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鲁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细想了一下才道:“陛下胸怀宽广,不计较罗信犯禁之事,所以才补录罗信。但是罗信毕竟犯禁在前,唯有将其补录在最后一名。”
“想明白没有?”徐阶笑眯眯地看着徐鲁卿。
徐鲁卿皱着眉头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摇头道:“孩儿不明白。”
“呵呵……”徐阶得意地笑道:“别说你不明白,智慧如罗信,能够把为父都当作棋子的罗信都看不出来,从隐居状态中出来,陛下真是好机心。”
“陛下他……”
“呵呵……”徐阶又笑了两声,不过这两声充满了讥讽:“陛下从来就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而且陛下不是傻子,而且比任何一个人都精明。陛下如何识破不了罗信早就知道严嵩会在科考的时候针对他,但是罗信却没有上奏章,而是先是秘密出售《孔孟合璧》,在落榜之日宣告自己是《孔孟合璧》的作者,这也罢了,之后见到陛下没有下旨意,依旧没有上奏章,而是进一步出售《阳林百篇》,而且还摆出一副彻底隐居的模样。陛下如何不怒?”
求订阅!求!
第四百五十八章 拒绝补录
求订阅!
徐阶又笑了两声继续说道:
所以陛下才以那种方式补录罗信,但是罗信之所以取得天下士子的信任,认为罗信没有舞弊,而是赵文华舞弊,就是因为罗信的那本《孔孟合璧》,他们认为能够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其人品一定不会做出在考场之内犯禁,而出考场之后却修改了文章发布。
但是,如今罗信从隐居状态中出来,无疑是接受了陛下的补录。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接受了陛下的说法,承认了他的文章确实犯禁了,如此的结果是什么?”
徐鲁卿愕然道:“这就证明罗信的人品出现了问题,是他在出考场之后,修改了文章,并且以此逼迫朝堂……这……罗信的名声毁了啊!”
“不错,以后罗信再也不是为父的对手,也不可能成长到成为为父对手的程度。”
徐鲁卿默然,半响叹息了一声道:“即使罗信当初上奏又如何?陛下会理会吗?更何况如果罗信上奏,就失去了扳倒严嵩的机会。罗信这次为的不仅仅是一个举人的功名,更为的是扳倒严嵩。想扳倒严嵩,就必须给严嵩挖坑,罗信这是牺牲了自己啊!”
“是啊!”徐阶此时也有些感慨。
阳林县。
罗府。
中门大开,罗恒,罗野等一家老小都站在门前等待着,在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从京城返回来的鲁仲连和梁大柱,等待着罗信回府。远处响起了马蹄声,出现了两个身影,却正是罗信和罗智二人。
门前的人此时都神色激动,呼啦地迎了上去。这一段时间,罗家人就如同在坐过山车一般,先是罗信落榜,然后是罗智中榜,再然后是罗智退出鹿鸣宴,最后却是罗智和罗信双双中举。
“信儿!”罗氏第一个朝着罗信冲了过去。
罗信刚跳下马,便被罗氏抱在了怀里。罗信轻轻拍着母亲的后背道:
“母亲,孩儿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相公!”那边罗智的妻子也风一般地迎了上来。
“娘子!”罗智满面春风。
“相公!”
“娘子!”
“……”
“……”
众人终于进入到府中,在大堂落座,罗信便开口道:“喜报可是已经送来了?”
“智儿的喜报早已经送来,信儿你的喜报昨日也送来了。”罗恒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道。
“取来我看!”
罗恒便便亲自取出了大红喜报,罗信起身接了过来,看了看,然后便收了起来道:
“孩儿还有些事情,先告辞了。”
众人望着罗信离去的背影,不由面面相觑,最终罗恒望着罗智道:
“智儿,怎么回事儿?”
罗智茫然道:“我也不知道。”
罗信回到了自己的书房,春花和蝶儿飞快地迎了上来。
“侯爷,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
罗信却是摆摆手道:“大庆,笔墨侍候。”
蝶儿和春花愣愣地望着罗信那阴沉的面容,老老实实地不敢出声,鲁大庆却是急忙走进了书房,开始为罗信铺纸研磨。
而鲁仲连和梁大柱此时也跟随着罗信来到了书房,罗信坐在椅子上,询问了一番两个人在京城的情况,然后又问了问陆庭芳的情况,这才来到了桌子前,提笔蘸墨写了起来,他先是写了一封折子,这是给嘉靖帝写的,这也是他正式给嘉靖帝写的第一封折子,很快地写完之后,便折子收好,然后递给了鲁仲连道:
“仲连,你立刻前往京城,将这份奏章送到内奏事处!”
“是,侯爷!”鲁仲连接过封好的奏章,转身离去。
随后,罗信又取过来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对梁大柱说道:
“将这张纸贴到大门处,然后闭门谢客。”
梁大柱的眼中便现出震惊之色,但是却也不敢说什么,立刻双手拿起那张大纸匆匆离去。
在阳林县此时居住着很多读书人,这些读书人都是慕名而来,前来拜访《孔孟合璧》和《阳林百篇》的作者罗信,他们都知道罗信今日回来,只是没有人前来拜访。出于礼貌,罗信这是第一天返家,要给罗信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但是……
当他们第二天前来罗府拜访罗信的时候,却发现罗信闭门谢客了,在大门上贴了一张纸,当这些读书人看完纸上的内容之时,一个个都若有所思地离开了,纸上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却很火爆。
罗信不接受嘉靖帝的补录,其原因非常简单,罗信不承认自己在考场有犯禁的字眼,这种补录罗信不接受。
聪明的读书人在这一刻都明白了,罗信如果接受了这种补录,其后果意味着什么。一时间,这个消息便从阳林县传了出去,很快便又引起了一片风潮。
这是罗信第一次公开说明自己在考场没有犯禁,也是第一次通过这种方法指出科考的舞弊行为。整个大明因此似乎又在酝酿着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