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955节

一时间,原来准备调往辽东的钱粮物资、棉衣、器械全部停止向辽东运送,转而向甘肃调运。

好在辽东与西域的温度差不多,许多物资在西域都能用,便不需要朝廷从新准备。

长安城,皇宫内,高义欢召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兵部官员前来议事。

这时高义欢站在沙盘前,听李定国道:“陛下,我大魏精兵,现在大部都在南方,此时能动用的兵马,主要是辽东军和关陇军。”

高义欢微微颔首,“如今气候转凉,南面的大军未必能适应西域气候,再加上调动也来不及。这次便抽调,辽东和关陇两地的驻军吧!”

像大魏这样版图广大的帝国,有一个好处,就是要北方兵有北方兵,要南方兵有南方兵,山河湖海各种地形的战争,都能找到能够适应的人。

李定国继续道:“陛下,据西域传回来的情报,罗刹人出兵三万,另有蒙古人两万,准格尔人八万,共计十三万众。武军都督府的建议是,大魏出军四万,再征调蒙古五万,西域诸部三万,再加上西域都护万余人马,也用十三万人来迎战。”

高义欢从征多年,不过主要的对手都是东亚这一块,还没与西夷交过手,心里有点没底。

“兵部准备调集哪几部人马参战!”高义欢沉声问道。

兵部一名郎中道:“陛下,兵部已经给吴三桂、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四为将军,下达调令,人马已经往嘉峪关集结。”

听到这几个人的名字,高义欢放心了一些,转头问李定国道:“这一战,定国准备怎么打?”

李定国沉吟道:“陛下,这一战,其实不太好打。如今我们不知碎叶城的情况,况且大军跋涉万里,敌军以逸待劳,极易遭受敌军的伏击。”

高义欢重重颔首,“确实,姜襄就是遭了埋伏,险些全军覆灭。定国你有什么办法?”

说到姜襄,高义欢心里就来气,当初长安城中,三个闲人,吴三桂、姜襄、巴布,高义欢最看好姜襄,可如今吴三桂和巴布都还不错,唯独姜襄老是让他失望。

李定国道:“如果我们的对手只是罗刹人,倒是不需要怎么担心,可准格尔人也参与进来,情况就有些不妙了。我军跋涉万里,准格尔的细作,肯定能事先得到消息,敌兵必然会选择一地设伏。”

大魏的民族政策,还算宽容,蒙古人来关中者不在少数,而准格尔进些年往关中派出了不少细作,而魏军大举调动,这么大的事情,根本瞒不过准格尔的眼线。

高义欢沉着脸,等待李定国继续说下去。

“臣以为,既然敌军极有可能先洞察我们出兵,那么大军便分成两股,前军让他伏击,引出敌兵,然后后军出击,寻敌决战。”李定国道。

高义欢抱着膀子,在沙盘上看了半响,“这条策略确实可行,不过要注意一点,要想敌军不发现我军分为前后两股,那两军必须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前军就必须要顶住敌军的进攻,坚持到后军赶来。”

说着高义欢指着西域,“西域荒凉,常常数百里没有城池,敌军设伏的区域,多半是在旷野上,前军没有城池依托,如何抵挡住敌军围攻,这也是个问题。”

李定国摸着鄂下的短须,沉思一阵,抱拳道:“陛下,这点臣等也有考虑。这一战的关键就是前军,必须顶住攻击,同时还要消耗敌军,后军赶来才有胜算。臣的建议是,配置大量战车,用明军曾用过的车营,来充做前军。这样前军遭受袭击时,就可以车为城,应该能坚持到后军赶来,但前提是陛下愿意冒险。”

高义欢也陷入了沉思,半响后忽然问道:“定国打算由谁统领前军?”

李定国道:“李过,李将军!”

当年清军进攻关中,李过和高一功镇守陕北,多次挡住清军进攻,后来高义欢令李过负责长城沿线,也一直没出什么纰漏。

高义欢还是很信任他这个老上级,于是点了点头,“好,就按照这个计划办!”

十一月间,五军都督府,迅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拟定了方略。

由李过率领一万魏军偏师,还有西域诸部兵马,由龟兹向碎叶进军,若遇敌军伏击,以车阵固守待援,务必坚持住,而为了不让敌军生疑,后军则与前军拉开八十里的距离,得到前军信号之后,后军各部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战场。

当然如果敌军并未设伏,那大军便赶着碎叶,再与敌军一战。

于此同时,魏国还将调集一支偏师,走天山北麓,攻击准格尔,彻底解决这个对手。

十二月初一,在经过详细的商议之后,李过领大军先行,高义欢也悄悄地离开长安,随同大军一起向西进军。

(下章十一点左右)

第1051章 背水而战

龟兹镇,西域都护府所在,是西域最繁华之地。

不过一个多月前,龟兹镇的魏军仓皇回城,人马比出去时少了近一半,消息很快传便西域,使得西域各部出现不稳,龟兹的贸易也受到影响,商贾和车队都减少了四五成。

龟兹城的防守,也因此严密起来,城门开得比往常迟,关得比往常早,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这日清晨,天刚亮,一队骑兵疾驰着奔到城下,片刻后,龟兹城四门大开,一队队的传信骑兵,遂即疾驰而出。

城池外,不远处的树林里,一队准格尔的斥候,注视着龟兹城。

“那颜,他们去干什么?”一名蒙古汉子,注视奔驰的魏国骑兵,开口问道。

为首的蒙古汉子,长着一双鹰眼,他看见骑兵走远,奔向各个方向,沉声道:“不太清楚,看样子似乎是去联络西域各部落。”

说这他回首喝令,“阿布花,你立刻回去禀报大汗,就说龟兹镇的魏人有动作了。”

一名蒙古十夫长弯腰一拳捶胸,然后便翻身上马,奔出树林,向西北方而去。

几日后,一支近万人的魏军,到达龟兹镇,紧接着西域各个部落的首领,带着兵马陆续赶到,汇集数万之众。

准格尔的斥候,一直藏在树林内,斥候看见汇集的人马出城向西行军,立时翻身上马,奔回去禀报。

~~~~~~

碎叶城外,俄军营地里,莫罗佐夫元帅,正在帐篷内烤火。

时间到了十二月,狡猾的魏人用水泼墙,使得残破的碎叶城变得坚固无比,城墙光溜溜的,搭把手的地方都没有,俄军根本无法攀爬上城。

莫罗佐夫元帅强令鞑靼人发起了几次进攻,结果鞑靼人损失惨重,不愿意继续攻打,莫罗佐夫无奈,只能叫停进攻,改为围困,准备饿死城中守军。

这时,莫罗佐夫一边烤火,一边与部将商议,憎格却忽然闯了进来,“元帅,果然不出我所料,魏军发兵救援碎叶了!”

“什么?”莫罗佐夫听了翻译的话,才反应过来,噌的一下起身,脸上露出残忍之色,“只懂得抗议的魏人,居然敢来支援!也好,我正好可以给他们一个教训。”

当下莫罗佐夫便决定留下一万人,监视碎叶城,然后率领十二万大军,赶到呼巴海山和图斯池之间,魏军必经之路设伏。

十二月二十五日,沙俄大军准备就绪,但未见魏军到来。

二十六日,也没等来魏军,这让莫罗左夫不禁怀疑,僧格的情报是否错误。

二十七日,依然没有动静,事不过三,等了三天的莫罗左夫极为恼火,而正在这时,终于有人来报,发现了魏军踪迹。

自从高义欢大败准格尔,勒石天山,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后,僧格便关注着魏国的一举一动。

首节上一节955/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