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738节

随后,他就带着公主藏身于民宅之中,直到公主的身体稍好之后,才带着公主南下,再然后

就那么凝视着午门,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石磊那张本身颇为肃穆的神情中挤出一丝微笑,他不但保住了公主,而且还为公主找到了合适的人家。如此,便无愧于先皇了!

行走在京城的街头,石磊总是会打量着周围,他总想从路人中找到一些故友,他知道,在满清入关之后,他曾的一些同僚,他们中有的人进了满清皇帝的鸾仪卫,也有的成了沿街叫卖的商贩,也有人和他一样隐姓埋名。

他们又在什么地方?

没有人知道,终于,他来到了悯忠寺,这悯忠寺是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跨海东征中死难的将士,在幽州城内建一座寺庙。寺还没有建成,李世民去世了。经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降诏后,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建成,命名为“悯忠寺”。历经51年建成的悯忠寺规模宏大,寺内建有一座高阁,名为悯忠阁,有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来描述它的高大。只不过这座高阁在明朝以前就不复存在了,唐时那个老悯忠寺只留下了几块断碑,在正统七年重建之后改叫崇福寺,但最终又败废。

又一次来到崇福寺的时候,石磊发现这崇福寺的香火比过去更旺了一些,这个变化让石磊的眉头微微一皱,不过他还是不露声色的进了寺,礼了佛,挂单留宿于寺中。

当天晚上,在寺中的那棵海棠树下,石磊在多年前曾经将一个东西埋于地下,十几年过去了,也许那木盒早已经腐烂,但是盒中的东西应该完好无损。

可是在石磊按照当年留的记号挖下去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木盒中不见了!

东西在那!

他看到了走廊中站着一个和尚,那和尚看着他,他看着和尚。

“黄提督!”

惊诧的看着那个有些面熟的和尚,石磊猛然握住手中的刀柄。这个和尚不是其它人,正是街道房提督黄涪,他怎么削发为僧了?

“石施主!”

只手行礼时黄涪垂眉道。

“贫僧法号弘名,俗家之名久不用矣。”

“东西在你那!”

石磊的声音低沉,目中闪过一道历色。

立于廊中的弘名抬眉看着石磊,并没有回答他,而是对他说道。

“施主,请随我来。”

跟在黄涪的身后,石磊想了很多,他甚至已经下定决心,如果黄涪不把东西交出来,他就会把在锦衣卫中所学,全都用在这人的身上,那怕他是个和尚。

现在,石磊甚至都后悔了,为什么在来京师的时候,没有先与京师的情报站联络,不过还好,只要他发出信号,随他一同进京的下属就会赶过来。

两人来到了寺后院,借着幽冷的月光,石磊看到这后院有一排墓碑,为什么来这?而这些墓碑上为何无字?

看着一排无字碑,石磊的目光中尽是疑惑。

“这是南镇抚司堂上指挥李若琏之墓分守崇门,城破后自杀殉国!”

黄涪的声音不大,语气低沉,在介绍着墓碑下的埋着的主人时,他会用衣袖擦去墓碑上的灰尘。

“这是千户高彩,与儿子杀掉全家后自杀这是”

一个又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传入石磊的耳中,他看着这无字碑,似乎明白了,这里埋的都是以身殉国同僚。

“这”

“当年京师为贼所陷,不知多少弟兄同僚身死贼手,某之所以苟且偷生,等京城内平静了,我要去各个城门,去替他们去收尸,他们为国而死,总得有个人为他们收尸吧。”

黄涪的语气依然很低沉且平静,在他的身上石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那个锦衣卫提督的气息,反而似老僧一般。

“这”

看着这院中的几十个墓碑,石磊反问道。

“为何选择这?”

抬起头,看着石磊,黄涪反问道。

“石百户当初为何选择这里?”

黄涪的问题,让石磊一阵沉默,他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是悯忠寺。

“悯忠寺!”

点点头,黄涪低声说道。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跨海东征中死难的将士特意于此修建,贫僧之所以选择这里,只是想悯忠,悯忠,想来,能归于此地,也能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已安慰了。”

悯忠!

略点下头,石磊颇为感慨的说道。

“千户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

石磊看了一眼这寺院,想到那些为国尽中的同僚能够埋身于此,于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吧!

“当年,你进城时,是不是为了想护送皇上出城?”

黄涪盯着石磊问道,他知道眼前的这个石百户曾混于闯贼营中,他入城自然是为了护送皇上。

“在下进入宫中的时候,并没有找到皇上。”

石磊点头道。

“若不然,在下必定护皇上周全!”

即便是直到现在,石磊在很多时候,都会去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年他能提前几个时辰进入宫中,那又将是什么样的结果?

无论如何,断然不会是今天这个结果。

“石百户有心了!”

当年降得降、死得死、逃得逃,又有几个人心里还念着皇上,念着他们食君之禄就要为君分忧?

首节上一节738/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