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诱击孙策,为审配报仇为由,撤往中牟,然后会合甄俨,在官渡立阵。如果孙策追击,我们就伏击他,以示所言不虚。如果孙策不追击,我们就顺势解围休整,秋后再战。”
“能行吗?”
郭图冷笑一声:“那些人说要与孙策决战,其实没人有这勇气,只是大言不惭而已,真让他们上阵,没有一个愿出死力的。有这样一个理由,他们不会拒绝。”
袁绍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那我们撤往何处,邺城,还是洛阳?”
第1452章 沮授有奇计
不知什么时候起,洛阳成了一个不祥之地。
黄琬镇洛阳,兵败投降。审配镇洛阳,还没到任就一战而败,被孙策生俘,现在更是被逼得自杀明志。他们一个是闻名天下的名士,朝廷的太尉,一个是冀州屈指可数的名士,领数万冀州精锐,下场都如此凄凉,其他人谁还敢触这个晦气?
别说普通人不敢,就连袁绍本人都有些心虚。郭图心知肚明,他原本还希望袁绍本人镇守洛阳,审配一死,他连提都不敢提了。万一袁绍怀疑他居心不良,让他送死,好让袁谭继位,他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甚至有可能连累袁谭。
“当然是回邺城。”
袁绍沉默着,不置可否,背着手,慢慢地向前走。郭图跟在身后,张郃带着几名大戟士在十几步外不紧不慢地跟着,连脚步都不知不觉的放轻了,生怕干扰袁绍思考。袁绍一路走回中军,出了一些微汗,两腿也有些酸软,脚步变得沉重了许多。他停了下来,抬头看看远处的捕獐山,眉头紧蹙。
“那……洛阳怎么办,就这么让给孙策?”
郭图低下头,看着眼尖,眼神既迷茫又无奈。他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没人敢镇守洛阳。袁绍听不到回应,转头看看郭图,见郭图无奈,不由得苦笑一声,转身入帐。他也清楚眼前的状况,别说郭图,他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镇守洛阳。
见袁绍入帐,郭图松了一口气,正准备转身离开,袁绍又走了出来。“公则,稍候等公与、休若得空,你们一起来,我们再议议。”说完,不等郭图答应,又转身回去了。
郭图微怔,看着晃动的帐门,出了一会神,转身对张郃说了几句,然后弯腰入帐。袁绍仰靠在凭几上,看着顶帐发呆,听到脚步声,他转头看了一眼郭图,欲言又止,沉默了良久,幽幽地一声长叹。
“公则,怎么会变成这样,是我们都老了吗,居然都败在后辈手中?”
郭图苦笑。“主公不必如此,胜负乃兵家常事,虽说后生可畏,但谋大事毕竟还是要老谋深算,不是一时得计即可。想当年项羽灭秦,横扫天下,以霸王自号,不过数年便身首异处,分尸垓下。汉高祖虽屡有挫折,却仆而复起,最终成就帝业……”
袁绍笑了一声,摆摆手,打断了郭图。“公则,我不是泗水亭长,孙策也不是楚国勋贵,你这个比喻不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想要的不是这些安慰之辞,我想要的是真正击败孙策的良策。”
郭图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尴尬地看着袁绍。袁绍坐直了身子,双手抱拳,抵着下巴,充满血丝的眼睛看着面前空处,根本没有注意到郭图的神情。郭图有些诧异。眼前的袁绍虽然鬓有白发,额有皱纹,到处都露出说不出的疲态,神情却有所不同,既陌生,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他略一思索,忽然有些激动起来。他想起来这熟悉感从何而来了。建宁二年,李膺在狱中被拷打致死的消息传到汝阳时,袁绍就是这样的神情。当时的他仿佛被激怒的猛兽,面对口含天宪、倒行逆施的阉党,他明知不敌,却不肯放弃,更不肯妥协,最后做出了再为亡父追行守墓三年,蛰伏待时的决定。
那三年的蛰伏让袁绍褪去青涩,由一个意气风发的贵公子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也让他结交了何颙、许攸等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将袁基、袁术兄弟远远地抛在后面。
难道袁绍经此挫折,不仅没有颓丧,反而像宝刀回炉重炼一样,重现昔日的锋芒?
郭图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希望看到这一幕,但他又不敢奢望,毕竟袁绍已经五十岁了,指望他像弱冠之时一样抛弃既有的一切,选择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未必期望太高。
就算是圣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两人各自出神,大帐里一时安静无比,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袁绍的呼吸悠长,郭图的呼吸急促,截然不同,却又和谐无比。
不知过了多久,沮授和荀衍赶到,打破了这难得的默契。袁绍也恢复了平静,请沮授、荀衍入座,然后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洛阳怎么办?如何才能真正击败孙策?
