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信的话刚落,便见到宋大年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慌急道:“如今难民越来越多了,怎么办?”
罗信抬手想宋大年介绍道:“宋大人,这位是朝廷派来的巡按,张居正,张大人。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求助,他专门就是来解决东南问题的。”
张居正瞪了罗信一眼,然后转向宋大年道:“宋大人,如今城内人心不稳,不能够让难民进入到城内,而且会让倭寇的探子混进来。一旦倭寇兵临城下,杭州便在劫难逃。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难民都迁出去。然后在城外开设粥场,难民能够果腹,便不会生出事端。”
现在将难民迁出城去谈何容易?如今涌入城内的难民没有五万,也有一万。强行驱赶,会发生大乱子。而且一旦正如你所说的,里面有着倭寇的话,到时候他们一煽动,那就是一场灾难。
张居正楞然的坐在那里,和宋大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人越看,脸色越是苍白。他们都预感到真正的危险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你不把这些难民驱逐到城外,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倭寇。一旦倭寇兵临城下,这些人就是内应,杭州城就会因此而破。如果现在把这些人驱逐到城外,那么隐藏在难民中的倭寇就会立刻煽风点火,鼓动难民打砸抢,再四处点火,恐怕这繁华的杭州城就会变成一片废墟。
这件事情一个处理不好,不仅是宋大年完了,就是他张居正也完了。两个人都脸色苍白,面面相觑,随后他们看到了罗信,却见到罗信依旧老神在在,张居正不由问道:
“不器,你可有办法?”
罗信摇了摇头道:“我想过,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原本这些事情就与我无关,陛下只是让我经营市舶司。如今太岳兄来了,连市舶司这点儿事情都不让我做了,只是让我呆在府里,等着陛下责罚,我想那么多事情干什么?反正出了天大的事情,有宋大人和太岳兄你们两个顶着。”
“我什么时候让你等着陛下责罚了?”张居正急道。
罗信看了他一眼道:“你让我呆在府里,那也不许去,这不是软禁是什么?这不是等着陛下责罚,是什么?”
“我……不是那个意思。”
罗信干脆把眼皮耷拉下去,一言不发。张居正正色道:“不器,我在离京之时,徐阁老曾叮嘱我,如果东南局势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便让我接管东南。而我第一天到杭州的所见所闻,俱是物价非常,人心不稳,难民汹涌,关于倭寇的谣言满天飞,这种情况,太岳认为杭州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为了东南的平安,我张居正义不容辞。你怪我也好,恨我也罢,我张居正坐得端,行得正。
这杭州城原本就已经像一个火药桶了,没有想到在我到杭州的第二天,便见到你大开杀戒,竟然将卢家抄家灭族,你这是往火药桶内扔火把。你说,这个时候,如果还让你在杭州这么胡闹下去,岂不是会惹出天大的乱子?”
张居正目光灼灼盯着罗信,宋大年却紧张地望着罗信,生怕罗信恼羞成怒和张居正打起来,却没有想到罗信的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容道:
“太岳,我很高兴你有这种胸怀,在这种外人看来非常糟糕的局势中,还敢担负起这个担子。这说明你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张居正神色微微一怔,别说宋大年没有想到罗信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就是张居正也没有想到。原本他以为就算罗信不发火,也会心有抵触。却没有想到罗信不仅没有抵触,反而赞扬了他。只是这番赞扬的话怎么听怎么像长辈对晚辈说的话,怎么听怎么别扭。
“但是……”罗信的神色突然严肃了起来:“仅仅是有担当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判断局势的敏锐,解决问题的智慧和采取行动的果断。”
罗信话落便不在言语,神色从始至终都十分平静,没有丝毫波动,仿佛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再说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一般。
但是张居正的脸却腾的一声红了起来,如今的张居正还远未到她成为内阁首辅之后的智慧,也没有那个时候的脸。罗信的话中意思他听得明白。
*
求订阅!求!求!
*
*
第六百八十六章 破门
求订阅!
*
你张居正一到杭州就夺了权,但是你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你判断的局势正确吗?
这个时候张居正才想起坐在书房内的三个人,他是最不了解东南局势的,他了解的方面都是道听途说,就算是亲眼所见,也是浮于表面上的东西,东南根子上的问题,可以说他丝毫不了解。而罗信来到东南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也比他张居正时间要长很多,宋大年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可以算作杭州的地头蛇了。
如果自己贸然将担子接过来,一个处理不好,引爆了东南这个火药桶,这个黑锅岂不是要他背了?
“呵呵……”张居正未言先笑:“不器,我们也是老朋友了。我可没有说过软禁你。我来杭州只是走走看看,将见到听到的事情向陛下汇报。当然,地方官如果碰到了难事,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但是我只是起辅助作用。最终还是要以地方官为主来解决问题。”
罗信笑眯眯地说道:“杭州自然是以宋大人为主。”
宋大年闻听,急忙摆手道:“不器,我听你的。”
张居正的脸上虽然还保持着微笑,但是内心却是波涛汹涌。他没有想到,罗信只是来到了杭州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杭州知府给收服了,看杭州知府宋大年的模样,那绝对是一副为罗信马首是瞻。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宋大年可是知府,正四品官。而罗信只是同知,正五品。但是如今看这两个人,却仿佛正好相反。仿佛罗信是正四品的知府,而宋大年是正五品的同知。
这个时候,张居正自然是知道如何做了,朝着罗信道:“不器,你不能够坐视不理。”
罗信淡淡一笑道:“小事尔。”
“这可不是小事!”张居正急道:“首先你要平抑物价。第二,你杀了卢家,其余的五大世家如果煽动闹事,那就是一场大乱子。第三,数万难民涌入杭州,其中不知道隐藏多少倭寇,这些倭寇不解决,他们随时能够将杭州城变成一片火海。
不器,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要命的事情?到了你这里,怎么就成了小事?”
“太岳兄,稍安勿躁。来,喝茶。”罗信端起茶壶给张居正和宋大年分别斟上茶:“这些都不是问题,总会解决的。”
“那你倒是解决啊!只要你解决了问题,别说和你喝茶,就是喝酒,我也奉陪。”张居正气哼哼地说道。
罗信只是微笑,顾左右而言他,一直换了三壶茶,三个人都上了几次厕所,但是张居正和宋大年也没有离开。宋大年是不能够离开,如今他的命运已经和罗信栓在了一起。杭州真要出了乱子,他作为知府首当其冲。罗信一直不说出办法,他如何肯离开?
张居正已经苦思冥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就更不肯走了,他也是一个极为骄傲的人,刚才罗信话中讥讽他缺少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倒要看看罗信会如何解决这三个棘手的问题。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便见到戚继光,罗青,贺年和王梓任走了进来。大家彼此打着招呼,落座之后,鲁大庆上完茶,罗信这才望向贺年道:
“如何?”
贺年的脸上散发着兴奋的光芒,手中拿着一个册子翻开道:
“大人,卢家囤积的粮食足足有三十万石。这个老王八,囤积了这么多的粮食,就是不出售,看着杭州粮价飞涨,真是该死。”
“不要生气,他已经死了!”罗信笑道。
众人也纷纷而笑,只有张居正还板着一张脸。因为他对接下来的问题实在是没有底。罗信看了张居正和宋大年一眼道:
“三十万石粮食足够整个杭州人吃两个多月的。如此平抑物价没有问题了。”
“你要用这三十万石粮食对冲粮价?”张居正凝声问道。
“不错!”罗信点头道:“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是……”张居正认真地说道:“想必你也已经看出来。这次粮价飞涨就是这六大世家在背后推动的。你只有三十万石粮食,你是准备平价出售,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