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后生可畏
杨修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更让赵温觉得丢脸。不过想想神仙亲临在杨修眼里都成了乞丐,他也就释然了。他不过是朝廷的一个使者,做过司空而已,哪能和神仙比呢。遇到孙策、杨修这种君臣,认倒霉吧。
赵温随即想起了马日磾。他听杨修说,马日磾正在赶往洛阳的路上,孙策派马超去迎接了。这待遇可比他当初来平舆强多了,孙策没派人迎他,只是让顾徽在大营外等候,连平舆都没去。
听说马日磾是来赐婚的,应该不会被孙策当作乞丐了吧?
赵温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和杨修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到许县去了一趟,他感慨良多。冯方屯田两年有余,不仅能给自足,还有一些余粮提供给附近的驻军。这一方面得益于颍川良好的耕种条件,另一方面也得力于颍川太守庞山民的政策。庞山民还不到三十岁,因为与孙策的关系一跃而为颍川太守,最初做得很艰难,颍川世家基本没人愿意理他,几年熬下来,居然能这样的成果,让赵温非常意外。
孙策真是敢用人啊,而且用对了。庞山民一个刚刚入仕的年轻人,居然将颍川这种向来号称难治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初期固然有些步履蹒跚,成长的速度却非常惊人,三五年就达到了别人十余年的成就。
来到中军,赵温跟着杨修进了门。孙策正站在院中与几个将领说话,见他们进来,交待了几句,便让将领们退下。
“赵公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看神仙?”
赵温讪讪地笑了两声。原本看神仙是个好事,可是现在看来,这实在有些丢脸。
“怎么样,愿意接受我的建议了吗?”
“将军,你还有粮食吗?”
“那你别管,只要朝廷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算从嘴里抠也得抠点粮食出来。”孙策朗声大笑。
赵温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含糊其辞,说还没决定,还想多看看。孙策也不催他,转而对一脸不高兴的杨修说道:“人很多?”
杨修点了点头。“将军,这个缺口怎么填,我是真没办法了。”
“这个不怪你,我来想办法。”孙策摆摆手,先请赵温到堂上入座,又拉着杨修的肩膀上堂。“德祖,你最近太辛苦了,要不休息几天,趁着秋色正好,出去散散心?”
杨修茫然地看着孙策,不知道孙策想说什么。是嫌他最近的工作不得力吗?
“将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秋收这段时间,你是最忙的一个,连休沐都不能清闲,我是知道的。现在秋收已经结束了,前线的粮食也基本都运到位了,接下来应该没什么特别大的事。你如果想休息一下,我可以放你一个月假,你陪赵公到附近转一转,看看风景,寻幽访胜,换换脑子。”
杨修有些心动。他这段时间的确太忙了,如果能放下公务,休息一段时间,的确是件美事。
“贺公苗刚刚传消息来,他击败了高干,控制了南昌。但豫章还不安定,据堡顽抗的豪强不少。他要统兵出战,缺少一个能坐镇南昌、筹措粮草的人。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让你去豫章做一段时间太守,协助贺公苗稳定豫章。”
“太……太守?”
“不愿意?南昌虽然在江南,可是风景很好的,山清水秀……”
“不不不。”杨修连忙打断了孙策。“将军,我没有嫌弃豫章的意思。豫章是扬州第一大郡,这么重要的位置,我怕我……担不起。”
“担得起,担得起。”孙策连声说道:“你的能力有目共睹,区区一个豫章郡难不住你。之所以调你去豫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里是通往交州的要道……”
赵温坐在一旁,看着孙策和杨修交流豫章的重要性和开通交州的方案,心情有些复杂。杨修今年才多大?好像才二十,又是弘农杨家的人,孙策居然会把豫章郡交给他,简直是荒唐。就算杨修出身四世三公,起点比较高,也不能这么孟浪啊,至少要先让他历一县,或者做一个小郡太守,熟悉一下,哪能一下子就给他这么重的担子。
张昭人到中年,他担任汝南太守都有些勉为其难。杨修再聪明,毕竟年轻,没经验啊。
赵温很为杨修担心,杨修却非常兴奋。起家为太守,而且是豫章这样的大郡,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豫章人口占扬州之半,他这等于和兼管吴会的虞翻并驾齐驱了。豫章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将为他的仕途开一个好头。
“将军,豫章的事容我再考虑一下。”杨修强按心中激动,尽可能不让自己失态。“眼前于吉这件事,我觉得不能简简单单地论个道就结束了。”
“德祖有什么好的建议?”
“不能让那三万人这么离开。”杨修向孙策靠了靠。“有浚仪、睢阳、任城在手,基本可以将战线控制在兖州境内,豫州,特别是汝南有经营的潜力。满伯宁这次清查出了那么多田宅、土地,囤在手里也没什么用,为什么不用来招揽游民?这三万人为什么愿意跟着于吉,难道仅仅是因为于吉是神仙吗?不然,这些人大多是家业残破,无处可依,这才将希望放在神仙身上……”
杨修侃侃而谈。于吉身边这三万多人是慢慢积聚起来的,除了那些纯粹是想观瞻一下神仙风采的人,有不少是破产的百姓,尤以青徐两州的百姓为多。青徐这些年一直在打仗,去年袁熙与田楷争夺青州,又打算进入徐州,在齐国、北海、琅琊三郡反复纠缠,不少百姓因此背井离乡,有的北上辽东,有的南下吴会,现在这些人来了豫州,为什么不把他人留下?
