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50节

“睡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有点不好意思。“关系到军中将士,不能有丝毫闪失,我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以免失控。”

“你勤于事,敏于行,这当然是优点,但凡事过犹不及,还是当以身体为重。”

“喏。”虽然挨了批评,诸葛亮还是很开心。

“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

“浮屠从孝明帝时传入中原,建白马以译经,至今已有百余年,当年带来的经书尚未译完。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早已过世,安世高往南方传法,不知所终,月氏国人支谶继其事,年老体衰,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白马寺译经难以为继,之前传布的一些经籍又因为抄写讹误,误传误信者不少,不少人根本不懂浮屠教义的真谛,却借浮屠之名聚众敛财,败坏浮屠名声,他们来见将军,想请将军资助他们译经,将译好的经书印行于世,让世人知道真正的浮屠教义,以免为人所误。”

孙策不置可否。他现在手头很紧,哪有闲钱支持译经。

“还有一件事,正如将军所言,义战之说并非浮屠教义,是有一位汉人提醒点拨,他们才因地制宜,方便行事。”

“汉人?什么样的汉人?叫什么?”

“他们也不知道名字,只知道那人大概四五十岁,中等身材,沉默寡言,初平三年春到白马寺住了一段时间,常听寺中道人诵经,后来便落发修行,信了浮屠。”

“初平三年?”孙策若有所思。

诸葛亮见状,连忙问道:“将军,你认识此人?”

“不知道,只是觉得这时间点太巧了。初平二年年末,我与徐荣战于安众,侥幸获胜,但徐荣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一直觉得他可能还活着,却又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如果他在白马寺出家,时间倒是正好对得上。”

“那我派画师去询问一番,画个像,再找认识徐荣的人确认一下。”

孙策点点头。“也好,虽说我们之间没什么私仇,但此人用兵老到,天子用人之际,若是知道他的下落,说不定会请他出山,我们总得有所准备,别吃了他的苦头。”

诸葛亮连连点头,立刻去安排。他刚转身要走,孙策叫住了他。“你对那些浮屠道人说,我最近有点忙,过两天清闲了,再与他们细谈。”

诸葛亮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孙策拿起诸葛亮连夜写好的报告,看着上面工整的隶书,不禁露出浅笑。诸葛亮是个大才,却不是一般人能用得好的,刘备开始是不敢用,后来是不得不用,说白了还是才具不足,胸怀有限。如果有足够的手段,将元从系、荆襄系、东州系、益州系兼用并蓄,又何至于辛苦了那么久才三分天下。

他现在回了老家幽州,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吗?孙策一时出神。

郭武快步走了进来。“将军,华佗求见。”

孙策惊醒,很是诧异。华佗救过孙翊,他随曹昂到浚仪的第一天,孙坚就亲自登门拜谢,又赠送了不少礼物,以示感激之情。虽说孙翊的命不能用钱财来衡量,但这个礼已经到了。华佗作为曹昂的同乡和坚定支持者,也不可能为他效力,所以最近一直保持距离,他没有去拜访华佗,华佗也没有主动来见他,以免嫌疑。此刻突然主动登门,究竟是什么意思?

“请他进来。”孙策想着,起身走到阶下。

第1534章 华佗(鹰缘帝打赏加更)

华佗身材高大,头戴进贤冠,身着儒衫,走路四平八稳,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名医,倒像个名士。见孙策站在台阶下,华佗很激动,上前几步,躬身行礼。

“旉(通敷)冒昧来访,还望将军恕罪。”

华佗本名华旉,字元化,华佗只是外号,因为他擅长的医术中有一项是治疗各种寄生虫病,尤其是人体常见的蛔虫,虫俗称他,读音与佗同,所以世人称其为华佗,称赞其善治虫也。

孙策笑着拱手还礼。“先生大驾光临,未及远迎,死罪死罪。先生救治舍弟,策感恩在心,只是担心先生不便,是故未能前往拜访,还请先生体谅。”

华佗连连摆手。“将军言重了,身为医者,救死扶伤乃是分内之事,不敢施恩图报。况且令弟得救,既有锦甲护体之功,又有南阳灵药疗伤之效,旉不敢独占其功。”

“话虽如此,若无先生神乎其技,就算侥幸存活,残缺也在所难免。”孙策请华佗上堂,分宾主入座,又问起华佗医术来源。这是他对华佗最好奇的地方。华佗号称外科鼻祖,是中医史上不可忽视的名医,但他的外科医术如神龙一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突然出现,随后又突然消失了。有人说是因为曹操杀了他,又烧了他的医学遗书,但这些都是野史,曹操是个很实际的人,就算一怒之下杀了华佗,也不会跟他的医术过不去。华佗死后不久,曹操就后悔了,说华佗若在,曹冲不至于死。

华佗虽是当事人,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无他,转益多师尔。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医亦如此,最多再加一句:学而时而习之,不亦乐乎。”

“那先生都向什么人学过医术,尤其是这外科手术?”