荀衍很谦虚,看向沮授。沮授抚着胡须,打量着袁绍和郭图,心里有些狐疑。这两人的神情都不太对劲。袁绍有一种最近很难看到的平静,而不久之前,在审配的灵前,袁绍还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模样。郭图看似淡定,但他的眼神中却藏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他们刚刚说了什么?莫非郭图灵光乍现,又给袁绍出了什么好主意,现在要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这样的事郭图没少干,但沮授从来不觉得他那些的所谓的妙计有什么妙可言。
见沮授眼神疑惑,沉吟不语,袁绍咳嗽了一声,再次请计。
沮授收回心神,略作思索。“主公,以退为进,伏击孙策之计,想必公则已经说过,我就不多言了。不过,孙策谨慎,会不会中计,由不得我。”
“没错。我正是想问,若孙策不中计,我们该如何,是留在河南,还是退回河北?”
沮授再次看了袁绍一眼。他现在可以确证,袁绍今天的情绪的确有些不同。他心中一动,忽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本来以为不太可能的机会。他仔细打量了袁绍两眼,咬咬牙,躬身一拜。
“主公,臣有一计,或许可解眼前之困。”
“说来听听。”
“向长安称臣,迎奉天子回京。”
袁绍眉梢微颤,静静地看着沮授,眼神凌厉如剑。过了一会儿,他神色稍缓,目光由沮授脸上挪开,看向荀衍和郭图。荀衍和郭图都很震惊,他们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沮授之前连一点口风都没透露过。见袁绍看过来,脸色平静,看不出是喜是怒,郭图一时踌躇,抚着胡须沉吟不语。荀衍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随即又闭上了嘴巴。
袁绍的眉头再次颤了颤,眼神定在荀衍脸上。“休若,你觉得如何?”
荀衍躲不过,只好躬身施礼。“主公,臣以为……别驾之计可用。”
袁绍又看向郭图。“公则,你意下如何?”
郭图福至心灵,虽说有些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沮授此计甚妙,是解决眼前困局的最佳选择。看袁绍的神情,他已经接受了,只是出于礼貌,要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他连忙说道:“主公,臣亦以为此计甚妙。”
袁绍笑了,起身走到沮授身边,弯下腰,伸手拍拍沮授的肩膀。“公与,你便是我的子房。”
第1453章 嫁祸
严格来说,袁绍已经向朝廷称臣,承认了天子是先帝的血脉,但他一直没把长安朝廷当回事,以诏书自称的事一直没停过,即使被孙策抓住了把柄,他也不在乎。
因为袁绍很自信,长安朝廷不足为虑,孙策也不是他的对手,只要他亲自挥师南下,中原唾手可得。不仅他这么想,审配等人也这么想,所以当长安发生旱灾时,冀州就是一粒粮食也不肯给。沮授多次建议改善与朝廷的关系,借朝廷的名义与孙策对抗,都被袁绍拒绝了。他也找过审配,审配同样不予理会。
时移境迁,如今黄琬兵败投降,审配被俘自杀,洛阳无主,袁绍再无必胜的信心,又不肯坐视孙策将洛阳收入囊中,想来想去,将洛阳交给朝廷竟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袁绍不仅不反对,反而盛赞沮授为张良,不仅郭图觉得刺耳,就连沮授自己都觉得怪怪的。
不过此时此刻,没人会计较这些细节。得到了袁绍的赞同,沮授进一步分析了向朝廷称臣后的安排。首先当然是上请罪疏,为之前的事向朝廷做一个解释,以示诚意;其次是对当前形势做一个说明,当然不能说成是主动发起进攻,只能说是受太尉黄琬之令,奉诏讨贼。原因很简单,孙家父子坐拥三州,这岂是臣子应该做的?逆臣不讨,朝廷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袁绍一听,忍不住赞了两声。他为什么出兵其实并不重要,就算他不解释,朝廷也不敢拿他怎么样,这么说的关键在于阻止朝廷和孙策结盟。此战过后,袁绍只有冀州,对朝廷的威胁已经很小,手握荆豫扬三州的孙家父子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如果想剿灭孙策,必然要倚重袁绍的力量。朝廷如果想绥靖,那就等于自打耳光。
总而言之,这封请罪书名为请罪,其实是嫁祸,把孙策推到火堆上烤。
郭图虽然心里不自在,也不得不承认沮授这一计的确好,至少目前看来如此。他笑了笑。“主公,公与此计甚妙。事不宜迟,可命孔璋(陈琳)做书,若伏击孙策不成,即可以快马上奏朝廷。”
袁绍连连点头,心领神会。计策再好,毕竟是无奈之举。当务之急,还是先考虑伏击孙策的事。如果能重创孙策,谁还理会朝廷?
几个人商议妥当,即由陈琳做表,沮授则去与审英等人沟通,商量撤军的事。情况正如郭图所说,审英等人虽然哭着喊着要为审配报仇,却没人敢真与孙策拼命,听说袁绍要以退为进,伏击孙策,个个举手赞同,没有人有一句异议。
袁绍随即召集众将议事,慷慨激昂了一番,下令撤退。
——
孙策很快收到消息,但他没有立刻追击,只是派出斥候尾随。
他的确取得了几次大胜,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还有很强的反击能力,贸然追击,一旦中伏,很可能会被袁绍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