三万多人,就算只有十分之一可用,那也是三千多人。有技术的可以充实到作坊,没技术的可以安排屯田。豫州今年有不少世家逃亡,有的是土地,有的是住宅,甚至有不少庄园都空着,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用,完全可以用来安置这些百姓。到时候从中再挑选一部分少年子弟入郡学,入木学堂,三五年之后,他们就可以派上用场,都是劳动力。
“于吉是神仙,只能给他们带来虚无缥缈的希望,却不能让他们吃上饭。将军如果能让这些流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他们还能不感激将军,不将将军奉若神明?于吉这一路走来,吃掉豫州多少粮?把这些人留下,也能弥补一点损失。”
孙策取出一块令牌,放在杨修手中。“德祖,还是你会算账,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想要谁配合,你直接去联络他们。”
“喏。”杨修接过令牌,躬身领命。
赵温目瞪口呆。你们这些后生胆子也太大了,居然连神仙都算计?
第1207章 拉人
杨修随即调整了粮食供给方案,口粮减半,每人一碗稀粥,一天两次。
来拜神仙的有钱人无所谓,他们反正带了贡献,也不想停留太久,见随身带的酒食差不多了,提前几天离开就是。只要身上有钱,离开这群人几十里就能买到吃的。秋收之后不久,家家多少都有些余粮,整体而言,豫州的粮食并没有紧张到揭不开锅的份上。
可是随于吉而来的穷人就不行了。按理说,原本一天两碗粥也不错,至少比饿死强,可是这一路走来,他们跟着神仙沾光,不仅能吃饱,隔三岔五的还能开点荤,期望值被抬高了,突然又恢复了难民的待遇,很多人意见很大,蠢蠢欲动,又想自力更生。
只可惜杨修没给他们这个机会,不仅附近乡亭严加戒备,阎行、鲁肃率领亲卫骑五千步骑四面围住,准进不准出,擅自离开者,当者抓捕。两条腿的人跑不过四条腿的马,赤手空拳的百姓也不是全副武装的亲卫营将士对手,当一百多人被放翻在地,抓了起来,七八个自以为身手矫健的汉子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没人敢偷鸡摸狗。
感受到了杀气的百姓告到于吉面前。于吉什么也没说,只是将别人贡献给的酒食全部拿出来,平分给众人。这些看起来不少,可是在数以万计的百姓面前依然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平舆的世家相互转告,神仙什么好处也给不了时,于吉也面临着断炊的窘境。
面对愤怒和失望的百姓,于吉盘腿而坐,闭目垂帘,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饿了两天后,杨修在一旁立起了大旗。木学堂招学徒,工坊招工,督农校尉招屯民,各有十余人,立一面大旗,摆几张方案,几个文吏往后面一坐,摆好笔墨纸砚,准备登记,几个文吏举着小旗,依次走过百姓中间,前面一人击斗,后面一个大喊。
“木学堂招学徒啦,包吃包住,月钱一千,踏实肯学,身体健康,十三到十八,乡里不限,男女不限,识字者优先~~~~”
“工坊招工,木工、漆工,陶工、瓦工,包吃包住,多劳多得,一人干活,全家温饱~~~~”
“招募屯民,分配土地,提供住宅,租借耕牛,官四民六,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喊话的都是吐字清晰、声音洪亮的汉子,百姓们听得清楚,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便有人抑制不住好奇心,三五成群的走向心仪的地点。这一路走来,平舆有工坊的事早就口耳相传,不是什么新鲜事。听说是由汝南的世家集资筹办,由袁夫人亲自负责,工坊里的匠人不仅生活安定,还有丰厚的工钱可拿,有一技之长的早就心动了。只是神仙在前,他们没顾得上而已。现在神仙也吃不饱了,他们只能自谋生路。
工坊前很快就聚了一批人,有人登记他们的姓名、乡里,询问他们的技能,然后有人带他们去工坊参观、试工,如果满意,当场录用。
有了试水的,立刻就有了跟风的。先是未成年的少年们怯怯地走到木学堂的招生处,询问招生的要求。几个匠师热情接待,介绍木学堂的学制,提供的条件,将来的出路,又建议他们不要急着下结论,可以先去木学堂参观一下,尝尝木学堂的伙食。
少年们心动不已,请示了家人后,便拉帮结伙的去了。得知木学堂还接收女子,几个少女也鼓起勇气,嘻嘻哈哈的去了。
屯田的招募最顺利,在经过最初的试探后,很快就被围得水泄不通。这些百姓之所以背井离乡就是因为没有土地,或者家乡总是在打仗,无法正常耕作,现在有田分,有地方住,官府还提供耕牛、种子,分配比例还这么良心,谁不想抓住机会。有一技之长的毕竟有限,有力气种地的却数不胜数,来迟了可就没机会了。
负责招募屯民的许虔、孟建忙得满头大汗,却满心喜悦。冬麦即将播种,一下子多了几千劳动力,能多种上千顷土地,对平舆补齐明年的粮食缺口大有好处。只要安排得当,明年春天就能看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