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228节

作为全军主帅的郑成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毕竟铁人军是他麾下唯一的陆战主力。

“唉,难啊!”

心叹口气,郑成功的眉间闪动着些许无奈,甚至颇有些无奈的摇头轻叹着,而立在王爷身边甘辉,听着王爷的这声轻叹后,便出言询问道。

“王爷可是还在心烦江北之事?”

郑成功点点头。

“江北局势如此,又如何能不担心,”

摇头轻叹着,郑成功继续说道。

“成仁于清河领江北两府之地,可为南京之屏障,清虏如欲进犯南京,必先败以成仁方才能无后顾之忧南犯江南,若是成仁于江北兵败,到时候”

尽管对于郑家的水军极为自负,相信清军绝不可能渡过长江,但若是说没有丝毫担心,恐怕郑成功自己也无法相信。

“到时候,恐怕这长江上又将是一场血战!”

发出这声叹息之后,郑成功继续感叹道。

“在北伐之前,本王只想着如何能打下南京,告慰高祖在天之灵,可这打下南京之后,反倒再也睡不踏实了,本王是”

是怕!

是担心!

是担心稍有失误从而使得这恢复大明江山自此成为泡影,进而成为大明的罪人!

“目下,本王总有太多的顾虑,总是患得患失,唯恐因本王之过失,令北伐前功尽弃”

“王爷何需如此?”

甘辉立即大声说道。

“且不说清虏无水军相助,不可能渡过长江,便是能过长江,又岂是我铁人军的对手?再则,成仁长于练兵,当初于江阴所练忠义军不过月余便又成军,而今日其于江北募灶丁六万,练六万新军,虽说兵力尚不及达素,可成仁悍勇,又岂是达素所能相比?”

如果说通济门血战成就了什么?恐怕就是朱明忠的悍勇之名,郑成功麾下敢于身先士卒与敌撕杀的将领很多,但是像朱明忠一般悍勇的却极为少见,原因无他,只是因为通济门置之死地的决然,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

“一夫用命百夫难挡,当初忠义军于通济血,可谓是上行下效,无用悍勇难当的,若是今日江北忠义军,能如同当初通济门一半悍勇,恐怕达素别说的是夺下江北了,恐怕就是想要保住命,也是运气使然”

尽管对于那些灶丁的情况,甘辉并不了解,但是在他看来,这朱明忠练兵有那么几分本事,现在只要他在江北能如样练出兵来,这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江北了。

“你不懂!”

摇摇头,郑成功看着远处,轻声道出了他的担心。

“练兵贵精不贵多,区区数千人,可练成精锐,于战场上亦可操之如臂膀,但是若是同时操练数万人,又岂能全都练成精锐?操之如臂膀?”

行军打仗多年的郑成功,对于练兵、用兵自然有他的一番见解,自然也知道,兵多兵少之间的区别,到最后他又是一叹。

“唉,若本王不派兵北上的话,成仁那边不知又会作何想啊!”

第75章 奸商(第二更,求月票)

夜幕降临之后,扬州城内显得有几分静寂。在暮色笼罩的城中,偶尔可以看到腰挎大刀巡逻的兵卒,这恐怕是现在扬州与往年最大的不同,这些守城的忠义军兵卒不仅用于守城,同样也用于维持秩序。

尽管按照守城的规定,子时之后全城才会夜禁。便往往人们为了避免犯了夜禁,所以往往会早早的赶回家中,以至于这不过只是亥时将至,这街上便不见什么路人了,不过虽是夜禁,这城内大宅所处的街前依然点着油灯,这些油灯大抵上都是由住于此街的富户自行设立,这也使得这些许灯光成为城中少有的亮处。

悬于灯杆上的灯笼被风轻轻吹动,那引起灯笼上都写着”张”字,提醒着从此路过的人们,这灯是张家的灯、油是张家的油,街坊们能不用走夜路,需知道感张家的恩,而这正是富户们设以路灯的原因。

虽说亥时已过,可是在张家宅内花厅,却依然是灯火通明,在这花厅内,几名扬州本地的盐商似乎正在那里讨论着什么,但那表情无不是一副神彩飞扬状。

“这内大臣达将军已经兵至徐州,不日便会取清河、复江北,你我的这总算是熬得云开见月明啊!”

在张原平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想的、念的皆是什么时候,这扬州才能重归大清国的治下,而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落入海贼之手。

“可不是,这达将军可真是的,若是能早来几日,不定咱们还能省下二十万两银子哩”

说话的是范成勤,身为晋商的他,是范家的远房,在扬州像他这样的与八大皇商家里沾着亲带着故的倒也常见。这会他口中的所说的二十万两,是那盐运衙门刚刚借口勒索的军需,虽说有些心甘情不愿,可是面对”强权”却不得不低头,纷纷凑出了这笔劳军的银子来。

“省钱?能省得了吗?”

陆传逢看着范成勤冷笑道。

“你以为这海贼据城咱们得掏银子,这达大人来了,咱们就能省得掉银子,瞧瞧你们头上的头发,辫子呢?”

陆传逢的反问,让众人无不是周身一颤,那辫子早就剪去了,现在一个个的头上都已经长出了近寸长的头发。至于那金钱鼠尾却没了影子,原因无他,那位郑大人可不让他们留辫子啊!

“这,这不都是海贼逼的嘛,达大人到时候定会体谅大家的,再说”

说着话,范成勤便朝张原平看去。

“达大人与范家交好,又岂会追究这些!”

“这可不一定!”

张原平直接摇头道。

“满洲人个个真性情,没准真会以我等剪辫为罪,到时候追究起来,达大人不问其它,只问我等之过,到时又该如何交待!”

这一声如何交待,让花厅的众人脸色无不是一变,在片刻的惊慌失措之后,习惯于同官员打交道的众人还是立即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法子拿银子。不过只是片刻功夫,一张纸上便已经落下了不下100万两银子来,这些银子都是他们用来劳军的银子,至于有多少会被达素用来劳军,他们不关心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银子到了达大人那里,他们的性命、身家总能保得住。

在商量好一件事后,自然的他们又开始商量起另一件事来,至于这件事则又担着些许风险,虽说有风险,但最终他们还是达成了共识,毕竟,他们的身家就在扬州。如果大军攻城的话,到时候,兵乱之下即便是他们出了银子,也不一定能于乱兵的手中保住身家,也正因如此,如何把城献出去,便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

有时候,事情看起来复杂,可实施起来倒也不见得有多么复杂的,在这些人看来,到时无非就是使银子的事情,只要使出足够的银子,自然能保住这扬州城。

“此事便就这么定下了,到时候,只待清河捷报传来,这扬州城内不过区区数百海贼,那姓郑的又岂不知道大势已去,只要咱们晓之以道理,他郑侠如又岂不知保住身家性命”

几乎所有人都不怀疑到时候郑侠如会投降,因为郑侠如是商人,他上一次是投机取巧,这一次未尝不会如此。

“原公所言极是,此事便就这么定下了,到时,这扬州能保得下来,原公可是第一功臣!到时候原公可就是扬州十万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什么名不名的,张某不在乎,只是这扬州天堂之地,不能再毁于兵火了!”

张原平的感叹声中,尽是对往日的可惜,虽说已经过去十几年,可是这扬州却仍不比当年啊!

首节上一节228/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