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长安令进入了含元殿之中。
“臣,拜见陛下。”长安令拱手行礼。
李承乾示意了一旁的内侍,内侍拿了坐垫,放在了长安令的面前。
“臣谢陛下赐坐。”
长安令跪坐在了坐垫之上。
“狄爱卿,将这件事,从头到尾,细细说来。”李承乾说道:“等到狄爱卿将事情说完,有异议的,再商定,再辩论。”
“是。”狄仁杰拱手说道。
狄仁杰从头到尾,将事情原原本本的都说了出来。
朝堂上的官员们,也都仔仔细细的听着,毕竟,都拿到朝堂上来说了,各有各的说法,也出了争执,这件事,总是要有个结果的。
“陛下,臣所知道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了。”狄仁杰说道。
“嗯。”李承乾点了点头,抚须说道:“那诸位爱卿,对于这件事,可有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狄仁杰的话,李承乾在听,其它官员在听,长安令也在听,在长安府衙之中发生的事情,长安令一直都在场,所以狄仁杰说的话,是有长安令从旁佐证的。
从狄仁杰的描述来看,崔孝益在这件事当中,的确有带头之嫌,因此,不少人都看向了崔知温,想看看崔知温的反应,听听崔知温如何解释。
“陛下,若是臣知道崔孝益要搀和到此事当中,臣必定会阻止,臣也是昨天进宫的时候,才看到宫门口聚集着这么多书院的学生,而崔孝益也在当中,在臣得知这件事之后,心中十分愤怒,也十分痛心,因此才顾不得当时有那么多人在场,在府衙门外,将崔孝益的双腿打断。”崔知温说道。
他这番话说出来,也是能够进退自如了,陛下真要是深究的话,查出来,是崔孝益带头,那他无奈,也就之只能抛弃崔孝益了,但是崔孝益已经被打断了双腿,陛下,也不会再在崔孝益身上追究下去了。
因为,他已经受到惩罚了,同样,也不会再去追究崔家如何如何了,因为崔知温“不知情”啊。
“陛下,臣以为,按照狄大人的说法和长安令的佐证来看,此事确实是事出有因,大多数学生也是因为有人带头,才会参与到这件事当中,臣觉得,陛下说的对,这件事,可大可小,既然书生们都是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臣以为,朝廷应当宽容大度一些,从轻处置,这毕竟是头一回,陛下也可声名,此事仅此一次,若下次再有像这样的情况,必定从严治罪。”原先并不站队的朝臣也站了出来。
他是觉得,这件事,真的没有必要闹开了,若是严重处置,甚至关闭书院的话,那的确是起到了警告文人士子的效果,但是对朝廷的名声不利。
所以这件事,从轻处置,带来的负面效果最小。
“陛下,臣也如此觉得。”另外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此事不宜牵扯过广,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本当私底下告诫了,处置了就罢了,但是事情应当追查下去,从狄大人的叙述之中,学子在宫门口聚集,竟然短短的时间之内,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陛下,宫门口不比别处,百姓们是不会随意到龙首原上来,不会到皇宫周围来的,为何消息会传播的这么快,臣以为,此事当中,存在疑点。”
“大人,长安城之中,百姓们喜欢谈论一些新鲜事,这已经不新鲜了,所以消息传播的快,算不得什么。”朝堂之中有人站出来说道。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各退一步
在这件事情背后推波助澜的,不仅仅是崔家,还有别人也参与进去了,只是他们没有像崔家这样,有家里的人在书院之中,直接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去而已。
但是事情发生之后,在长安城之中,他们做的事儿,一点儿都不必崔家少。
所以现在说起要细究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也会出来含糊其辞打掩护,不想让这件事继续下去,只想让陛下处置完了书院,这件事就结束了就好。
“既然不想将这件事情闹大的话,那书院的学生们,也就不必严惩了,书院也无需关闭,不然的话,可能又是要闹得满城风雨,但是书院的学生回去之后,禁足反思,这是必要的。”有人站出来说道,也给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这算是让两边都妥协一番,一边不追究学生,不追究书院,一边儿也就不要追究事情是怎么兴起的,为什么会这么快被传遍长安。
“臣以为,妥。”狄仁杰也支持了这种妥协的做法。
至于世家什么的,他也没有心思去追究,而且,他们之间无冤无仇的,狄仁杰只是受人之托办事,要保书院罢了。
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的。
