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莫名的熟悉感。
巧合的事情是,想来也不仅仅只是易经有这种感觉,当对方逐渐走进的时候,当易经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楚的时候,二者之间的距离相互拉进。
直至最终,彼此的相貌完全落入眼中。
相逢的第一眼,一切的熟悉,一切的感觉,全部都得到了释放。
“好久不见,易玄机。”白色的头发披散在面前,瘦小的身形里掩藏着的是绝强的力量,俊美的不似凡人的脸上带着重逢故友的喜悦,却又带着一份掩埋在喜悦之下森冷的杀机。
二者同时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显得极为矛盾。
但他就是这样的人。
手臂暴露在外面,不曾有着袖子,黄沙之中的他,看起来更加的让人觉得亲近了。
易经认得他,哪怕他的形象改变的很大,但他还是认得他,并且二者之间,的确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缘分。
这一刻,易经也不再是易经,而是带入到了那名叫易玄机的人的身上,或者说,那其实本来就是他。
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久别重逢。
千年已过了啊...易经不无带着感慨的说道。
“好久不见,十邢。”
——————————割———————————
“既要论武,也要论文,子房的心可还真是大的很,既然如此,那我就应允了你的要求,我也好看一看,你这莫名自信背后的,是何等的风采。”扶苏叫了一声好,换做是以前,他肯定是真心的。
但是现在的扶苏嘛,就算他说他是真心的,只怕也没多少人会相信了吧。
毕竟一个人的印象留给别人的只有一种,扶苏颠覆了以往,那么现在的他,着实是给不少人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所以以往的记忆会自动带入到现在,从而将现在的扶苏,看成是唯一。
“就不是不知道子房,想要挑战哪一家名宿,越王八剑中的哪一位剑客了。”蒙恬也对张良有些刮目相看了,能够提出这种条件的人,可不是什么短视之辈,本身就拥有足够的本事。
张良若是没那个自信,是不敢说这样的话的。
扶苏当前,儒家的百年声誉在前,他若是敢妄言,别说扶苏不答应,哪怕是他的师兄伏念,也要第一个清算他。
事关儒家百年声誉,他敢托大吗?
“既然要论剑,自然要选择在场诸位中,用剑最好的几位了,这样一来,论剑,才算是论得到的真切。”张良拱手抱拳,转过身面对着赵高。
同样的,也是面对着赵高身后的六剑奴,这六位一体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杀手:“名宿不曾,南公的身份崇高,又岂是小子能够比拟的?”
“知剑者,莫过于习剑者,对于手中的剑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剑者,论武极为剑道争锋,但论文,也可以是彼此的剑之理解,如此文武并重,胜出的,自然是卓越的剑者了。”
“既然三当家的有这个心思,那...”张良都把话说道这个份上了,赵高也没有想要逃脱的意思,而是抬起眼睑慢慢的说道:“乱神,你去和三当家切磋切磋,切记,点到为止~”
最后那四个字说的意义格外深长,究竟如何,只怕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乱神不曾说话,那被黑色的布袋斜着蒙住的半张脸之外的独眼里露出森冷的光芒,从赵高的背后走出来,也就是从六剑奴的阵列中走出来,缓缓的...站到了张良的前面。
背后那奇诡行的剑泛滥着微微的紫色光芒,在不甚明亮的光辉下,显得极为妖冶。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够领会剑中最极致的剑者,那位不在越王八剑里,却俨然更为甚之的...”张良视线放空,明明他要求的越王八剑的对手已经出列了。
但现在,他却左顾而言他:“胜邪...”
“胜邪并不在这里。你现在要面对的对手,是我。”抬起手,背后的乱神剑在迷蒙的紫色光影中出鞘,两者的距离并不算太远。
所以,乱神拔剑在手抬起的时候,那锋利的剑锋俨然已经快要触及到张良的脖颈之前了。
只差一步,便是见血封喉。
第777章:桑海线——乱神兄,你好,我叫张良,嚣张的张
“乱神兄,既然是文武并重,那么我们先论剑,在比武,乱神兄觉得如何?”关于胜邪,虽然张良想要套出一些由头。
但他也知道,这事关罗网比之越王八剑还要更强的对手,即使他想要知道,也很难称心如意,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抱着那个希望。
这一盘开局,才是重点。
那么他自然也就按着他想要的办法和心思来了。
“可以,那就拔剑吧。”乱神自无不可,虽然并不是六位一体,但张良也毕竟只是剑谱第十名,比起盖聂易经等人还显得有些不够格。
纵使乱神只是一个人,却也有一份与他一战并且拿到胜利的自信在手。
六剑奴单独一人,也是不可小觑的高手啊。
“在下手中之剑,名为凌虚,剑身修颀秀丽,通体晶莹夺目,不可逼视,青翠革质剑鞘浑然天成,嵌一十八颗北海‘碧血丹心’,虽为利器却无半分血腥。”
“蒙楚国相剑师风胡子点评:只见飘然仙风,果是名器之选,剑虽为凶物,然更难得以剑载志,以剑明心,铸剑人必为洞穿尘世,通天晓地之逸士,虽为后周之古物,沉浮于乱世经年,然不遇遗世之奇才,则不得其真主,曰:空谷临风,逸世凌虚。位列剑谱,排名第十。”
这把昔日里被易经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剑,真正的主人是张良。
但谁都知道,即使易经真的和这把剑的相性不高,但能够动用这柄剑,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不同。
只是那个时候的易经并不明了自身罢了。
只怪那个时候的易经,还是一个菜鸡,在江湖上也没多少名气,直到后来和玄翦血拼了一场,这才在天下崭露头角,却也被人认为是死了。
所以,若是后来的易经还拿着凌虚的话,只怕这柄剑的排名还会更往前一点。
但这种事没有如果,易经并非凌虚的真主,相性也低得很,交给张良,是他的抉择,也是荀夫子的算计。
“哇,这就是张三先生的剑,果然剑如其人,一样的这般古朴秀丽。”作为最大的张良吹,公孙玲珑那是一刻的目光都不曾转移,死死的放在张良身上。
为的就是想要一观心仪的张良先生那在战斗中的儒雅身姿,和不费吹灰之力夺取胜利来的矫健英姿。
“呵呵,关于凌虚,可还有一段故事在里面,不过那都是一些陈年旧事了,事关现如今的剑谱第三的易经,我想,你也应该没什么心思听吧。”
这柄剑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昔日里曾经是易经的佩剑,对于易经的身份有着一丝朦胧大胆的猜测的南公自然知晓,能够被易经执掌,实属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