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013节

荀彧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盯着天子看了一会儿,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失礼了。他收回目光,低下头,想了想,重新抬起头时已经恢复了平静。“陛下,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九交不泄是否可通神,臣不敢妄论,就臣所知,即使是修道之人也没有能做到的。臣以为,九为至数,通神乃是房中至高,必非轻易能及。陛下身荷中兴重任,日理万机,焉能如闲云野鹤,一意修行?且老子有语,不求而求,不争而争,陛下着意于道即可,却不必在意是否一定能得道。用意过重,反而不美,陛下岂不念孝桓帝、孝灵帝英年早逝之悲乎?”

天子有些失望,沉默了片刻,又道:“令君,你说这男女平等,将来这女子会不会要像男子娶妻纳妾一样,同时嫁给好几个男子?我总觉得,这男女之事……”即使是灯光下,天子脸上的尴尬也无法掩饰,他强笑了两声,咂了咂嘴,转过头,看向别处。

荀彧心中恍然,不禁心酸不已。这就是孤儿的痛苦,没有父母的引导,很多事都不知道从何着手,尤其是在这个年纪。女子十四,男子十六,肾气盛,天癸至,诸多生理变化,如果没有人引导,会生许多无端恐惧。原本宫里应该有宦官或宫女来辅导,但现在宫里简陋,除了郎官,连侍候的人都没几个,能关心天子生理变化的人一个都没有,就连他潜意识里都把天子当成一个英主,却忘了他首先是一个孩子,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有很多问题却找不到人问。

天子如此,公主也不例外,回头还得做出补救才行。这件事,唯唐夫人最适合。

“陛下,臣疏于考虑,让陛下不安了。”

天子很窘迫。“令君,不是我……”

“陛下不必担心,男**阳,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男子为阳为刚,女子为阴为柔,论气力,男子更强,论持久,女子占优。譬如走路,初行之时,男子当先,若是长达数十里、百里,则女子气力更为悠长。此天地造化,各有所长而已,所以古之贤者才会留下《天下至道谈》这样的典籍,以参齐长短,调和阴阳。”

天子如释重负,默默地点了点头。

“至于这女子像男子娶妻纳妾一般,臣以为不太可能。”

天子奇道:“为何?”

“男婚女嫁,为了是延续血脉,男子施精,女子受孕成胎,乃有儿女。男子施精不过一刻,故一男多女,可使种嗣广布。女子怀胎十月,纵有多夫又有何益?”

天子笑了。“还是令君博学多闻,令人茅塞顿开。有令君在,我心安矣。”

第1630章 内外有别

天子挥了挥手。“天色不早了,令君还是回去休息吧。说起来,你今天还是休沐呢。”

“臣至少还能休息半日,陛下却是没有一天休息的。说起来,还是陛下更辛苦,你也要注意休息。”

“这是我的命。”天子笑了笑,脸上的稚气又被愁容掩住。荀彧看在眼里,心中犯酸,拱了拱手,转身想走,又有些不忍。他向后退了两步,转身正准备走,忽然心中一动,又停住了,慢慢转回身,看了天子一眼。天子拱着手看着他,见荀彧去而复返,不禁有些诧异。

“令君,还有什么事吗?”

“陛下,你还记得秦为什么称秦,汉为什么称汉吗?”

天子眨眨眼睛。“秦是因为发源自天水秦亭,汉是因为高皇帝被项羽封为汉王。”

“陛下所言甚是。当初秦不过是陇右一个部落,与蛮夷杂居,不被中原王朝认同,但秦最后却灭了六国,统一天下。高皇帝先入关中,依约当王,但项羽毁约,高皇帝只能为汉王。汉中本是巴蜀旧地,亦非中原冠盖。”

天子若有所思。“令君,我明白了。蛮夷还是华夏,并不在于地,而在于人。夫子亦曾欲居九夷。”

荀彧点点头,再次躬身告退,转身走了。天子静静地站着,看着荀彧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之中,终于不见。他回想了一下荀彧刚才的话,忽然笑了一声,转过身,背着手,慢慢地向寢宫走去。

荀彧与天子分别,回头经过秘书台,见刘晔站在门前,正看着他,便放慢脚步,走了过去。“子扬,怎么还没休息?”

刘晔叹了一口气。“睡不着啊。令君,进来喝一杯?”

荀彧笑笑,欣然答应,跟着刘晔走进门。案上摆好了酒食,酒已经温好,散着酒香。荀彧看在眼中,笑而不语。两人入座,刘晔举杯,喝了两杯,刘晔打量着荀彧,说道:“令君,恕我冒昧,我有一个问题,忍了很久了。”

荀彧心里有点虚,连忙说道:“什么问题?”

“令君觉得形势很乐观吗?”

