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187节

“可是,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陛下在“崇武抑”这条斜路上一直走下去吗?如此,又岂是大明之福,“崇武抑”到最后遭殃的是老百姓,是我大明的天下!”

方有些激动的低吼道。

“如今天下未靖,清虏虽然败退至西域,可若是我大明一味的“崇武抑”,他日失之衡,武人崛起,国家势必陷入动乱,到那时,万一清虏再次入寇,天下百姓苦矣!大明危矣!”

经历过甲申天变的方之所以会如此激动,正因为他知道异族入寇的代价。

“可陛下推崇军人,未尝不是因为蛮夷威胁,自宋以降,我汉人先败于蒙元,后又败于满清,如此惨痛之教训,陛下又怎么无视,宋代之所以“崇抑武”是因唐末直至五代十国军阀混乱,天下生灵涂炭,可别忘了,即便是生灵涂炭,这天下,总归是我汉人之天下,明总归是我华夏之明,况且,即便是生灵涂炭,又岂比得上蒙元屠杀、满清屠戮?而且他们非但意杀尽我汉人,更毁我明,令我明倒退,变我衣冠、变我语音,甚至变夏为夷,“崇抑武”之途”

袁可令的眼帘微垂,他走到钢琴边,手指在琴键上敲击一声。

“无论如何,陛下都不会再取了”

袁可令的这番话并没有让方感到奇怪,其实从清虏入关但凡稍有良知者都在反思,而到兴乾之后,对宋亡于蒙古以及大明险亡于清虏更是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崇抑武”却怎么也脱不开关系。也正因如此,大家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陛下之前对军人的推崇,但却在感情上无法接受“崇武抑”的现实。

“可一味的“崇武抑”总归会出乱子,陛下是明君尚可制约军中诸将,可将来呢?万一要是有狼子野心之辈”

方的语气显得有些不失落,这种失落或许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士林的末路,同样也看到了“崇武抑”的必然,在这个时候,他甚至能够理解了为什么在宋时,那些显赫一时的将军,会甘愿做个足谷翁,因为他们看清了现实。

在皇帝已经确定了“崇武抑”这一决心的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去改变陛下的心思,陛下不是为他自己“崇武抑”,甚至他这么选择是把朱家的江山放在了第二位,他是想籍此保住华夏明。

就像五代十国那会一样,无论乱臣贼子如何篡夺权,可最终江山还是汉人的,华夏明不曾丧于异族之手,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吧!

“总得想个法子吧,毕竟,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方的话让袁可令无奈的一笑,然后说道。

“实在没有法子想,只有一个馊主意,你别笑话。”

“说吧,馊主意总比没主意强。”

方立即出言催促道。

“说出来,咱们一起商量商量,指不定,真能商量出一个主意来”

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

玻璃油灯内的石棉火头燃着橘色火亮,灯罩口的些许薰黑隐隐约约的散发出些鱼腥味,这股鱼腥味很淡,几乎是微不可闻。这油灯是用的是鲸油,因为烟少且相比其它灯油它更亮,而受到富足人家的欢迎。

在方探身求教的时候,他的身体前倾,甚至都不顾面前的油灯灯口处升腾的黑烟。

“嗯”

袁可令沉吟片刻,然后说道。

“其实“崇武抑”亦或是“崇抑武”,归根结底都有其功利,崇武者不意研读章,研读章废脑,废时,那像习武,往往只需蛮力既可,而崇者为求功名,往往一味埋头苦读,窗外事尚是不闻,自然也没有习武的心思了。而往先秦时来看,我汉人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其实,也就是武双修,这亦是今上现在的主张。”

这番话说得方直点头,因为既是实话,也是事实。

“武双修谈何容易,“穷富武”,家贫者研读诗书已是不易,习武?又岂有习武的家财?”

“所以,自隋唐科举兴,凡寒门子弟科举进身者,无不主张以取士,弃武修,专心经书,到了宋朝时,选官皆出自科举,这正是天下寒门子弟所求,即便是如此,尚是不觉公平,因为寒门子弟家学传承有限,自然无法于豪门大家相比,所以到了我朝,才有了八股取士,只从四书五经中取题,如此即便是再贫寒的寒门子弟,只要买来四书五经就有了求取功名的可能,如此可谓是再公平不过”

提及这个公平时,袁可令忍不住摇头轻叹,正是这种“公平”毁掉了科举,当初陛下废除科举也是以此为借口。

“看似公平了,可却尽毁天下之人,正如顾宁人所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取之才往往皆是碌碌无能之辈!实是无助于国家。”

方的语气很是肯定,之所以肯定,倒不是因为过去几年的反思,而是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大明士林上下就已经开始反思八股取士的不足,并酝酿着废除八股取士。

“所以,陛下才会废“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的八股,专门取才于实学。我士林归根结底还是兴于科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科举一废,士林自然也是无根之萍,至于所谓的“新士林”却又不似旧士林那般联系紧密,所以从科举被废的那天起,于士林而言,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改良,顺应潮流,二是自暴自弃,任由其走向末路,”

“哦,我懂了。”

方也是个聪明人,一点就明白了。

“你是说现在士林到了改良的时候了?这主意很好,我也这样想过,只是这个改良如何改良?邀请书院里的学士参与我等聚会?这各地都是如此,可就眼下来看,似乎成效不大,毕竟,他们中的许多人,往往醉心于课业研究。”

因为书院里的学业繁重,不像过去只需要读四书五经,所以书院里的学生自然不可能像过去士林的学子一样,有充足的时间交流,与友人谈论诗书章。

“改良士林,绝不仅仅只是将学士引入士林,这旧瓶装新酒,显然是不太现实,况且也不为陛下所喜。”

重新坐下来的袁可令,端起了茶碗。

“当年士林坐大,最终能够与皇家共天下,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有皇家的支持,没有皇家的支持,即便是改良,也不过是痴人说梦!”

“老兄,皇家怎么可能再支持士林,别忘了,当年从孝烈皇帝落得那个地步,我士林亦有几分责任,支持士林,陛下恐怕万万不会这么做的。”

于世人看来,要是没有当年士林的党争,没有他们的空谈误国,恐怕大明也不至于沦陷到那步田地,在这种情况下,方自然不相信皇上会支持士林。

“旧士林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皇帝支持的!”

袁可令冷冷地说道:

“陛下对士林的不满,可谓是根深蒂固,自然不可能再支持士林,而今天陛下崇武抑,亦是因为这个原因,固然可能会导致国家动乱,但是却不能否认,国家若是武力不彰,必定会导致国家衰败,百姓沦为异族之奴。”

方摸着茶碗盖,想了一会儿说道。

“崇抑武,国家兵弱必遭国难,崇武抑,阀乱而民劫,如此皆是失之以衡的表现。”

“正是失之以衡。”

袁可令看着他说道。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平衡,只有武平衡了,才会民富国强”

“嗯武平衡,如何平衡呢?”

略停片刻,袁可令答道。

“古人不早就说过了吗武双全。”

“武双全”

方的眉头微皱,然后说道。

“这恐怕有些不太现实,毕竟,寒门子弟很难在研时有余力习武。”

首节上一节1187/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