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614节

只是李利没想到的是,郭嘉听到两年这个字眼后,居然将形势分析得如此透彻,甚至直接当着众将的面,将此次司隶之战的应敌之策笼统说出来。这让李利暗自苦笑,隐隐有些担心泄露御敌之策,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城楼上的众将都是李利的亲信将领,唯一不是亲信的将领就是刚刚收入麾下的徐晃。

而李利之所以将徐晃留在身边,其真实意图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其品行和心性。尽管历史上徐晃是个忠义之人,但李利还是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毕竟百闻不如一见,知其人还要观其行,直到真正确认徐晃是真心效忠于自己之后,李利才会对他委以重任,视作可以托付大事的亲信将领。

这并不是李利生性多疑,而是世道混乱,每个人都在随着时局变幻而调整自己的立场。乱世之中人心叵测,历史已然改变,谁能肯定创作这段历史的人不会随之改变。因此,本着谨慎的态度,李利通常都会将新近招募的主要将领留在身边,既能让他们感到很受器重,又便于李利就近观察其人的秉性,还能了解其人的才能与缺陷,继而因才适用,将其安排在最能发挥才能的位置上。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正因如此,西凉军将领大多出自金猊卫,并且悉数拜将封侯,予以重用。

其实不光李利是这样,世人皆如是;领导用人首选心腹,普通人也会选择跟自己关系好的人托付大事。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633章王者之心坚如铁

斜阳悬空,北风呼啸。

锵锵锵!

当南门城楼上郭嘉与李利轻声低语时,阵前战场上尘土飞扬,马嘶声如雷,碰击声不断。

激战至此,从午后打到斜阳西下,马超与孙策二人大战七十多个回合仍在酣战胶着当中,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此时此刻,曾经见过孙策与吕布交锋之人,很难将前几日的孙策与此时的孙策联系起来。因为那时孙策仅与吕布交战三十回合,并且已显败象,然而孙策此时却与西凉锦马超力战七十多个回合仍然不落下风,骁勇异常。

难道西凉上将马超与温侯吕布之间差距如此之大,亦或是孙策与吕布对战时未尽全力?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两军阵前观战的明眼人都已看出来,孙策此时确实是竭尽全力而战,而马超却不尽然。激战至今,马超除了脸颊略显潮红,神情沉着冷静,抵挡反击信手拈来,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似乎留有余力,亦留有后手。

换言之,那日孙策与吕布之间只是切磋较量,并非生死相搏。战前吕布言明在先,不会伤及孙策性命,且以长辈自居;如此对战,不难想象交战之中双方必定留有余力,都没有全力相拼。因此,当战至三十个回合时,双方都是毫发无伤;尽管吕布右手虎口崩裂,但这点伤势对于武将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如同女子刺绣扎到手指一样,家常便饭而已,不值一提。

况且,战后吕布曾对孙策明说,若是生死相搏。孙策至少能与他力战五十个回合不落下风。由此可见,倘若孙策与吕布全力相拼、生死相搏,力战七八十个回合不成问题,即使处于下风,也不会就此丧命。

由此联想到昔日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那是一场生死大战,吕布毫不留手之下激战七十个回合震落张飞手中丈八蛇矛,而后与张飞、关羽二人力战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此后再与刘关张三兄弟激战数十个回合方才回马逃走。从中不难看出,孙策武艺之高与张飞相比亦不遑多让。只可惜他们曾未交手,无缘得见孰强孰弱。

易地而处,孙策对战马超,起手一击因轻敌而虎口崩裂,但这点伤势并不影响他的战力。反而激发他潜藏在骨髓中的血气和凶狠。因此,当他全力出手对战马超之际。攻击防守皆是丝毫不落下风。与马超拼得旗鼓相当,平分秋色。

横向比对,即使马超对上吕布,谁胜谁负亦是犹未可知,不到最后一刻,很难说谁能稳胜一筹。

是以。对于马超、孙策和吕布这样的当世顶尖武将来说,已经不存在简单意义上的强弱与输赢。若是生死相搏,力量、武技、骑术和座骑优良与否,都能直接影响成败。甚至一阵风、一粒沙或是一声惊叫,都能决定最终谁能存活下来。

这种巅峰对决已经不能用纯粹的武艺强弱来区分,拼的是武技,靠的是座骑与力量,磨的是耐性,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心境。任何一个因素被一方抓住,都有可能致对方于死地。

唏聿聿!