华佗抚着胡须,笑了起来。“看来将军虽领风气之先,却对医术发展不太了然。外科与他科不同,前人遗说固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却更重要,如果不能亲手解剖,只知死背医书,纵使倒背如流也是没用的。哪怕没有读过医书,只要你能沉下心来,解剖几十具尸体,人体五脏六腑、筋骨脉络自然精熟于心。”

孙策连连点头,忽然明白了华佗的意思。其实中医一直不缺外科,尤其是军中。军中医匠经常面对受伤的将士,对骨骼、肌肉之类的太熟悉了,做外科手术也是常有的事,战场上尸体数不胜数,只要你肯用功,不缺实践的机会。

但华佗独一无二,是因为他本身是个读书人,比起军中医匠,他既能通过读书学习前人的经验,又能总结经验,学起来比别人效率更高,更愿意向别人请教,将其他人的经验融为一炉,与实践相验证,变成自己的技术,所以才能出类拔萃。军中医匠大多没什么文化,肯钻研的少,又抱残守缺,敝帚自珍,抱着自己一手绝活,不肯与人交流,说不定连徒弟都不传,自然谈不上发扬光大,集大成为一代名医。后世学医的人倒是有文化,但他们又受限于玄意十足的中医理论,对与中医理论不太契合的外科不甚重视。

玄有时候就意味着模糊。外科只是血肉模糊,医术却来不得一点模糊,自然不合大多数人的兴趣。

“这么说,先生的医术也是拜乱世所赐?”

华佗一声长叹。“将军说得太对了,天下不幸医者幸,乱世是人间大劫,对医者来说天赐良机,这让我时时有负罪之感。我虽身为医者,却还是希望天下大治,百姓安康,不要有那么病人。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或呼天喊地,或奄奄一息,我却力不能救,实在煎熬,悔不当初。医者能治病,不能治世,终究是小道。譬如将军,一道命令能活千万人,岂是我等医者可比。”

孙策笑道:“先生言不由衷啊。”

华佗抚着胡须,强笑道:“将军可出此言。”

“先生刚刚还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先生如果不是有仁者之心,以治病救人为毕生心愿,怎么可能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成就这么好的医术?没有你们这些医术高超的医者,我就算下千万道命令,也不能让一人痊愈啊。”

“呃……”华佗既尴尬,又觉得心里熨帖,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刚才说过,舍弟蒙先生救治,我孙家欠先生一份情,先生不是施恩图报之人,此来怕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不必顾左右而言他了,尽管开口,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在所不辞。”

华佗很尴尬。他医术很高超,口才却不行,一下子就被孙策点破了,未免窘迫。好在孙策只是调侃,并无他意,华佗也就不谦虚了,直接说明来意,他想从南阳购买药材,但兖州财税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他希望请孙策给些优惠。

孙策心知肚明。华佗是曹昂的乡党,又是被人看不起的医匠,和兖州世家的关系很疏远,曹昂想通过他把本草堂紧紧的抓住手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世家也不例外,掌握了本草堂,再进一步掌握药材经销权,即使是兖州世家也不能不给华佗三分面子。

曹昂开窍了,不再由陈宫摆弄,知道什么可以放,什么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兖州虽不在我的治下,兖州百姓却有不少人在豫州,治病救人我不会,提供药材没什么问题。至于药价,可以适当优惠一些,但我也不能让南阳的药商吃亏。这样吧,如果曹使君愿意,我们可以达成一项协议,对你们本草堂购买的药材实行关税减免,把这部分利润让给兖州百姓。其次,我希望先生与南阳本草堂合作,坐堂行医,为我们培养医师,我可以按南阳本草堂祭酒的标准支付先生俸禄,相关的医学书籍也可以互通有无,大家一起切磋医术,如果发生疫情,医师互相增援,统一行动。你看如何?”

华佗喜不自胜。虽说他对孙家有恩,但他也没敢指望孙策这么好说话。对本草堂购买的药材实行关税减免,曹昂不过是左手给右手,但孙策却是让出了真金白银,这些好处等于给了曹昂,给了本草堂。有了价格优势,本草堂与兖州世家的竞争就更有把握了。

“多谢将军仁德。”

“为民造福,何必分兖州、豫州?”孙策摆摆手。“刚才先生说转益多师,我想冒昧地问一句,你可以接触过中原医学以外的医者?”

华佗笑了。“将军说的是西域还是天竺,不瞒将军说,我都接触过,还有幸见过一些原典。浮屠传播于青徐,常以冶病救人为手段,我和不少传教的浮屠道人切磋过医术,他们有一部《妙闻集》,里面记载了不少神技,可惜我只看到残卷,没看到全本。”

“如果我安排人去天竺搜集医典,带回中原,先生愿意研究吗?”

“当然愿意,求之不得。”华佗脱口而出。

第1535章 着相了

华佗满意而归,向曹昂汇报,盛赞孙策有诚意,有大仁义,劝曹昂不要错过机会,尽可能与孙策合作。

曹昂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暗自苦笑。华佗把孙策想得简单了,孙策是让了不少利,但他也等于把兖州的本草堂间接掌握在了手里,可是一点亏也不肯吃。不过他也不吃亏,孙策可以利用华佗的医术,他也可以利用南阳本草堂的实力,将来有大疫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只能看着百姓逃到豫州。

曹昂摸清了孙策的底线,随即和孙策再次见面。两人谈了很久,最后达成协议,孙策对兖州的贸易进行区别对待,减免由曹昂主导的贸易税收,提高兖州世家主导的贸易关税,逼迫兖州世家与曹昂合作,帮助曹昂控制兖州。曹昂则保证兖州境内安全,同时完善驿舍、逆旅等相关设施,为商人提供方便,也借此进行各种贸易,从中牟取利润,增强自己的实力。

首节上一节950/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