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第911节

不远处,一处小溪边,七名罗刹人,聚集在一起吃饭,他们烤着抢来的野味,喝着酒,一个个兴高采烈。

数十步外的树林里,三十多个清军,在勒克德浑的指挥下,悄悄接近了他们,勒克德浑仔细点了点,正好七个人。

他们的火枪长矛架在一边,马匹拴在树上,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一个个正用刀割着肉,大块大块的塞进嘴里。

勒克德浑将弓箭拉开,箭头对准了为首一名罗刹人,忽然松开弓弦,箭矢便“嗖”的一下急射而出,正中那名罗刹人的咽喉,惨叫着倒地。

突如其来的变过,惊得剩下的罗刹人一跃而起,用俄语大叫,“有敌军!”

“嗖嗖”又是几支箭矢射出,将剩下的罗刹人,射死大半,只有一人没被射中,拔腿往马匹方向跑。

这时他刚刚翻身上马,马匹跑了不到二十步,又是一声弦响,罗刹人应声落马,重重砸在地上。

满人原本属于山林中的渔猎民族,擅长在山中打猎,弓箭比蒙古人射的还准一些。

片刻间,没有准备的七名罗刹人,就被三十名清军杀死,勒克德浑催马来到火堆旁,吩咐道:“收拾一下,马上回营地去。”

清兵草草打扫战场,并未给那群被罗刹人俘虏的女人和孩子松绑,而是依然将他们押着,往南而去。

等众人走远,草地里被勒克德浑射落下马的罗刹人,忽然慢慢又站了起来,他刚才被摔得昏死过去,加上距离火堆远,没人上来补刀,让他躲过一劫,他见清兵远去,又见地上同伴的尸体,忙拖着受伤的身体,向西北方跑去。

~~~~~~

江南,苏松两府。

魏军占据南京后,高义欢留八万兵,扫荡江南,令徐黑虎、赵大宪帅七万人,逆江而上,包抄武昌后路。

在魏军马不停蹄的征战时,高义欢并未随军出征,而是接见江南士绅、商贾,只要这些人归附大魏,江南之地,就能迅速稳定。

苏松两府是天下手工业最为发达之地,高义欢在钱谦益等人的陪同下,准备前往视察。

这时,高义欢骑着马,钱谦益随行,“牧斋公对朕占据江南后,天下局势怎么看?”

钱谦益心中显然以有腹稿,他微微笑道:“陛下,在老朽看来,南明要抗大魏,须有钱粮。粮本就在陛下之手,如今江南又归陛下所有,钱也被陛下掌控。明无钱无粮,已经不能与大魏抗衡了。”

高义欢微微颔首,遂即问道:“福建郑氏富足,每岁海上获利千万,南明不能算无钱吧。”

钱谦益道:“福建物资匮乏,海贸货物都来自江南,陛下控制江南,就是控制货源,郑氏无货,何来银钱?”

第1008章 南北矛盾

苏州府常熟县,大队魏军开入城中,身穿玄甲的魏军士卒,手持火枪,立于道路两旁。

高义欢在大队士卒的簇拥下,进入城中,在骑兵的引领下,来到一间大宅子前。

钱谦益翻身下马,为高义欢牵住马缰,“陛下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

高义欢看了眼钱谦益的宅子,青瓦白墙,不比那些王公贵族的铜钉大红门,门前石狮子,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寒舍。

高义欢翻身下马,便见府门前,一大群人给他行礼。

钱谦益忙介绍道:“陛下,这是老朽的……”

钱谦益正要介绍一名老妇,应该是他的原配陈氏,高义欢却一个箭步,抢到一名年轻漂亮的美妇人面前。

“这位就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吧!”高义欢心中有些激动,跟见了偶像似的,差点伸手出去,想要握手,幸亏急时反应过来,尴尬的刹住了车。

在高义欢身后的陈名夏,额头冒汗,暗自庆幸,皇帝陛下没上去拉手,不然钱谦益的脸往哪里搁?

这事要是传出去,皇帝陛下脸上必然无光,成为笑谈,江南这种文化鼎盛之地,对此种事情肯定不能容忍,将会提高大魏稳定江南的成本。

陈名夏晓得高义欢身上有些毛病,也时常为此提心吊胆,生怕高义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他不是李岩,他虽知道,但是从来不谏。

再者,这件事情也不好开口,不太好谏,一旦说了,就会让高义欢下不来台。

陈名夏长出一口气,不过钱谦益还是脸黑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柳如是见过陛下!”柳如是打量着高义欢,不卑不亢的行礼。

高义欢忙笑道:“哈哈请起,快请起。”

门口人多眼杂,钱谦益也不介绍了,忙侧身道:“陛下里面请。”

“呵呵”高义欢瞟了柳如是一眼,迈步进入宅子。

钱谦益本来想将大魏皇帝,请入家中做客,给钱府带来无上的荣耀,现在却有点心惊胆战起来。

高义欢只是对柳如是比较好奇,他的名声都是被外人给传坏了。

进入府宅后,在大堂内,高义欢与众人坐好,丫鬟备好茶水、糕点,钱谦益挥手屏退。

高义欢微微笑道:“牧斋公,朕对东南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方才于路上,牧斋公说朕控制江南,就断了郑家的货源,可是朕有点不明白,朕控制了江南,控制了货源,朕总不能兜货不售吧。苏松的布匹,景德镇的瓷器,浙西的茶叶,生产出来就是用来卖的,朕不卖,生意岂不被别人抢去?”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后,外部获得中国货物的难度和成本增加,日本的漆器、瓷器、纺织品会成为西方的一个选择,西夷也开始自己种茶,烧瓷器,使得中国产品占据的市场被挤压。

高义欢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他不准备收缩,反而期望能获取更大的市场。

“陛下!”钱谦益顿了顿,调整心态,“郑氏掌握渠道,没有货源,而陛下有货物,却没有渠道。两者合则生,分则俱损,老朽建议大魏对郑芝龙晓以利害,招降郑氏。郑芝龙是个商人,善于趋利避害,他定能看清局势,归降大魏。如此江南货物能够出售,而南明也将失去最大的财源,以及一大助力。”

高义欢微微颔首,一旁陈名夏却冷笑道:“大魏海疆,岂可由郑芝龙把持?臣听说南京此前联合荷兰人,制衡郑芝龙,大魏亦可效仿,联合荷兰人,逼郑芝龙让出大部利益,以免他狮子大开口。”

海上贸易获利丰厚,大魏多少人眼热,岂会让前朝势力把持。

高义欢眉头紧皱,如果郑家愿意投靠,并且交出海上利益,结束军阀割据的态势,高义欢愿意接受郑家归降,并予以重任。

如果郑芝龙不答应,虽然勾结红毛夷不那么正义,但这种事情高义欢确实做的出来。

先利用荷兰人对付郑家,等解决了郑家,再来回头解决荷兰人,只要最后达到目的,高义欢不介意与荷兰人合作,不过他心里这么想,但是却不会说出来。

“这事以后再说吧。”高义欢不置可否,微笑道:“还是请牧斋公给朕介绍一下,苏松两府丝织工坊的情况吧。

江南与北方各省不同,已经发展到商品经济社会,城镇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员众多。

这些绅民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江南各种手工业来生活,如果江南的经济出问题,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给地方造成动乱。

江南工坊是什么情况,大魏君臣收集了不少情报,不过要真正理出头绪,还是要问钱谦益这种地头蛇。

首节上一节911/9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