五个回合后,孙策胯下战马惊声嘶啸,究其原因却是刚刚对冲之中被马超座下雪影良驹踢中前蹄,致使孙策的座骑回马时痛声长嘶。

然而这一声马嘶却让孙策惕然心惊,待留下胯下座骑的神态后,他顿时暗自焦急,眼底掠过一丝忧色。因为一个多时辰的来回疾奔,他胯下战马已然显露出后力不济之象,马鼻处溢出气泡,嘴角出现白沫,这一切都意味着战马气力不支,无力再战。

眼见于此,孙策如何能不急,岂能不担忧?倘若激战之中战马不济,或摔倒或马失前蹄,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直接连累他丢掉性命,一切功名大业都将化作粪土,毁于一旦。

心思急转中孙策咬咬牙,已有决断,事已至此,惟有速战速决。不然的话,他除了战败,就是趁机逃回本阵,等于直接向马超认输。而这,却是孙策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他生平最恨手下将士临战而逃,因此他自己宁肯战败也不会临阵脱逃。

“驾!杀!”

厉声暴喝中,孙策打马飞奔,想趁着战马尚可支撑之际,再不可与马超僵持对攻,必须使出压箱底的大杀招,力求速胜。

眼看孙策双手脱缰纵马杀来,马超虎目微眯,身体微微下沉伏在马颈上,单手持枪策马疾奔。待双方距离拉近时,他左手瞬时松开缰绳,继而双手握枪,枪尖划地而起,提枪突刺,直取孙策右侧胸膛刺去。而欲求速胜的孙策一改之前挥枪格挡的防御招式,面对马超突刺而来的亮银枪,他不躲不闪地提枪对刺,黝黑色的霸王枪瞬间刺出直指马超胸膛而去。

霎时,马超与孙策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种攻击方式,彻底放弃防御,挺枪直刺,置生死于度外,以命搏命。

这一幕看得东西两边观战的数万将士心惊肉跳,数万颗心提到嗓门眼上,无比吃惊地张着嘴巴,睁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阵前战场上两个策马飞奔的身影。

“锵!”万众注目之中,但见孙策与马超迎面相遇的一瞬间,两人同时变招,奋力刺出的枪锋凌空对撞,继而两杆长枪剧烈抨击,赫然是毫无保留地硬碰硬的力拼碰击。与此同时,孙策胯下已显疲乏之态的座骑,躲闪不及与马超胯下雪影良驹正面相遇;霎时间,两匹战马撇过马头,侧身相撞。

唏聿聿!

惊马长嘶之中,只见孙策胯下战马被雪影马撞得吃痛嘶叫,继而战马后撤数步,险些踉跄摔倒。疾步后退当中,孙策胯下坐骑受惊乱窜,马身随之掉转,与雪影马并驾而立。

座下战马不济。使得孙策酝酿已久的杀招中途夭折,不但没能压制马超,反被座骑拖累,从而被马超抓住时机狠下杀手,亮银枪划破孙策左臂铠甲,留下一道一尺多长的血槽。然而孙策却丝毫不为所动,不管不顾地挥枪还击,霸王枪攻势迅疾,快如闪电般突刺直劈,试图扳回一局。也要在马超身上留下霸王枪的印迹。

并驾齐驱中马超无疑占据着优势,因为他是顺势而行,而孙策则是被动转向,无法借用战马冲刺之力。相比之下,孙策在力量上瞬间下降两三成。处于劣势地位。而这正是马超寻求已久的破敌制胜的大好时机,此时若不趁势攻击。又待何时?

