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233节

杨修命人换了新茶,还没说话,先取出一摞报纸扔在荀彧面前。“看看你们做的好事,荆州百姓已经开始骂人了。”

荀彧已经从刘晔的口中知道荆州出了一个新事物叫报纸,但他本人还没看过实物。刘晔手里可能有,但没有提供给他。他打开两份看了看,明白了其中原委,这几份报纸都在最醒目的位置报道了曹操进攻巫县,挑起战争的事,而且言语连及朝廷,有怨诽之嫌,的确不宜公布。

“这就是报纸?”荀彧喝了一口新茶。“是郭奉孝还是张子纲的建议?很有创见啊。”

“都不是。”杨修淡淡地说道:“是印书坊自己的主意。印书的技术公布之后,印书坊遍地开花,生意不好做,就有人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这个也能赚钱?看来荆州的民生真的不错,普通百姓还有闲钱买这东西看。”

“这又不贵,订一个月才一个五铢钱,是人都买得起。”

“噗!”荀彧一口水全喷在报纸上,上面的文字立刻晕开,荀彧连忙用水去擦,一不小心就捅烂了。显然易见,这种纸并不是什么好纸,成本应该不高。可是即便如此,一个月六份报纸才一个钱也太便宜了,有能力订阅的人一定不少。

“这么便宜?”

“成本价而已,能贵到哪儿去。”

“既然无利可图,印坊干嘛要印这东西?”

杨修笑而不语。荀彧随即又明白了。“煽动民意?这是各郡太守府掏钱,还是州里掏钱?”

杨修撇了撇嘴,意味深长的一声轻叹。“荀文若,你和朝廷一样,积习太深,总以旧眼光看新事物,已经跟不上张相的步伐了。别总想着煽动民意好不好?大将军不是党人,不喜欢那一套。”他顿了顿,又道:“谁说报纸便宜就不能赚钱?你以为那些开设印书坊的人都是傻子,专做不赚钱的生意?真要不赚钱,这东西还能这么流行,各县都争着出,险些打起来?”

荀彧茫然不解。他真不清楚这报纸是怎么赚钱的,直到他翻到报纸背面,看到那些宣传新产品的内容,这才灵光一现,恍然大悟。

“是这些在上面刊登产品信息的人给钱?”

杨修笑了,调侃道:“你看,利之所在,不仅人人可为贲诸,还可为良平,又何必张相、郭祭酒?他们才没时间关心这些事呢,他们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忙。”

第190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荀彧云淡风轻,一笑置之。“德祖,大将军真要攻汉中?”

杨修慢腾腾地说道:“不是他要攻,而是不得不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将军一个人盼太平也没用啊。文若兄,你说是不是?”他曲指弹了弹案上的报纸,眼神讥讽。“加上关东的百姓,不知道能不能起点作用。”

荀彧觉得脑仁有点疼。报纸的出现的确出乎他的意料,如果真是这么便宜的话,那不仅读书人能够了解到相关的消息,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孙策大兴教育,号称要让每一户都有一个能识字的人,岂不意味着第一个普通百姓都知道朝廷与孙策的是非恩怨?在争夺民心这一块,孙策的优势一点也不弱于军事上啊。

“德祖,我知道大将军善战,麾下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是襄阳到汉中的路不好走,劳师远征,能有胜算吗?”

“莫非文若兄有什么妙计?你若是迷途知返,大将军可是非常欢迎的。”

荀彧连连摇头。“德祖,我的个人得失无关紧要,数万将士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实在不必。朝廷也并非要和大将军为敌,只是想让大将军知难而退,有所取舍,不要以为有武力就能横行天下。当年项籍败于此,今日大将军以小霸王自号,当有所警省。若久攻汉中不下,甚至损兵折将,岂不可惜?”

杨修摇摇头,垂下了眼皮,有几分失望。“文若兄,我承认,即使是大将军亲自出战,汉中亦不易取,但朝廷以为这样就能让大将军知难而退,未免天真。你若是为天下着想,为朝廷着想,就应当劝天子宁静自守,不要无端生事。你若是为大将军着想,那我代大将军谢过你的美意,可是他听不听,我就不好说了。文若兄有这心情,不如考虑一下大将军取汉中之后,朝廷该怎么办。”

“朝廷?”

“文若兄,如果大将军取了汉中,朝廷还能维持眼前的形势吗?”

