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为什么心不甘呢?
琢磨着将来蒸汽锤可能带来的收益,雷鸣涛不知道,自己到时候可以挣到多少钱,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会比现在多。他甚至可以自己开办工厂,然后把老四接过来,然后再写给给老三
似乎,那样日子会很好,至少兄弟们都在一起。
可是,那一切都很虚无,谁也不知道将来,可答应经理的话,从明天起,他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变,不需要再像现在这样,成日为生活担心。
这不正是他所期待的吗?
如果答应的话,就解脱了,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
跟往常一样,尽管一夜未睡,但是雷涛鸣还是在早晨六点钟就醒了。
醒来之后,他和过去一样,洗脸、刷牙,然后就在他吃完饭的时候,就去了工厂,他所在的工厂是一家生产火车车轮的工厂,尽管位于江南铁厂旁边,但是却并不是铁厂创办的,而是其它人创办的企业,像这样依托江南铁厂生产各种铁器的工厂,在铁厂镇有十几家,而雷鸣涛选择在这家工厂工作,是因为当时这是唯一一分可以在蒸汽机旁工作的地方。
尽管工资并不多,但是也就在这里,雷鸣涛成为蒸汽机学徒,学习如何维护、操作蒸汽机,也正是在这里,他一点点的完善着自己的想法如何用蒸汽的力量锤击钢铁。
再好的构思,总需要实际经验,作为工厂学徒的他或许收入不高,但是作为回报,去年前,他甚至有机会去南京的书院中学习了半年,这也是他最后成为厂中仅有的两个可以维修蒸汽机的工人。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六两银子,看起来似乎不少,可实际上,就在一年前,他的工钱只有三两四钱学徒工的收入。不过到明年的话,他就可以拿到八两银子,到时候,他就会成为铁厂镇,收入很高的工人。可以买得起房子,甚至,现在他也可以买自己的房子,只要他愿意付上15两,再从厂里借上30两,然后厂里会在未来的五年中,每个月从他的工资中扣除一两银子。
不过,他并不甘于这样的生活,他希望拥有更好的生活。
来到了工厂之后,和往常一样,换上了一身帆布工装的他,直接进入了蒸汽机车间,现在因为锅炉还没有点着,所以车间里很安静,可是等到锅炉点火后,这里的声音就是震耳欲聋的。
正当他首先检查着蒸汽机的时候,一个学徒工跑到他身边说道。
“师傅,厂主让咱们把车间收拾干净些,今天有人过来参观”
第282章 投资(求支持,求月票)
即便是直到现在,直到兴乾十七年,许多人仍然会觉得的蒸汽机很新鲜,可以新鲜到什么地步呢?
总会有人到工厂中参观,那怕就是为此掏上几十钱,在他们看来也是值得的。毕竟,那可是普天下最新鲜的东西。
好奇心人皆有之。
只不过,有些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好奇,才会花上一百钱,来个“铁厂一日游”这种工业旅游,也许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了。
只需要花上一百钱,就可以从南京来到江南铁厂,然后在这里参观一圈,不但包往返车费,还包中午一顿简餐,简直就是旅游界的良心。
穿着一身淡色生员衫的郑克臧是这一小拨参观铁厂的游客中的一个,作为曾经的闽王世子,差点继承了闽王王位的他,对于闽王郑氏而言,几乎等同于耻辱,作为郑经的庶出长子,他系郑经之妾昭娘所生,而昭娘却是郑经弟弟的乳母。这也是后来也是郑经去世后,由其兄弟郑聪袭位,而不是郑经袭位的主要原因。
尽管郑经暴病身亡后,昭娘“自缢”,而作为曾经的世子,郑克臧一直深藏于南京远郊郑家别业之中,与那位在皇家学校中就读的弟弟郑克不同,除了少数郑家人之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直到去年,在闽王府故臣工部尚书陈永华的干涉下,郑克臧才算是从那种半软禁中走出来,随后考入了南京的钟山书院,也就是在今年年初,经现任闽王郑聪的同意,郑克臧继承了郊外的别业和一笔银钱,由此也算是某种补偿。
