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332节

“不过接受属国这样的大事在下可做不了主,我只是驻埃及公使,不过我可以将教会的决定转呈国内,最终朝廷会作出决定。”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安帕利连连说道。

其实教会之所以会作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讨论,现在更是直接绕开了亚历山大等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土耳其,土耳其人正在平定发生在巴尔干等地的起义,一但他们腾出手来,可以想象的是,他们必定会再次派军进入埃及。

埃及或许可以击败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土耳其人的进攻,但是却不可能有持续不断的击败土耳其人,毕竟,埃及的人口是有限的,不过只有三百多万人,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科普特人,战争进行到最后,即便是科普特人赢得了战役,也会输掉战争。

所以,教会的内部争论最终达成了一致向大明称臣,换取大明的保护,然后在大明有斡旋下,与土耳其人进行和谈。全世界,只有大明能迫使土耳其人坐到谈判桌上。

所以,安帕利主动提出向大明称臣。而在称臣的问题上,教会已经考虑的非常清楚,可以在加冕与册封之间寻找一个共同点,然后双方经过谈判,在保证科普特都会对国王的加冕合法性的同时,再保证大明皇帝册封的权威。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的谈判,而安帕利也曾考虑过天朝可能会拒绝,现在从公使的回答来看,他相信正像最初的猜测那样,天朝不会直接拒绝,毕竟,对于天朝而言,天朝的尊严令他们不会拒绝小国的称臣,只要天朝依然是天朝,那么称臣一事就绝对有希望。

打了一年多的交道,安帕利已经自认为非常了解天朝,了解天朝的游戏规则,他看着面前的这位公使,又一次强调道。

“请公使不要怀疑埃及上下的慕化之心!”

眼看着副相一副“慕化”模样,丁鹏杰压低了声音向其进言道。

“阁下,在下知道埃及上下对天朝的仰慕。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作为您的朋友,我想善意地给您一些建议。”

“当然,我的朋友,如果有什么建议您尽管直言。”

安帕利直接了当的说道。

“那我就多言几句了。”

丁鹏杰缓声说道。

“依在下看来埃及选择向天朝称臣,这自然是一件好事,而且相信天朝从不曾拒绝外邦的慕化之心,但在看来,此议应该有由埃及国王提出更为妥当。”

经他这么一提醒,安帕利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凝固了,片刻后,他才说道。

“之所以由我提出是因为在埃及王国中,我代表着教会,而且国王陛下的出身于大明皇室的身份,也使其并不适合提出这一要求,所以教会希望能够以教会出面呈请大明,转达我们希望称臣的意愿。”

这个理由骗鬼哪!

恐怕没有任何人会相信!

丁鹏杰当然也不会相信,他甚至从安帕利这位副相提出的要求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教会与王家存在一定的分歧。

这还真让丁鹏杰猜对了,代表教会的安帕利与代表世俗力量的亚历山大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分歧,尤其是在宗教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一直很大,但是双方都明白埃及需要大明的支持,所以教会才会在称臣的问题上作出让步。

“当然,教会的考虑无疑是妥当的,”

丁鹏杰笑着说道。

“所以,我觉得,如果教会想要有这一考虑的话,应该首先在埃及内部达成共识,然后再派出使团,向大明提出请求,您觉得的呢?”

“阁下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派出使团提出呈请,大明就会接受吗?”

“怎么说呢?”

丁鹏杰的话声稍顿,然后说道。

“我想埃及的第一步,应该是首先表现出自己的慕化之心。”

第349章 遣明(第一更,求支持)

慕化之心!

其说,也就是“慕华之心”。

倾慕华夏。

对于汉人来说,几千年来,作为世界中心的他们,早就习惯了番邦蛮夷对华夏明的倾慕。也正是这种倾慕,才使得他们拥有发自内心的骄傲。

在沿海的各个港口,一艘艘满载的商船,满载着从辽东、朝鲜、倭国乃至南洋运来的各种货物,大明的布匹、茶叶等商品也是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尽管现在对朝鲜、日本的贸易仍然有商会垄断,然而随着南洋以及西洋贸易的兴盛,大明海上贸易越来越兴盛,现在的大明更像是一个海上的马车夫,将大明的商品运往世界的同时,再将世界各国的商品运往大明,满足大明日益增长的需要。

大明的港口永远都是繁忙的,无论是任何时期,位于长江口的吴凇港,更是诸多港口之中最繁忙一座。当一艘商船驶入吴淞口的时候,船上一群穿着阿拉伯式黑色长袍的客人无不是发出由衷的惊叹。

“我的上帝,我敢打赌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威尼斯在她的面前也要黯然失色。”

船头上的青年面对着吴淞口停泊着的数以千百计的船只,激动地赞叹道。

“那是当然。这里是连接大明内陆运河与海洋的枢纽。一路逆流而上,就可以抵达天朝的留都南京,长江是天朝最长的河流,通过与长江连接的河流,可以连接天朝一半的省份。所以,吴淞口才是天朝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看着身边那些神情惊愕的埃及青年,船长微笑着指引道。

“斯帕克,南京距离中都远吗?”

一个青年有些好奇地问道。

“并不远,中都在离这几百里的北方。”

斯帕克一边解释,一边指了指着江面上正喷吐着烟雾的轮船说道。

“米亚,你看,那就是蒸汽轮船,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

“我的上帝啊,它真的没有帆,真的只需要有煤有水,就可以航行了吗?这可真是神迹。”

米亚和朋友们惊讶的看着那艘蒸汽船。

他们是埃及派往大明留学的学生,在埃及独立后,科普特人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是奥斯曼化,还是基督化,最终,科普特人并没有选择向欧洲派出他们的青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大明。

毕竟,通过过去的接触,科普特人早就了解到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而且埃及也是在大明的支持下,才得已独立。加之他们的国王也来自于大明,所以,诸多原因直接导致了埃及作出向大明学习的决定。

尽管有着语言上的诸多不便,但是科普特的上层人士还是向大明派出了一批留学生,他们希望这些年青人能够在大明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未来这些年青人将会带着他们在大明学习的知识返回埃及,然后帮助埃及摆脱阿拉伯化对埃及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向欧洲派出留学生。其实早在埃及独立之前,科普特人就一直主动的向威尼斯、法国等国学习,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学习的大都是宗教,尽管科普特教会不同于天主教,也不同于正教,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向欧洲的同行们进行学习。

而现在派往大明的,却是一批世俗的学生,他们将在大明学习法律、医学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而米亚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出身于亚历山大的科普特会计世家,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在前往大明的途中,他就掌握了汉语,从众多的同行者中间脱颖而出。

尽管他已经可以和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对于这次留学,米亚仍然显得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他已经了解,也许,这次来大明求学的经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毕竟,他们是外国人。

首节上一节1332/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