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中原不姓朱,恐怕就是他郑成功,当年想的也是想让这天下姓他朱成功的“朱”吧!
“他朱明忠想陷害是我杀的永历!”
不等许云程回答,李子渊便继续说道。
“哼哼,这天下,孤欲取之便可取之,又何需毒杀永历?况且,孤又何需要杀他,留他一条命,让他禅位于孤,岂不正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说出这番话后,李子渊盯着许云程,见他一直沉默不语,便又继续说道。
“若是皇上身故,孤以朱效铰为帝如何?”
朱效铰是李子渊入山西后寻得宗室,是高皇帝二十一子代王朱模的后人,不过其是旁系远支,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数。以其为帝不用问都知道,李子渊想要干什么,他是想让那朱效铰为汉献帝,让其把大明的江山禅让予他李子渊。
对于大王的这个想法,许云程自然知道,甚至在进入山西的时候,之所以刻意找寻宗室,表面上是为了“善待宗室”,实际上也正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让那些个宗室派上用场。
至于派上什么样的用场,可以当一面旗,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让其禅让皇位。其实,大家都是这么干,要不然,为何各位藩王都会供养少则数位,多则十数位宗室亲支,虽说那些个宗室有远有近,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借其血脉一用。
现在,李子渊把一切都挑开了,甚至急不可待的丢出了这么一个宗室来,让许云程不禁有些犹豫不决。毕竟,就他看来,尽管他支持大王取而代之,可是他同样也知道,现在时机并不成熟。
“大王”
沉吟片刻,许云程看着李子渊,用力一咬牙,然后说道
第132章 王心(第一更,求支持)
“大王,若是洪承畴愿降,李国英再降,大王可有六成胜算,若是郑家再陷内乱的,大王可有八成胜算!”
人这一辈子,总会说出一些违心之语,同样也会错过许多机会。对于一生钻营帝王术的许云程而言,他知道眼下,或许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甚至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会怎么样?
许云程不敢去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会从此之后失去大王的宠信,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大王已经无路可退了!
永历突然暴病身亡!
此事一但传出,大王势必为天下人所指,到那时,大王又有何退路可言?于天下人眼中,不过只是一弑君之人,与其如此,还不如登基为帝,如此,反倒可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就像李世民一样,即使是他杀兄篡位,于史书上也不妨碍他为一代名君。而读书人亦是念其伟业,何人曾言其得位不正?
所谓的得位最正,不过只是用来哄骗黄口小儿罢了。
“所以,大王,以臣之见,无需行以禅让!”
一出口,许云程便直截了当的说道。
“若是行以禅让,反倒是落了下乘,大王今日驱逐鞑虏,恢复中国,所立之功业不逊朱洪武,那朱洪武又岂曾寻得宋朝宗室,让其禅让?况且,即使是行以禅让,这天下愚人又岂会愿意相信大王之清白?与其如此,不若干脆利落,直接登基为帝,至于那朱由榔其无帝王之气,自然是无福消受!如今身死,也实是理当当然!”
若是说脸皮厚,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许云程了,不过他这么一说,反倒是句句说到了李子渊的心坎里头。
得位不正。
这是一个心病。可被许云程这般一说,可不是嘛,他朱洪武是得位最正,他为何就不能是?
见大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许云程又解释道。
“大王,现在可为大王之敌者,唯有朱淮,若是大王收降西南数十万清军,向南可威慑晋藩令其不敢轻举妄动,向北,可扫荡江北、山东,断朱氏之后路,如此天下自可平定”
不等许云程的心里生出诸葛亮的想法,李子渊便打断他的话问道。
“孤若为帝,朱淮、李晋、郑闽,是否也会自立为帝?”
现在,李子渊反而平静了下来,再也不去想什么如何辩白,心知即便是长一百张嘴也无法让天下人相信的他,反倒是没有了顾忌。或许,也正因如此,才坚定了他想要当皇帝的念头。
“若是孤请诸藩划界而治,各自为帝,不知”
“大王,此事绝无可能!”
摇着头,许云程断然说道。
“若是大王自立为帝,诸藩也有可能自立,待将来互相逐鹿中原,若是大王一味示弱于他人,绝非长久之计,臣以为,大王若意自立,断无相让他之理,况且,即便是大王相让,朱淮,李晋又岂会知难而退?”
这天下从来没有相让的道理,李子渊当然很清楚,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是想争取一些时间,而许云程的回答,让他的眉头一锁,长叹道。
“其实朱由榔为何人所杀,孤并不在乎,只是”
眉头猛然一拧,李子渊盯着远处说道。
“有人却欲这般陷害于孤,他以为如此这般,孤就是作茧自缚,好,好孤非得当上这皇上让他看看,看看孤是如何为帝!”
是谁加害皇上?
现在李子渊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答案,他相信只有那个人能够做到这一切,天下也只有那个人会做。因为这对他最为有利。
“大王,现在,皇上到底所患何病,或是为何人所害并不重要!”
见大王这副怒形于色的模样,许云程于一旁提醒道。
“现在,最要紧的是绝不能让这个消息传出去,臣以为,现在,非但要宫门紧闭,而且”
压低声音,许云程看着似乎已经打定主意,想要自立为帝的大王。
“任何消息绝不能走露出去”
盯着大王,许云程又强调道。
“还有,就是大王必须要进宫去见一见皇上,现在,皇上的病情,关系甚多!”
许云程的建议引得李子渊一阵赞同,他立即点头说道。
“正是,正是如此,明日,明日孤便进宫去见朱由榔!”
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大明的皇帝!
又一次见到大明的皇帝时,金之俊的心情显得极为复杂,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受四代大明皇帝之恩,皇恩不可不谓之浩荡,而他是怎么回报大明的呢?
顺来降顺,清来降清,楚来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