“不乐观。”

“既然不乐观,为什么令君还能这么从容?”刘晔轻轻放下酒杯。“恕我直言,我从令君的脸上看不到一点紧张。”

荀彧将酒杯端到嘴边,呷了一口,有滋有味的品了品,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紧张有用吗?”

刘晔沉吟良久,一声轻叹。“令君说得对,紧张也没什么用。不过我还是做不到令君这么洒脱。一想到眼前的形势,我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不喝两杯,我怕我会睡不着。我想陛下也差不多。”

荀彧的嘴角挑起一抹浅笑。看到刘晔站在门外等他,他就猜到了刘晔的心思。“你说得没错,陛下也有些不安,所以我和他多说了几句。子扬有兴趣听吗?”

“如果方便的话,乐意之至。”

“子扬不安,是因为当前形势严峻,孙策已然坐大,而且步步为营,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机会。眼下唯一的机会就是征服凉州,以凉州为精骑锐卒出关,击破孙策,才有机会中兴大汉。你我都清楚,陛下也清楚,这是铤而走险,成功的机率非常小,无异于豪赌,所以焦虑不安。”

刘晔点点头,却什么也没说,等着荀彧往下说。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大汉也许真的天命已尽,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中兴都只是一场秋梦?”

刘晔沉默不语。他的确有这样的疑问,但是他却不能宣诸于口,即使是当着荀彧的面。一是不想留下话柄,二是他生怕话一出口,他就真的坚持不住了。

“我们都知道有这个可能,却不愿意相信,所以你们都精疲力尽。”荀彧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刘晔见状,连忙提起酒壶,又给荀彧添了一杯。“令君相信了?”

“我相信,所以我觉得尽力就好,不必考虑太多成功不成功的事。如果成功了,固然是幸事。万一失败了,我也能接受。我已经努力过了,就没必要有遗憾。”

刘晔吁了一口气,苦笑道:“还是令君洒脱,有出尘之气,我望尘莫及。”

荀彧也不辩解,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退一步又何妨?我们已经从洛阳退到了关中,如果有必要,退到陇右又如何?又或者,退到汉中,退到成都,也不是不可以。”

刘晔微怔。“退到汉中?”

荀彧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刘晔也没有再问。他已经明白了荀彧的意思。退到陇右很容易理解。天子要西征,关中有可能生乱不保,到时候天子就只能流落凉州的蛮夷之地。可是退往汉中则不同,那是主动放弃,只图自保,不再奢望中兴了。汉中也好,益州也罢,都只适合乱世割据,一旦中原安定,必然会用兵巴蜀。巴蜀有地利,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毕竟不能和中原抗衡,只要中原王朝下定决心,不惜代价,一定可以越过关山险阻,攻克巴蜀。

公孙述就是最近的例子。比起公孙述,他们还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劣势,他们都是关东人,之所以赶到长安来,支持天子,是希望有朝一日大汉能够中兴,他们能成为中兴之臣,荣归故里。如果天子只想着在益州苟活,还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

荀彧这个主意说得好是有备无患,说得不好,那就是对人心的最后一击,最多再为大汉延续几十年的光阴,聊以安慰罢了。荀彧当然无所谓,可进可退,他们弟兄分投各方,朝廷倒了,荀家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孙策麾下有那么多颍川人,届时荀彧就算不能位居三公,二千石绰绰有余。

可是别人没有这样的条件。

两人沉默了片刻,刘晔强笑道:“我听说令君和张纮有过约定,听令君这意思,是准备认输了?”

荀彧笑笑。“胜负未定,何来认输?我只是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可以放弃的,又有哪些是不可放弃的。至于我和张子纲先生的约定,那不过是一时意气。天下又岂是我和他二人能决定的?就算可以由某个人决定,那也是陛下和孙策,不是我和他。如果上苍保佑,陛下中兴大汉,我不会以为这就是我的功劳。如果孙策最后得了天下,我想张子纲先生也不会自居其功,认为他就是胜利者。”

刘晔笑了,再次举起杯,向荀彧敬酒。荀彧微微一笑,看了刘晔一眼,也举起了酒杯。

——

楼船停靠在码头,整装待发。

孙策挽着周瑜的手臂,拍拍他的手,又看看不远处正和麋兰、尹姁说话的蔡琰。“公瑾,荆州的军事就交给你了。你不要有顾忌,能造多大声势就造多大声势,反正子纲先生也说了,一年三十亿出得起。”

周瑜笑着点点头。“将军放心,我会适可而止。若朝廷派一将率偏师而来,我为将军破之。若朝廷全力以赴,我守住南阳,以待将军亲至。”

孙策嘿嘿笑了两声。“我倒是希望朝廷有这么大的魄力。天子要是真敢来,你在前面拒敌,我在吴郡筹集粮草,集五州之力,和他一决高下,干脆把这破罐子打烂了再说。只可惜,我觉得他没这胆气。”

首节上一节1013/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