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307节

觉察到安帕利神情中不自然,朱允和又说道。

“不过,陛下是不会下达这样的圣旨的,除非大明或者某个属国遭到某敌国的入侵,否则,大明朝廷绝不会干涉各封国”

先解释了一下母国与封国的权力,最后朱允和告诉安帕利。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图书馆看一下皇明分封法,母国与封国的权力都罗列的非常清楚。”

在他解释之余,安帕利则在心里暗自寻思道。

那么埃及呢?

当埃及请求一个大明皇子到埃及出任埃及的国王时,埃及与大明又是什么关系呢?

是大明的封国吗?

还是一个自主的国家?

尽管教会上层已经作出了决定,但是对于与明国之间的关系,他们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那么多。

尽管,他们已经决定将苏伊士以西奈半岛割让给明国。以借助明国的力量保护自身。可是,现在,随着对明国的了解,亚历山大和安帕利等人却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我们是邀请一个皇子到埃及作为我们的国王,而是请求明国册封埃及,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埃及与明国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不等大卫说完,亚当就嘲讽道。

“平等?大人与小孩之间会有平等吗?埃及用什么与明国平等?不要忘了,离开明国,我们甚至都不可能抵抗那些埃及人的反抗,更不要说还有土耳其人了!”

“我们不是把西奈半岛和苏伊士都割让给他们了吗?”

大卫看着亚当说道。

“他们要在苏伊士修建运河,自然会派驻军队,甚至不需要我们请求,他们就会为我们阻挡土耳其人”

他们之所以相信大明会全力支持科普特人。就是因为大明希望在那里修建一条运河,一条通往地中海的运河。

而科普特人之所以愿意将运河的土地割让给明朝。也是想借明朝的力量保护自己。双方完全是互取所需。

“如果土耳其人认同他们的占据呢?我的朋友,到时候,谁会帮助科普特人?一个明国的国王?他随时都可以离开开罗,至于明国,他为什么要为不是自己属国的国家与土耳其人发生冲突?”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呢?难道是我们摆脱了土耳其人,还要再被明国人统治吗?”

“不是被他们统治,而是作为明国的属国,我们请求皇帝的册封,而不是向皇帝索要一个皇子,上帝可以做证,就现在所了解到的一切,我相信,即便是埃及被明国统治,也远好过被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奴役!”

亚当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他已经完全被大明所吸引。相比于大明,奥斯曼土耳其完全就是一个野蛮的国度。

“至少,大明是明的,你们觉得呢?”

明人。在过去,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明。也就是再来到大明之后,他们才终于意识到什么是明。

中的一些人甚至开始向往着这种明。尽管这种明和他们所熟知的明没有任何联系。可是明与明之间总有期共同之处。也是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和明人打交道,而不是那些野蛮人,那些野蛮人,他们会干什么的,他们除了摧毁什么都不会干。他们摧毁了我们的河渠,让我们的土地陷入了灾荒。我们的民众陷入了饥饿。当我们所有人都沦为了奴隶。这就是他们给我们所带来的。”

看着那些朋友们,亚当继续说道。

“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是我很清楚。我和每一个科普特人都不应该再做他们的奴隶。不应该在被野蛮人那样统治下去。如果要去打交道的话,我们更愿意去和明人打交道,至少明人的统治只是统治,而不是奴役。”

第328章 请求(求支持,求月票)

明是由什么来定义的?

明当然是由国家来定义的,是由实力强大的国家来定义明。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大明当然是明的!

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明的国家。

毕竟强大就等于明。当然,这种强大并不仅仅只是军事力量上的强大。而是整体的强大。

对此,没有任何人会怀疑,无论是从任何方面来看,大明都是明国度,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明国家。

刚刚开化的欧洲各国,他们的力量实在太弱小。至于奥斯曼帝国,尽管强大,但是他们却是野蛮的,愚昧的。他们都远谈不上是明国家。

只有大明还是独一无二的明国家。

这当然不是大名人自己自封的。而是很多人对大明的印象。相比于大明,来自埃及的亚历山大一行人,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是野蛮人。

这种野蛮,不仅仅是礼仪上的,还包括对世界、对各种事物的认知。

与只知道经的阿拉伯人不同,科普特人是好学的,因为历史的关系,他们在财会和税收上极其擅长,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相比于保守的,终于只知道经的阿拉伯人不同,不少科普特的学者会前往欧洲,不过,他们的学习,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在埃及他们地位是低下的。

不过,他们并不保守。

也正因如此,在目睹了明国的现代之后,不少人都会感觉到自身的野蛮,甚至感觉自己太过于愚昧。而作为神父的亚当,更是在第一时间脱去了身上阿拉伯式的服装,换上了明国有儒袍。

在他看来,这就象征着明!至于那阿拉伯式的长袍,在他的眼中就成了野蛮和愚昧的象征。

明的定意从来都是如此,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一个事实。一种别人发自肺腑愿意相信的事实。

“未来的埃及,应该作为大明的封国,这对于所有的科普特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又一次,在亚历山大的面前,亚当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尽管他也是秘使,但是真正的秘使却是亚历山大和安帕利神父,前者是亚历山大大主教的朋友,后者是大主教的学生,亚历山大教会领导下的科普特宗教机构,是科普特的基础。只有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才有可能让埃及成为大明的“封国”。

“那这个选择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我的朋友们。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机会!致我们不仅仅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提出我们的请求,更要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阿静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科普特人的未来才是光明的。也只有如此,科普特人才能够赢得自由,不仅仅是现在的自由。而是将来是未来,是永远的自由。”

对于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失去自由的科普特人来说,自由这两个字的含义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

但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没有人会拿封国和罗马的统治相比。毕竟。他们已经见识到了那些“封国”,知道仅仅只是接受明朝的册封而已。

“神父,您要知道,明国的皇帝信奉的宗教与我们不同。”

亚历山大指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桂国的国王信奉的也是天主教,这并不妨碍桂国作为明国的封国,明国对于宗教是极为宽容的,当然,在这个宗教是宽容的前提下。我认为,宗教问题并不妨碍埃及作为明国的封国,只要未来我们的国王接受洗礼就足够了。”

首节上一节1307/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