荀彧盯着杨修看了一会,有些惋惜。他不觉得孙策真能攻取汉中,真到了那一步,曹操肯定会向朝廷求援。朝廷出面调解,孙策如果还不肯罢手,朝廷或出兵子午谷,或径直出兵武关,总能逼孙策撤兵,维持当前的对峙形势,让孙策徒劳无功。更何况朝廷并不是只安排了曹操一路,袁谭、贾诩都在伺机而动,一旦孙策陷在汉中,他们很可能一哄而上,将孙策撕成碎片。

他不希望看到那样的结局。就目前而言,还是孙策最有希望为天下带来太平。只要他肯退一步,愿意止步于一个权臣。但孙策太年轻了,这些年又走得太顺利,难免自负,凡事习惯于用武力解决。

杨修和孙策一样年轻,也和孙策一样自负,不吃点苦头是不会面对现实的。兵凶战危,纵使孙策百战百胜,也不能保证攻取汉中就一定能胜。为了取汉中,他不得不调武关都尉徐庶参战就是明证。若非汉中难取,他怎么可能更换武关都尉这么重要的人选。

“德祖希望朝廷维持眼前的形势?这是德祖的意思,还是大将军的意思?”

杨修轻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只是眉宇间有些落寞。“是谁的意思都不重要了,反正不可得。”

——

与杨修话不投机,荀彧没有久坐,他带了两份报纸走。坐在马车上,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惊叹于这小小的一卷纸背后蕴含的智慧。

如果真的这么便宜,连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一年要消耗多少纸?别看报纸的幅面不大,可是荆州人口多,仅南阳就有五六十万户,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家购买也足以维持一个纸坊的正常运转。

这些产品的广告又能带来多少利润?产品卖得好,工坊就能生存。工坊能生存,工匠就可以拿到工钱,官府也能收到税。官府有了钱,就能做更多的事,比如供应大军作战。

这真是印书坊自己想出来的主意?荀彧不愿意相信,可是话从杨修嘴里说出来,他又不得不相信。虽然杨修代表大将军府在长安横行霸道,呼风唤雨,搞得天怒人怨,可是他心里清楚,杨修心里是有朝廷的,他并不希望大汉就此终结,他想维持现状。

如果能维持现状,其实也不坏。只可惜天子也好,孙策也罢,他们都不这么想。

荀彧倚着车壁,看着窗外倒退的树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吁——”车夫忽然勒住马,停下了马车。鲍出轻敲车窗。荀彧一惊,回过神来,拉开车窗。鲍出使了个眼神,让到一旁。清脆的马蹄声响起,一个矫健的身影来到马车前,张辽翻身下马,快步赶到车窗前,向荀彧拱手施礼。

“见过令君。”

荀彧连忙还礼,眼中露出喜悦的光芒。“文远,有消息了?”

“尚冠里,西南第一宅。”

荀彧目光微闪,盯着张辽看了一眼。张辽苦笑。“若非令君诚邀,他连长安都不肯来,还请令君体谅。”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张辽躬身退下,翻身上马,带着缇骑向远处去了。荀彧沉吟了片刻,敲敲车壁。

“去尚冠里。”

车夫轻扬马鞭,马车掉头,向尚冠里轻驰而去。

——

邺城。

郭图快步走进中庭。正在堂上与沮授说话的袁谭看见,点头致意,命人为郭图设座。郭图上堂,与沮授见了礼,欣然入座。侍者捧来冰镇的瓜果,郭图却没看一眼,从袖子里取出一卷文书递了过去。

“使君,公与,汉中来的消息,孙策正在襄阳调兵遣将,准备进攻汉中。”

袁谭接过文书,看了一眼便面露喜色。“许公平安到达汉中,我终于可以放心了。”他迅速读了一遍,转手递给沮授,眼神闪了闪,却没说话。文书并不长,沮授很快就读完了,将文书递还给郭图,双手拢在袖中,思索了片刻,重新抬起眼皮。

“长史有什么计划?”

郭图笑了。“公与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吗?”

“机会的确是好机会,但机会毕竟不是现实。”沮授淡淡地说道:“我对吴懿知之甚少,长史对他可有了解?”

郭图抚着胡须,笑容满面。“我倒是见过吴懿数面,略知一二。吴懿亦字子远,是吴匡从子,吴匡被袁公路所杀,这一战,吴懿必全力以赴。他沉毅稳重,是个能做事的人。守汉中数年,之前也曾出兵襄阳,小受挫折后全身而退,对荆州军有一定了解,如今再战,再有许子远相助,攻也许不足,守却绰绰有余。”

首节上一节1233/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