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48节

若遇强敌,即便是抵抗不住,也可以向后撤退到群山之中,进入终南山脉。

终南山又称南山,纵贯大半个关中腹地,西起眉县,东至蓝田,穿过武关,便可直取中原。

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纵深的屯兵之地。

李利早先挑选营地之时,不惜长途跋涉选中这个大山谷,就是想着将这里作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藏兵之地。

即使他被外放到其它郡县驻军,东阳谷也不能放弃,屯驻三千兵马没有问题。

再加上周边还有十余个大村落,可以提供一些粮草,而山谷内也可以圈养牛羊牲畜或是战马,也可以上山狩猎,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故此,李利在这个山谷内的投入不小,几乎是竭尽所能地全力支持。

只是他根基太浅,暂时还没有充足的钱粮豢养更多的兵士,只能慢慢来,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大帐内,李利端坐于主位。

“主公,目前大营里共有九千余人,饷银充足,粮草可供月余之用。属下按照将军的吩咐,从周围的村落买来三百余牛羊,马匹却只有几十匹矮马,战马则不易买到。

据说,京兆附近的战马全部由中常侍李儒和牛辅二人cāo控着,上好的西凉战马很难在民间买到。属下有负将军所托,请将军责罚。”

案几前,波才恭声向李利禀报着东阳谷的情况。

“波才,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何罪之有啊!呵呵呵!”

李利微笑着伸手示意波才起身,“李儒和牛辅二人都是董太师的亲信,由他们二人掌管西凉战马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波才,获得战马的方式有很多,实在买不到的话,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嘛!

据我所知,京兆尹一带时有草寇出没,长安城方圆两百里之内,至少盘横着数十股草寇。他们可不仅仅是靠着打家劫舍度rì,贩卖战马才是他们主要营生,手中的马匹数量不在少数,少则数千匹,多则上万。

波才,你可以在这方面留心一下,有机会就主动出击,不用事事向我禀报。咱们的董太师对于这种小股厮杀,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予理睬。所以,你不需要有所顾忌,出了事情不是还有我顶着吗?”

“诺,属下遵命!”

波才猛地一拍蓬乱的头发,恍然大悟地恭声应道。

“怎么了,波才?你这是为何呀?”

波才有些懊恼地说道:“禀主公,经过你刚才的一番提醒,属下知错了。就在咱们东阳谷四周的山上,属下前天刚刚扎下营帐之际,就发现有三股盗匪在大营四周窥视,后来见我军势大,方才悄然退去。

据斥候禀报,这三股盗匪人数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两千人,但他们人手一匹上好的战马,来去如风,行动极为迅速。不过他们还是没能躲过我军斥候的眼睛,他们的老巢距离我们大营都很近,最远的一处盗匪距离东阳谷也只有五十里山路。

之前我想着我军初到此处,不易轻动,再说也没有向将军禀报,属下不敢擅自动兵。现在好了,既然将军有令,那属下随后就调兵剿灭他们!”

李利点头道:“嗯,随后,你就相机行事吧!这样吧,明天我回去将李暹也调来,大营中无将领守营也不行,让他来帮你。步卒营仍由你担任统领,李暹任副统领,龙骧营由李富全权接管,让李征调集一千铁骑配合你剿匪。”

第四十章蔡中郎的女儿

第二天清晨,李利策马巡视了东阳谷大营。

大营里的八千部曲就是李利现在的全部家底,因此他不得不格外慎重。

说是部曲,其实真正摆在明面上的部曲只有进驻龙骧李府的五百亲兵队。

三千龙骧营铁骑是名义上归属他指挥的战骑,由董卓供应粮饷。

五千步卒是他私自招募的兵马,不能轻易示人,一应所需皆由他自己供养,负担极重。

目前,供应步卒营的钱财,还是他在陈留城私自扣下来的劫掠所得,还有就是樊勇额外供应的一些粮草,暂时还能勉强支撑。

如果没有稳定的钱粮支持,下个月步卒营的将士就得挨饿。

李利在长安城没有根基,也没有积蓄,俸禄仅能维持府上的rì常开支。

时下,他被困在长安城之中,全靠俸禄过rì子,没有其它的钱粮来源。

一时间,李利还真是被难住了。

只是这种困局着急也没用,只要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就不可能彻底地解决粮饷问题。

在营中溜了一圈后,李利再对李富、李征和波才三位部将交代一番。

给他们放权,让他们尽可能拥有最大的临机决定权,不用事事禀报,并要求他们不但要解决粮草问题,还要训练好兵士。

随后,李利一行人再次离开东阳谷,起程返回长安。

回城路上,李利显得心事重重,剑眉紧锁。

“文昌,你是不是为大军的粮草发愁呢?我听仆人说,董太师的郿邬里储存了大量的钱粮,足可供应三十万大军十年的粮饷。你可以向太师要粮食吗,实在不行的话,借一些粮草应急,以后再还给他!”

陈钰看着李利yīn沉着脸,心里也很难受,于是便开解地说道。

“呃!哈哈哈!”

李利愕然地愣了一下,随之哈哈大笑道:“钰儿,你还真敢想啊!向董卓借粮草?就算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你也别想从董卓的手里借出一粒粮食!

郿邬里确实储存了很多钱粮,那里不仅有董卓多年的敛财所得,还有整个司隶百姓的血汗和洛阳皇城百年的钱粮积累,富可敌国呀!不过要说能够供应三十万大军十年的粮饷,还是有些夸大其词,不足为信,不过供应五年应该不成问题。”

李利之所以如此说,确是有的放矢,并非臆测。

史料中,自董卓死后,王允大肆挥霍了一些郿邬的钱粮,而后李傕和郭汜把持朝政,内斗不休,前后持续了七年之久,却没有出现粮草紧缺的现象;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如果不是董卓在郿邬里储存里大量的钱粮,那么李傕、郭汜、张济等大大小小近十位将领,他们帐下二十余万兵马的粮饷从何而来?

单单是靠劫掠钱粮,恐怕把西凉各州郡的所有百姓家里的粮食全抢过来,也不够他们几十万大军挥霍七年之用。

而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朝政之后,起先还能和平共处,过了两三年就开始互相攻杀,矛盾的起因很可能就在粮草分配上,而并非是单纯的为了争名夺利而起纷争。

至于李傕最终会同意小皇帝和百官们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或许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供养这些人,方才头脑一热,随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报!禀将军,前面拐弯处的山脚下,有一股劫匪正在围杀过往商贾。”

正当李利与陈钰一边赶路,一边说话之际,一名亲兵快马疾奔而来,急声说出前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

“劫匪?再绕过两个弯道就是长安城了,这里竟然还有劫匪胆敢拦路抢劫行凶?真是怪事!”

李利惊愕地自言自语地喃喃了两句,随即对亲兵斥候下令道:“嗯,你起来吧,继续到前面打探,看看被劫杀的到底是什么人,劫匪又是从哪里来的,有多少人马?快去吧!”

首节上一节48/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