或许陛下已经知道了不少东西,但是想要让他们松口,别再咬着书院了,那相对应的,他们这边,也不能再紧揪着世家不妨。
这一回合的较量,双方谁都没有占到便宜,甚至说,书院还亏了。
??毕竟这次最先出手,最先惹事的,是书院的学生。
李承乾心中暗自叹息一声,罢了,就这样处置吧,最近这一段时间,朝堂上的气氛也足够紧张了,也没必要因为这件事,再将所有的矛盾都激化,即便是要做事,也要循序渐进才行。
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他也都已经知道了,而且,这件事的证据,可不好找。
没有物证,只有学生们的话,也是定不下崔孝益的罪名的,而且,崔知温有一步走的实在是很厉害,那就是当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吩咐府上的人,打断了崔孝益的双腿,用他们崔家的家法处置了崔孝益。
即便是将崔孝益抓起来,一来崔孝益不可能会死,二来,也不可能打断了崔孝益的腿,也就是说,崔知温用对崔孝益来说,损害更为严重的办法,保全了崔家,保全了崔孝益,杜绝了朝廷再追究崔家的这条路。
“书院的两位先生今日既然也在场,那朕就不下发旨意了,有话就直接在朝堂上说了。”李承乾说道:“长安府衙也无需处置那些学生了,两位先生就将学生领回书院之中,所有参与此事的学生,明年禁止参加任何朝廷的选拔考试,回去专心闭门思过,无书院批准,不得擅自离开书院,此事,书院的先生也有管教不严之责,罚俸三月,以示惩处。”
对于先生的责罚并不算严重,先生们也不差这点儿钱,但是在名声上,在他们圈儿里,总归是有影响的。
另外,对于学生的出发,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了。
书院的学生,是要去参加考试的,够年纪的,毕业的,去参加春闱,不够年纪的,没毕业的,都会为将来的春闱做准备,去参加乡试、会试这两门考试。
明年,不管是想要参加春闱的,还是想要为春闱做准备的,都得歇息一年了。
但是至少是关起门来自家知道,不会像说关闭书院那样,闹得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让书院的名声受损。
“陛下圣明。”朝臣们听到李承乾的话之后,纷纷拱手说道。
李承乾本来也不打算将这件事情闹大,将事情带到朝堂上来说,就是想让大臣们在朝堂上争论,这个结局,不是李承乾自己定下来的,而是他们争论出来的,虽然跟李承乾想要的结局一样,但是过程不一样,造成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朝臣们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就是陛下想要的结果,甚至,他们是在被陛下引导着,去争论,去讨论出这样一个结果。
虽然全程李承乾就只说了那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但是仔细想的话,李承乾就稳坐在那里,看着两边争论,把控着朝堂局势,他让谁说话,谁就可以说话,他不想让谁说下去了,只需要一句话的事儿,就能打断那个人的话语,而且,旁人还不敢说什么。
今日的早朝,讨论的最激烈的,就是关于书院的事情了,剩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是拿到朝堂上来给众人过一遍就是了,实际上,事情的结果,早就在三省定了下来,有一些是皇帝觉得这般处置不妥的,才会放到朝堂上来说。
“另外,这件事,朕希望在朕说完了处置的结果之后,按照你们商讨出来的方法处置,不要再节外生枝了,尤其是外面,朕不希望在长安城之中听到什么风言风语,若是被朕知道了,想想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朕绝对不会轻饶!”李承乾说道。
结果是大家共同商议出来的,也都共同默许了,朝堂上的人模人样的,等退朝之后,背地里再去用些肮脏手段?
那这件事儿,还真不妨深究下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儿,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书院的事情结束之后,书院的两个先生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书院无事就好,学生们没事就好,不然的话,他们心里也会愧疚。
当初明明知道当中的原委,但是没有明确的告知学生,他们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原本是觉得,没有必要告诉学生的,谁能想到,那些学生竟然私底下偷偷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