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44节

孙策点点头。“这只是有问题的原因,那你再说说,可能是什么问题?”

孙尚香双手撑着栏杆,弓着腰,昂着头,眨着眼睛,想了好久。“大兄击败了袁绍,山东再无敌手,荆豫扬三州在手,又增青徐,如今连曹昂都来谈判了,天下十三州,除司隶外,大兄占其半,比袁绍还要强。朝廷现在肯定想夺大兄的兵权,却又不敢强夺,只能想其他的办法。我这两个师兄虽然没什么大本事,毕竟这几年在一直游历,算是有点见识的。天子可能从我师父嘴里知道了这些,想让他们去长安,打听一些关于大兄的事,好想办法对付。”

孙策笑了,轻捏孙尚香的鼻尖,摇了摇。“孺子可教。”

孙尚香不服气,拨开孙策的手。“我是女的。”她揉揉鼻子。“大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结果对不对,我不知道,但分析路数对了,结果纵使有出入也不会离题万里。那你说说,我是见,还是不见?”

“当然要见,看他们都知道些什么,如果有什么不该知道的,就找个理由把他们扣下。朝廷正想办法对付大兄,不能让他们乱说。”

孙策忍不住笑了一声,思索片刻。“那你先跟他们谈,看他们都知道些什么。”孙尚香刚要说话,孙策又说了一句。“你想找谁做参谋,随便挑。”

孙尚香顿时来了精神。“好咧。”一跃下了栏杆,冲着一旁的陆议勾了勾手指。“伯言,过来。”

陆议很无语,只得走了过来。“三将军有何吩咐。”

“现在我正式任命你为此次交涉的左军师。”

孙策忍俊不住。“哟,还左军师,右军师是谁啊?”

“郭奕啊。”孙尚香眉飞色舞。“他们俩是我的左右护法。伯言负责制定纲要,郭奕负责具体执行,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干的,屡试不爽。”说着,不等孙策表示意见,拉着陆议就跑。虽然陆议比她大好几岁,却被她拽得跌跌撞撞,非常狼狈。

孙策看着他们下了山,被羽林卫拥着远去,脸上的笑容渐渐散去。他本来以为笮融死了,佛教的传播势头已经被打断,可是听刚才孙尚香无意间冒出的护法一词,他意识到问题没这么简单,佛教的传播并没有因为笮融的死而停止,反而传播得比他想象的还要快,居然连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里厮混的孙尚香都这么熟悉佛教的用语,说得这么顺口。

“去找阿母要好吃的。”孙策拍拍两个儿子的小脸。

“嗯。”两个小儿正为孙尚香不带他们玩而沮丧,听说有好吃的,又开心起来,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唱着儿歌去了。

孙策来回走了两圈,把诸葛亮叫了过来。“孔明,最近收到的公文里,可有与浮屠有关的?”

“浮屠?”诸葛亮略作思索。“没有特别提及的,不过按常理推测,浮屠在豫州传播应该不是什么意外的事。将军,怎么了?”

“为什么浮屠会在豫州传播?”

“将军忘了吗,笮融在下邳时曾造浮屠寺,又做浴佛会,信众数万人,后来他被刘和斩杀,那些信众流散四方,去年大疫时,这些人大部分都进入豫州了。”诸葛亮笑了笑。“将军可能还不知道,你在那些信浮屠的百姓口中可是大大的有名,他们说你是菩萨转世,下凡来救苦救难的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孙策打断了诸葛亮,没好气地说道:“军中也有人信?”

见孙策脸色严厉,诸葛亮不敢怠慢,连忙收起笑容。“军中的确有,不过究竟是怎么传起来的,我却不太清楚。将军想了解,不妨找高柔来问一问,我听说……”

见诸葛亮欲言又止,孙策沉下了脸。“有什么就说,不要故弄玄虚。”

“喏。我听说高柔似乎对浮屠之学颇有兴趣,说这浮屠之说与我华夏学问有相通之处。”

“岂有此理。”孙策再也忍不住了,厉声喝道:“把他给我叫来。”

第1525章 浮屠

传令的侍卫下了山,袁权正端着托盘从里面出来,拦住问了几句,便让侍卫去了。她缓步上山,长裙随着脚步的移动像水波一样轻摆,修长的腿形在柔和的长裙下若隐若现。她手里端着托盘,不得不微侧着身子,有一种很奇妙的曲线美和韵律美。

孙策在山顶看见,心头怒火稍减,迎了几步,一手接过托盘,一手牵着她的手,将她引入凉亭。

“你怎么上来了,两个孩子在下面,你怎么不留下照顾他们,让兰儿送上来就是了。”

“兰妹妹被你吓坏了,不敢来。”袁权笑道。

孙策将托盘放在栏杆上,横腿侧坐,一手拈起一块糕点,一手端起茶杯,吃一口糕点,呷一口茶,赞了两声,才说道:“你们早就知道这浮屠的事?”