继承了那笔相比于郑家不过只是九牛一毛,相对普通人却是一笔巨款的郑克臧,并没有坐吃山空,而是一直在考虑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投资。思来想去,他还是来了江南铁厂这是整个南直隶最大的工厂,铁矿以及铁厂雇佣了三万多工人,有男有女,还有不少15、6岁的学徒工。
之所以选择参观铁厂,是因为在郑克臧看来,铁厂是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毕竟,无论论是铁路或者蒸汽机以及其它的各种机器,都离不开铁厂生产的钢铁。
不过受限于资本,郑克臧知道自己并没有创办铁厂的资本,所以,他便考虑创办一家依托铁厂的小工厂。而在江南铁厂周围,这样的小工厂足足有几十家,就像现在参观的这家李记车轮厂,就是一家依托铁厂专门生产火车车轮的工厂。
因为只要作好检查,蒸汽机就可以正常工作,所以雷鸣涛每天的工作也很清楚,这也让他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带游客参观工厂,不仅仅是蒸汽机车间,还负责加工机车车轮的车间。
因为雷鸣涛一心想着自己的事情,所以路上的讲解也很枯燥。在进入铸造部的时候,车间监察员宁程正在那里监督着工人铸造。他是个有执照的工程师,身材又高又瘦,介绍车间工作的活,当然不是他工程师的工作,他只是看了一眼雷鸣涛和身后的游客,然后就继续自己的工作了。
“大家注意一下,不要靠近地上用黄漆隔开的区域,那里是工作区,我想大家都不想发生意外。”
看到游客中的一个青年人探头想要走进工作区参观。雷鸣涛连忙阻止道。从这个人的衣着上就能看出这人一定是个有钱人。他穿得像个读书人,一身绸子的生员衫,头上戴了方巾,也许天下的读书人都是这种穿戴打扮。他与普通游客的好心不同,他更专注于生产。
“你们这里,一天能生产多少车轮?”
郑克臧兴致勃勃的问道。
“我们这里每周能生产700个车轮,平均的话,每天就是130个左右。”
“这可真了不起。”
郑克臧忍不住说道。
“如果加班的话,一天可以生产一百五十个左右。”
雷鸣涛又补充道。
“我们是不是要参观生产过程?在什么地方看?”
郑克臧乐呵呵地说,流利的官话里带着很重的闽南口音。在南京,这种口音很平常,因为有很多闽王旧部就住在南京,他们的家人、仆人往往都说着带有闽南口音的官话。
“很快,那边有专门的演示参观的地方。”
在演示参观的区域。工人里把钢锭放入料斗,往炉子里填好煤,很快金属就开始熔化。十几个参观者,都挤在制轮车间门边的参观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眼巴巴的看着融铁炉,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蒸汽机之外,这恐怕是这座工厂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站在参观区内的雷鸣涛开始作着讲解,他朝李全点点头,后者与他年龄相仿,是制轮车间的三等工。在铁锭化成铁水之后,李全打开模具。然后,他跟一个学徒工两个人抬起一个抛光的木质火车车轮模型。干这个活需要娴熟技巧,轮辐的结果很复杂,这种车轮是为蒸汽机车准备的,模型并不多有一个人高。
“现在他们开始用木制模型制模”
在向导的介绍中,郑克臧看到他们把模型压入装满潮湿沙质混合物的深槽里。他们把轮面和凸缘压实,最后是模型的顶部。
对于这个过程,郑克臧并不陌生,毕竟,他在钟山书院就是学习机械,而铸造学又是必学的科目。看着工人们把沙箱的组件打开,其中一个工人检查着那个用模板塑出来的孔。整个沙模看上去一切正常。随后工人又用喷壶向里面喷了些油,然后再次合拢沙箱。
“现在请大家往后站。”
雷鸣涛对观众们说道。
李全已经经把料斗的喷嘴移到模具的上方。然后,另一个工人里拉动杠杆,让料斗倾斜下来。
火红的钢水缓缓倒入模具。潮湿的沙模咝咝的响着,从小孔里不断的喷出蒸汽。凭着以往的经典,工人们知道何时提起料斗停止浇注。
“下一步是对车轮整形,”
雷鸣涛继续说道。
“因为铁水需要很长时间冷却,我在这里放了一个预先冷却好的车轮。”
轮子已经放在车床上,那是由蒸汽机带动的车床,由悬在半空中的天轴带动蒸汽机,雷鸣涛朝车床工点点头,车床工立即推动车床的离合器,在连接着天轴的传动皮带的带动下,让轮子快速转动起来,然后开始用锉刀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