霎时。马超整个上肢弯曲成弓形,两腮鼓鼓,甩开膀子,紧握亮银枪凶猛出击。只见亮银枪此时竟被马超当做铁棒使用,再也没有之前的刺、挑、抽、劈等招式,而是毫不取巧地抡起长枪打砸。纯粹是仗着一身蛮力,猛敲狠砸。

无独有偶。孙策此时与马超一样,将霸王枪当成棍棒使唤,毫无技巧可言。硬拼力抗,毫不示弱地与马超对打互攻。

双方此前已经较量七十多个回合不分高下,枪术不相上下,招式也不分强弱,力量更是旗鼓相当。是以单纯依靠枪术技巧取胜已然无望,势均力敌,谈何取胜?既然以巧取胜无望,那么花俏的攻击招式亦是徒然,惟有以力搏力、以命搏命才是绝对胜负的关键所在。

战斗到这个份儿上,双方拼得不是枪术,也不是武艺,而是力量和速度的对决。硬碰硬的较量中,谁的耐力更持久、攻击速度更快,谁就能制敌致胜。

还有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这就是双方胯下座骑是否得力,能不能扛得住如此巨大的力量碰撞。而孙策之所以决定速战速决,就是因为他的座骑后力不济,无法与马超继续厮杀相持,从而迫使他不得不做最后一搏,胜负在此一举!

“锵锵锵!”

两马并行飞奔之中,霸王枪与亮银枪以肉眼难觅的速度连续碰撞,从而激起一串串闪亮刺眼的火舌,火星四溅,炫光璀璨。剧烈碰击数十次后,并驾齐驱的两人两马之间仅有三步之隔,两杆长枪架在一起,枪锋下的红缨交织缠绕,随着战马疾奔前行而较力相持。

顷刻间,两人从盟军阵前打到南门城下,继而沿着墙根力拼相持,两杆旋绕交错,寸步不让。

“主公,好机会呀!”

城楼上,当马超和孙策二人并驾而行奔至墙角下的一瞬间,郭嘉神情大振,急声喊道。

“何来机会?难道奉孝想趁着他们较力相持之际下令乱箭射杀孙策?”李利神情错愕地接声问道。

“正是!”郭嘉闻声点头,欣然说道:“孙策此贼甚为凶悍,竟然能与马超将军力拼八十个回合而不败,足见其武艺高强,留之必是祸患,不如尽早除之。如今他居然和马超将军打到城门前,这就等于自己送上门找死,活腻了!因此,只要主公一声令下,不用乱箭齐发,只需十名弓弩手一起放箭,定能将孙策当场射杀!”

“不可!”郭嘉话音未落,以腾霄为首的一众将领异口同声地急声说道。

随即滕霄神色肃然地说道:“军师此言差矣。自古两军对垒之中,阵前斗将的本意是斩杀敌将,打击敌军斗志,鼓舞己方士气,从而破敌取胜。故而,阵前斗将最为忌讳暗器和阴损手段,双方拼得是实力,靠的是过硬本领,赢要赢得堂堂正正,输要输得心服口服,如此才能起到挫败敌军斗志、鼓舞己方军心士气的作用。刚刚孟起和孙策打到敌军阵前,对方并没有趁机放箭射杀孟起,如今打到我们这边来了,而我军却暗放冷箭欲害孙策性命。如此行径,岂不让人齿冷?

一旦我们果真这么做,即便当场射死孙策,也起不到震慑敌军的效果,反而令他们义愤填膺,斗志更加旺盛。因为暗施冷箭是懦夫才有的胆怯手段,而真正的强者根本不屑于使用阴暗手段,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打败对手。因此,军师所言末将等不敢苟同,请主公明鉴!”

郭嘉闻言后,神情顿时阴沉下来。脸颊微红,眼神中流露出几分不以为然之色,随即神情急切地看着李利,希望得到李利首肯。只要李利点头,众将说什么都没用,城头上的弓箭手会立即放箭。

“呵呵呵!”看到郭嘉和滕霄等将领的意见相左,气氛颇为紧张,李利爽朗而笑,笑呵呵地道:“看来我今日前来观战是个错误的决定,否则孙策定然丧命于此。可惜我急匆匆赶来。非但没有大破敌军,反而救了孙策一命。如此看来,孙策这厮命不该绝呀!”

首节上一节614/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