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抚须点头:“那关于岛上的那五处势力首领,还有岛上原有的军队呢?”
“在臣与刘大人回来之前,那些军队已经变成了农夫和矿工,不会在纠集到一起了,至于那五处势力首领,臣倒是有个提议。”玄世说道。
“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先前玄世在岛上收服他们的时候所答应给他们的一些条件,现在也该是到玄世实现的时候了,做人不可言而无信,反正允诺给他们的,也不是些什么要紧的东西。
“现如今大唐在台州设置了郡县,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朝廷这边派过去的官吏,在威望上,说实话远远不如原先岛上的那五处势力的首领,臣想着,想要治理岛上的百姓,这两年的时间,还是需要用到他们的,陛下不妨下旨,给他们封个官,比如说,军中的校尉,官府的长史一类的官位,反正到头来,话语权还是在咱们的官员手上。”
玄世思来想去,又补充了一番:“再者就是,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到了那边,对待岛上的这些百姓的态度,也是重重之重。”
玄世的话说的也没错,若是派遣过去的官员整天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台州那边迟早要出事,别忘了如今的台州岛上还是有些本事人的,比如说杨福,加上王西威和成勇,若是官员做事太绝,惹怒了他们,那先前玄世和刘仁愿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
作为台州的第一任官员,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官员在那边的作为关系到台州以后的发展。
而当初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玄世不认识,也没有过多的接触,毕竟官员过去之后,就拿出了李二陛下的圣旨,让玄世和刘仁愿立即回长安,于是两人收拾收拾就登上水师的战船回长安了,至于那官员的品性如何,两人一概不知。
现在回到了长安,玄世倒是有些担忧了。
李二陛下将派遣官员的事情是交给了长孙无忌去做的,他自己也只是看了看长孙无忌递上来的折子而已,不过李二陛下对长孙无忌也是十分信任的,觉得长孙无忌办事,出不了什么差错。
但是现在听了玄世的话,将这件事儿放在脑海之中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当初轻易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在脑中将适合派遣到台州的官员过了一遍之后,李二陛下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魏征的三子,魏叔琬。
魏征的家风严谨恪正,如今魏征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做官,也有些年头没有调动了,这三子魏叔琬性情温和,但是在处理政事方面,却也承袭了魏征的风范,而如今台州需要的,就是一个温和刚正的官员。
对待百姓温和,但是对待事情的时候,需要刚正,刚柔并济之下,才能稳稳妥妥的治理台州。
在李二陛下的思索之下,他心里已经决定了台州官员要换人了,所以先前那位到台州的官员,估计要调回来了。
毕竟李二陛下心里合适的人选,总比长孙无忌挑选出来的人要合适的多。
即便是长孙无忌,就敢说没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而对于魏叔琬来说,这也是个机会,如今李二陛下对台州的重视不比对长安的重视要少,若是魏叔琬在台州能够做出一番功绩来,如今半死不活的魏家,极有可能因为他,重现往日的辉煌。
能够独自治理一州,足以证明魏叔琬的能耐,而台州治理得当,身上也就有了政绩,再调回长安的时候,就是魏叔琬飞黄腾达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朕打算重新派遣官员前往台州,还有儿你说的台州的原本的那些首领,也要各自给官职安抚。”李二陛下说道。
第六百五十二章:阴险的猜测
玄世说的话,李二陛下都听了进去,觉得玄世说的有道理,毕竟大唐朝廷这边的官员到台州去,不管怎么有能耐,到了那边都是初来乍到,对台州形式不了解,对于台州的百姓来说,是陌生的,哪儿有先前的首领来的熟络,所以原本的那些势力首领就需要为大唐朝廷所用,帮助大唐的官员在台州稳定人心,逐渐的,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在那边有了威望,有了话语权,而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功劳,往后在台州是继续做官,还是挂官享福,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毕竟现如今那些个首领年纪也都不小了,即便是年纪最小的成勇,又是习武之人,身强体壮,年纪也都快要奔五了,即便是做了官,又能在官位上做多久,无非就是几年的功夫,吃着朝廷的俸禄,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轻快宽松一些,等到从官位上退下来之后,要么就继续留在岛上,毕竟是故土,要么就乘着商人的商船到中原来享福,毕竟中原这边是一处他们未曾见到过的花花世界。
但是玄世知道,若是杨福退休,他一定会来中原的,到了中原之后,肯定会走一趟扬州,毕竟那里是他的童年记忆,有的时候人就是有这么一股执念,想要回到自己孩童时期曾经去到过的地方,看到过的风景。
杨福就是属于那一类人。
李二陛下询问过关于台州的事情之后,又关心了一番刘仁愿和玄世在台州的日子,毕竟臣子拿下了那么一片儿地方,带回了这么多财富,作为君王,表示关心也是应该的。
在宣政殿内待了约莫有大半个时辰左右,玄世和刘仁愿这才离开了宣政殿,而刚刚离开宣政殿的玄世,便被东宫的内侍请了过去,说太子殿下在东宫书房等候着他。
