,毕竟这些孩子,也是大唐未来的希望啊,有句话,叫做少年强则国强。”

现在这个时代,朝堂上的大臣大多出身贵族世家,真正的寒门子弟走到朝堂登堂拜相的也有,但是不多,寒门出贵子这种事情,触发的条件得多严格,多苛刻。

玄世‘生前’的那个时代,或许你可以说出它万般缺点,但是至少大多数孩子有书念。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人的眼界总要开拓的。

“少年强则国强......”李二陛下重复着这句话。

玄世一直觉得,这话很有冲击力,就算是办了学堂,也要将这篇文章让上学的孩子们背下来,除却气势,当中也包含着‘背诵全文’的深深的恶意。

“你可想好了?”李二陛下问道:“你在庄子上折腾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别折腾过了,工学院的事儿已经成了一个让人病垢的事儿了,别再给自己找麻烦。”

“麻烦倒不会,反正臣也是闲着没事儿干,再说了,这次是学堂,学的是文化,他们还病垢什么,只许他们传道受业,还不准臣收几个弟子过过瘾了?”玄世笑道。

第二百二十八章:战争与和平

“陛下,您知道什么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朝中某些大臣,就是州官,而臣,就是个小老百姓。”玄世补充了一句。

“狡辩!”李二陛下笑道“算你小子有点儿真知灼见,知道办事儿之前先问问朕,东山县的地界儿是朕赏给你的封地,封地之中,只要你不去祸害百姓,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李二陛下挥了挥手。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现在有点儿被玄世洗脑了的感觉,现在满脑子都是钱币银子的事儿,至于玄世说的办学,庄子上的一个小学堂罢了,喜欢折腾就折腾去吧。

玄世也没打算将学堂的规模办的多大,也没打算对外招收孩子,弄的跟工学院那般规模似的,但是庄子上的孩子是不少的,几十个,具体多少玄世也没统计过,只是之前在庄子上逛的时候,看到那些年纪本该在学堂里度过的孩子,却在田间泥地里折腾,在地头上拿着树枝划拉着几个字,或者是背诵着偷听来的几句诗书,玄世作为家主,看的心里泛酸。

他不是老好人,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可怜人家,可是庄子上的农户不一样,他玄世是这些农户的家主,都是质朴的庄户,虽说脑子里的观念旧了些,但是作为家主,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他们。

这些农户,种地,给主家交税,供养主家,而主家也要为这些农户们谋求发展,这才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状态,虽说侯府富裕,不指望庄子上的农户来养活,但是想想贞观初年,侯府还真是靠着这群庄户养活过来的。

本身自家种地遭了灾,还要养活侯府,除却一份作为佃户的职责,也是一份情谊。

玄世记得这份情谊,因此对于庄子上的农户,真的是看做一家人。

玄世有一个理想,他想将东山县打造成一处桃源,而这个想法,也在一步步的实现,东山县开市,为庄子上带来的了经济效益,带来的人气儿,能够让庄子上的庄户赚到钱,而开设学堂,就是单纯的为庄子上的孩子们着想了。

娘子关的娘子军不是退下来,要到东山县吗?现在,钱有,人有,也不缺什么了,既然万事俱备,那就干呗。

拉上工学院的人到庄子上,那些老兵的住宅,孩子们将来的学堂,一起盖起来!

想到娘子军,玄世看看脸已经有点儿小红的李二陛下。

“陛下,娘子关的那些兵,先头的几十人已经到臣的庄子上了。”玄世说道。

“嗯,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李二陛下问道。

“都是百战精兵,若是以现在的精气神,再年轻个二十几年,绝对是能横扫敌人的劲旅。”玄世毫不吝啬对那些老兵的夸赞:“可惜,廉颇老矣,虽说那股子精气神儿还在,但是再要上战场,不可能了,就在臣的庄子上安心的颐养天年吧,顺便提点一下臣庄子上的那些府兵,相信能让那些府兵更进一步。”

“你那些府兵,现在,比之玄甲军如何?”李二陛下问道。

“无论是正面对上,还是像上次一样,同等人数,臣庄子上那五百府兵,必胜,就算对方人再多些,臣也有信心。”玄世说道。

首节上一节771/17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