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有一件喜事,呵呵……”周庭玉忍不住笑得合不拢嘴。
罗信便将目光望向了周浩德,周浩德却是双手一摊,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周庭玉便笑道:
“不用看浩德,你不知道。我是昨天晚上才得到的消息,还没有和浩德说。”
“可是义父要高升了?”罗信心中一动道。
“聪明!”周庭玉大笑道。
周浩德脸上便现出了惊喜之色道:“父亲,您高升到什么职位?可是要进京?”
周庭玉便翻了一个白眼:“想的美,还在晋阳府,是宣抚司佥事。”
这个时候,已经有礼房书吏开始在县衙外的照壁墙上贴出了此次县试的榜单,很多人都围聚在此向着榜单张望着,就是那些参加第四场酒宴的考生也在寻找着自己的名次。
罗信的名字单独写在榜单的最高处,在他的下面是一等十九名考生的名字。然后的二等四十名,三等六十名,四等一百名,五等八十名,余下便是不入等。
这些榜上有名的考生并不是都有资格参加两个月的后代府试,只有案首,一等,二等和三等的前二十名才有资格参加府试。
众人都朝着案首位置上的罗信名字羡慕地看了一眼,然后陆续离去。能够有资格参加府试的考生自然是兴高采烈,而那些没有资格的人或是垂头丧气,去酒馆买醉,或是紧握拳头咬牙切齿,发誓下次重新来过。
县衙对面站着一群人,却是罗信的父母,嫂子。还有陆庭芳和陆庭江兄弟二人。
这些人虽然知道罗信已经是案首,还是忍不住亲自来看榜。罗平夫妇和张芸娘那是亲情所致,罗信的一切成功都是他们的骄傲。陆庭芳和罗信有着师徒之情,自然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罗信的身上,罗信的成功就是他的骄傲,而且他们兄弟两个心中也知道罗信在仕途上走得越远,他们就会越安全,他们的命运已经和罗信连在了一起。
“罗贤弟,恭喜!”陆庭芳兄弟朝着罗平拱手道贺。
“同喜,同喜!”罗平也拱手还礼,满面笑容。
县衙后堂。
周庭玉父子和罗信正在欢谈,罗信正在向周庭玉道喜:“义父,这宣抚司佥事是六品把,义父可是提升了一个品级,恭喜义父。”
“你今日也真正的获得案首,同喜,同喜。”
“恭喜父亲,恭喜信弟。”周浩德在一旁一脸的欢喜。
“嗯,对了!”周庭玉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唤来了一个衙役道:“去张府将张洵请来。”
求!求!
第二百四十六章 替罪羊
万分感谢腾宽同学的!
“嗯,对了!”周庭玉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唤来了一个衙役道:“去张府将张洵请来。”
“是!”
那个衙役匆匆而去,周庭玉将目光望向了罗信,脸上的神色带着戏虐道:
“信儿,是不是得了案首高兴得睡不着啊?”
罗信的神色就是一愣,有些迷惑地问道:“义父为何如此相问?”
“还嘴硬。”周庭玉抬起手指点了点罗信道:“今日酒宴之时就看到你神不守舍,不是高兴傻了是什么,呵呵呵……”
“这个……”
罗信就是一脑袋汗,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失神掩饰的很好,却依旧被周庭玉发现,但是他真的不是因为成为案首而高兴得傻了啊!于是他脸上便现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周庭玉见到罗信脸上哭笑不得的表情,不由神色一整。
“怎么?不是这个原因?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罗信的心中突然一跳,他猛然想起如果义父成为了晋阳府宣抚司佥事,便会被调往晋阳府。晋阳府是什么地方?
那是九边重镇,大明北门。如果边关战事起,晋阳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其中。而义父却是晋阳宣抚司佥事,责任重大。这一上任就遇到战事,准备不足,很可能刚刚升职就被罢官,甚至抄家问斩。这个时候罗信必须提醒义父了,斟酌了一下,神色凝重地开口道:
“义父,您还记得我前些日子问过您边关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嗯,记得!”周庭玉心中也意识到了什么,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我前些日子遇到一个人,他刚从关外回来,据他说阿拉坦汗又要开始对大明兴兵了。”
“真的?”
周庭玉霍然而惊。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他成为宣抚司佥事就不是升官了,而是给架在火上烤。
“那人说得真切,应该是真的。”
“那个人在哪里?”
“不知道。”罗信摇头道:“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应该是离开了阳林县。”
周庭玉的眉头便紧紧地皱了起来道:“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必须立刻上报朝廷,让朝廷增兵北方。”
“增兵不太可能。”罗信摇头道:“最起码短时间内无法增兵。”
“为什么?”
“义父,您不要急,容信儿慢慢给您分析。”这些日子罗信已经将这段时间发生在大明的事情仔细回忆了一遍,所以思虑已经成熟。
“义父,东南的倭寇之乱您知道吧?”
周庭玉神色就是一滞,目光现出了忧虑,静静地思虑了起来。罗信也不打扰,静静地坐在那里。周浩德脑子迅疾地转着,他发现自己的思维竟然有些跟不上罗信,心中不由骇然。信弟已经如此厉害了吗?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张洵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罗信竖起食指在唇间请“嘘”了一声,张洵神色一怔,便看到了一脸沉思状的义父和大兄,便放轻了脚步,走到罗信的右边轻轻坐下,不出声只是用口型问道:
“怎么了?”
罗信便伸出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道:“义父升职晋阳宣抚司佥事,北方将起战事。”
张洵立刻就明白了这里的关键,也不由为义父担忧起来。便也伸出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道:
“朝廷会派大军来吧?”
罗信便微微摇头,张洵便急忙蘸水写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