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暗自恼着,眉头紧锁朱明忠并没有因为李德才的出逃而恼火,反倒是心恼着王士元的没有城府,难怪最后会落得被康熙小儿灭门的下场。
“至于李德才”
沉思片刻,最后朱明忠还是叹了口气。
“还是让四石去办吧!”
至于石磊会怎么去办,并不明朱明忠需要考虑的,有些事情,只需要略微点一下,他自然知道如何去办。
接下来的几天中,作为经略使的朱明忠自然在扬州这个财赋重地,接见宴请那些盐商,大有一副与民亲善的样子,至于那些盐商们,自然也不知道那刀子已经落到了他们的身上,甚至直到朱明忠离开扬州的时候,那些刚借助忠义军的钢刀夺得市场的盐商们,对朱明忠仍然是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另一柄钢刀已经落到了他们的身上。
不管那一日与经略的表演得如何,但是对于郑侠如来说,他虽说是官员,可同样也是个商人,作为商人,他必须要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几乎是从那天在得到了经略的吩咐之后,他便开始着手布置一切。
就在经略使走过没有几日,同时,一个消息开始在扬州不胫而走,那就是去年晋籍盐商被抄没之后,“纲册”混乱、盐引混乱,所以盐运衙门准备重立“纲册”。
作为陕商总会的会长邱云程当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中疑虑大起,虽说那日经略未曾提及此事,但这种事情谁都保不准,毕竟晋商的脑袋还在那里挂着,不过尽管有些担心将来,但是他仍然按兵不动。在他眼里,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要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先探听到消息。
不过几日的功夫,从盐运使衙门里那里传来的消息,让他终于有些动摇了。
“你再说一遍,衙门里当真准备重立纲册?”
站在他面前的心腹方得财连连点头说道。
“对,昨天那位爷喝醉了酒,亲口讲的。他还说,半点风声也不能透出去!这次重立纲册,与往年不同,因为扬州盐课关系军国大入土,所以为了避免发生混乱,以其手中原有的纲册为主,但是这个引额肯定是要进行调整。”
重立纲册对于扬州的盐商来说,从来都是一次洗牌,也是官府借机捞银子的机会,但那是平常,毕竟每次重立纲册,都会导致盐课锐减。而这纲册是成为专商的根本,对于各家各户来说,纲册从来都是如命根子一般。
邱云程沉思起来,对方得财说道。
“你再去打呼一下,务必把消息弄实了,不要怕花银子!先从帐房支五千不,一万两!”
方得财应声离去,过了几个时辰回来的他,一进屋便见到邱云程站在那里沉思,神情异常严峻。方得财有些紧张说道。
“东家,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这次咱们陕商恐怕真不一定能占着什么便宜!”邱云程久久沉思不语,他自然知道这陕商为什么占不到便宜,谁让现在的盐运使是江南人?
方得财随后又继续说道。
“万一那些个江南籍的联起了手来”
突然邱云程又站了想了许久,哈哈大笑道:
“假的!”
东家的话,让方得财的脸色勃然一变。
又想了一会,邱云程才回过头来,脸色显得很是阴沉。
“哼哼,他郑士介看似因为自己身为盐运使退出了盐行,可别忘了,他去年可是借把少没晋商的那些引岸纲册都改成了不记名的,他转手把自己的那份纲册上交了,可去年不纪名的纲册最大的赢家是谁?是汪一培,那是他的儿女庆家,他明面是转了出去,可实际上,却仍然在他手里,他郑士介虽是官可却也是商人!”
东家的话,让方得财越发惊讶起来。
“可,可若是这个消息是假的,他为什么会放出这个消息?”
邱云程冷冷一笑,说道:
“这就是你不知人了!只有这样,他郑士介才能让外头方寸大乱!现在我问你,这郑士介为什么非得这个时候放出这个消息?要知道经略这边才刚走,经略可是刚说过,这盐课是军国要事,他怎么偏偏放出了这个消息?”
方得财想一想,然后说道。
“莫非他郑士介要调任?”
邱云程轻轻的点头说道:
“对!他郑士介定是要调任了,这盐运使可是天下皆知的肥差,经略又岂可能让他当上两年,我估计他就是想放出这个风声,无非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让我们大家伙都乱了方寸的时候,再乘机吃吓咱们的“纲册”,他郑士介总归还是个商人!”
多年来的规矩一直都是如此,盐运使一年一任,除非是特例,肯定不会让其任上两年,这两年的盐运使,不知得是多得恩宠,在邱云程看来,他郑士介还没有这个能耐。
这会方得财总算是有点明白过来了。
“东家,你的意思是,到时候会有把这个“纲册”给卖掉?”
“若是重立了,不卖,难不成烂在手里头?”
邱云程哼了一声,然后说道:
“不过老爷我是定不会上钩。原本只想着他郑士介临了的时候,会干什么,只是没想到,他临了了会给我来了这一招!”
听着东家的话,方得财立即跷起大拇指说道:
“东家高明,那咱们不理他!”
邱云程却摇摇头,说道:
“不,不是不能理他,咱们也要趁此机会,想办法捞点什么,毕竟,要知道,这姓郑的是个商人,他肯定还有下着旗。”
方得财想了想,突然又有些犹豫的说道:
“东家,我已经仔细着人查探过了,这重立纲册的事,确实从清河那边有消息传了过来。”
邱云程心中一震,沉吟半晌后果断道:
“派可靠机灵的伙计连夜去清河探消息!快,千万不能耽误了!”
听着东家的的吩咐,方得财赶紧离开了。
又过了几日,在市面上开始传出要重立“纲册”的时候,方得财再一次来禀报道:
“东家,现在市场上消息已经传开了,现在这纲册的价格一直劲的往下掉!”
他口中的纲册是晋商的那批不记名“纲册”,任何人只要拿到“纲册”就能成为盐商。
方得财的话,让邱云程先是一愣,然后说:
“看透了吗?真的掉了,还是假的掉了?”
方得财想了一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