“从楚王英祭浮屠,浮屠在徐州传播已经一百多年了,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至于我,你不会忘了我们袁家是怎么起家的吧。”袁权笑意盈盈。“我倒是有些奇怪,平时也没看你与浮屠中人有什么来往,更没读过一页浮屠的经籍,为什么对浮屠这么反感?”

孙策愣住了。这的确是个问题,我该怎么解释?

“高文惠是个谨慎的人,身为军正,他一向尽忠职守。如果浮屠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他岂能纵容?等会儿来,你打算和他说些什么?”

孙策眼神微闪,将手里的糕点塞进嘴里,慢慢的嚼着。袁权提醒得及时。他对浮屠了解有限,待会儿与高柔争辩,如果被高柔辩倒怎么办?高柔名字是柔,做人可一点也不柔,否则也做不了军正这种得罪人的官。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很难让他服从,就算嘴上服,心里也不会服。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僚作风又是他本人一直以来深恶痛疾的,这时候转变作风,难免让人以为他击败了袁绍后忘乎所以、志骄意满。

在这种微妙时刻,他当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把人才推到对手那边去。高柔是陈留人,张邈虽然答应和他合作,毕竟还不是他的辖区。就算是他的辖区,如果不能待人以礼,才智之士也会弃他而去。

“我知道了。”孙策咽下嘴里的糕点,情绪已经平复。袁权也没有再说,换了一个话题。“刚刚接到长安的书信,我姑母要去邺城赴丧,然后会来汝阳老家一趟。如果方便,她还想去豫章看看,也许会在那儿过年。她问我能不能抽出时间,陪她走一遭。”

孙策打量了袁权一眼,有些疑惑。“你姑母一个人?”

袁权笑了。“她没说,不过我听那口气,姑父恐怕是要一起的,只是行程未必完全相同。这是公私皆便,可能是先探探口风。”

孙策也觉得如此。朝廷想试探他的态度,杨彪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在正式宣诏之前,先派杨彪来,和他商量好相关的事宜,达成妥协,避免发生明显的冲突,这是最稳妥的做法。这么做本身就说明朝廷已经认识到了危机,也非常务实,并没有以为大义在手就颐指气使。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了,坏事是没有回头路了。

好在他也没打算回头。

联想到陈王宠的儿女准备去长安,孙策不禁苦笑了一声。朝廷最近动作频频啊。虽然态度比较务实,蒋干也传出朝廷不想撕破脸皮,却不能排除他们会冒险。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有限,朝廷有大义在手,又有幽并凉的士马和益州的财富,万一脑子一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凡事有备无患,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尤其是军队,这时候不能乱。

“你看着处理吧,有什么需要,及时跟我说。”

袁权有些迟疑。“事……倒是有一件,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适。”

“能让你这么为难,看来不是一件小事。”孙策笑出声来。“你自己先想好,觉得适合就说,觉得不合适就暂时不要说,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说。”孙策看向远处。“高柔很快就到。”

袁权考虑了一下,站了起来。“反正也不急,我再考虑一下吧。”

孙策斜睨了她一眼,笑而不语。袁权翻了个白眼,转身下去了。看着她一步步地下了山,孙策暗自叹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执念,聪明如袁权也无法避免。大概是感觉到孙策的目光,袁权走得非常稳重,除了裙摆,身体的其他部分纹丝不动。但即使如此,她的成熟风情还是和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

二十三岁,正是女人最美的时候。

看着袁权消失在树荫中,孙策转身叫来诸葛亮。“孔明,你对浮屠之说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

“说来听听。”

“浮屠之说略近黄老,主旨也是讲清静无为,止欲去杀,其修行之法也近乎方术,区别并不大。只是他们要求更严,要想修成大道,最好是离群索居,别妻去子,听说浮屠的神就是放弃了俗世的荣华富贵,出家修行十余年,最后才修得大道的。浮屠正式传入中原是孝明帝时,据说孝明帝梦见神人,有人说是西方之神,后来派人入天竺求法,带了一些经书回来,在洛阳建白马寺译经。这些经籍很玄妙,一般人不太能懂,只有一部《四十二章经》比较浅显,和《孝经》相似,信浮屠的人大多读那部经文。”

“你读过吗?”

首节上一节944/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