玄世无奈摇了摇头,自己这一回来,还真是忙,怎么说也要将该见的人全都见一遍,这才能停下来,可以想象的到,从太子东宫出去之后还有长安城魏王府的李泰,还有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们,都要挨个儿拜访。
这回台州弄回来的财富可真是亮瞎了一大群人的眼睛,玄世的那些叔伯长辈要说心里没点儿想法,玄世才不信。
就说程咬金,表面上憨厚的一汉子,但是心眼儿多的就跟蜂窝煤似的,要么人家怎么就那么长寿呢。
玄世现在身上的官职仍旧是东宫的太子詹事,因此光天化日大大方方的去东宫,也没人敢说什么,现在太子的位子百分之九十八的概率就是李承乾了,还怕什么?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玄世比较介意,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作为李承乾的亲娘舅,好像对这个太子外甥并不是很热切的感觉。
不过现在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玄世也就注意了一番,就由着长孙无忌去了,毕竟这也只是玄世的猜测而已,不出事儿,谁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但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啊,总是让玄世心里觉得不踏实,或许是他这人太聪明了吧,心思太沉,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老奸巨猾,对于李承乾这个储君,未来的皇帝来说,怕是不是什么好事。
玄世或多或少的对于长孙无忌的心思能够猜测一二,现在长孙无忌是朝中实实在在的权臣,皇后的兄长,皇帝的肱骨,左膀右臂,虽然长孙皇后多多少少能够压制得住自己的这位兄长,李二陛下也是个有手腕的君王,但是想想以后呢?
一旦李承乾继位,那长孙无忌可是三朝老臣了,权利、威望样样在手。
在武德年间,长孙无忌也是入朝为臣的人,虽然官职不是很显赫,也只是在秦王府之中做事,但是若真是到了李承乾上位,三朝老臣,他是称的上的。
玄世在前往东宫的路上想到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原由,一来是对于太子的态度,二来就是方才在宣政殿说起来,台州的官员是长孙无忌挑选出来派遣过去的,这让玄世心里一激灵,起了防备。
玄世没有忘记,历史上李承乾要被废除太子的位子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没有为自己的这位外甥说话,甚至连场面上的求情话都没有,后来李二陛下要重新掂量太子的人选的时候,给出了三个人选,一是李恪,二是李泰,李二陛下就在这两人之间摇摆不定,而李治,是长孙无忌硬生生的给捧到太子的位子上去的。
或许这当中有诸多的理由,比如说李恪身上带有前隋杨家的血脉,又或者是李泰为人狡诈阴险。
但是自己的儿子李二陛下自己清楚,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这个当爹的都清楚,李恪虽然是杨妃生的,但是李恪姓李,是他李世民的儿子,杨广对于李恪来说,也不过是个外公而已,谁家的孩子承接了自己父亲的基业会跑去为外公复辟?
至于李泰,他的确说过杀子传弟的话,但是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李泰也不是个傻子,对于这一点,玄世心中始终是存了疑惑的。
即便是他坐上了皇位,将来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也很正常,没有别的说法吧?
反而这当中在李二陛下面前说话最多的,就是长孙无忌,说李泰不好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治好的,也是长孙无忌。
说李恪不合适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泰阴险狡诈不足为信的,诋毁李泰说李泰上位陛下诸子不存的,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么了解李泰?
先前李泰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争夺着皇位,居住在宫中,设立文学馆,安安稳稳的修书,长孙无忌是从哪儿看出来,李泰上位之后会杀光他的兄弟的?
在玄世的猜测之下,玄世自己的看法就是,当时的李恪和李泰都已经成了气候,与长孙无忌不是很亲近,李恪就不用说了,与长孙无忌没什么关系,李泰虽然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是李泰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不是个可以控制的人。
第六百五十三章:权臣的无奈
无论是李恪还是李泰,若是当上了太子,坐上了皇位,长孙无忌都能想到自己的下场,那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在朝中风头无两,手握重权,又将是李二陛下的托孤大臣,是朝廷的抵柱之臣,皇帝上位,必然受到这样一个臣子的节制,即便是不受节制,这样一个臣子摆在皇帝面前,皇帝会高兴?会满意?
那个时候长孙无忌若是与皇帝关系不好,皇帝太过强势,那么倒霉的,自然就是他这个手握重权的托孤大臣。
无论是什么时候,李恪都不会与长孙无忌太过亲近,而李泰.......李泰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再在这个时候让长孙无忌去接触李泰,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长孙无忌是带着别的目的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