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与山东间的快马来往频繁,有时候一天就要出去几波,守将并不怀疑。
王大拿点了点头,便一拔马缰,出了城池,往南而去。
这时道路上一股一股的清军骑兵奔驰而过,他们有时会勒马拦住王大拿询问几句,都被他以要务在身为由搪塞过去,并不与人深入交流。
向南的官道上,人员来往频繁,虽然现在没有露出破绽,但是毕竟十分的危险,且要走千余里才能到达魏军控制的地区,向西走到是近一些,可是清军在西面屯集了重兵,用来防御河东魏军,届时要出关也十分麻烦。
王大拿思来想去,决定先向东走,然后再转道向北,直接跃过长城出关。
现在清军势力龟缩于关内,北面的防守很薄弱,出了长城,他就能直接进入宣大,然后利用魏国的驿站传递消息,迅速将情报传递到洛阳。
王大拿需要尽快将消息传递回去,让魏军尽早发起攻击,抢在明军之前拿下北京。
他稍微思索片刻,就做出了决定,然后往马股上猛抽一鞭,往南绝尘,最后趁着四下无人,忽然窜入一片林子,悄悄向东而去。
北京的东面是大海,北面是长城,魏军占据辽西后,清军都在向南面的山东转移,北面和东面反而没什么人。
日头西垂,王大拿奔驰到了卢沟河弘仁桥附近,这时他翻身下马,蹲在河边喝了口水,然后灌满一壶水。
正在这时,东南方向却一阵马蹄声传来,王大拿心头一惊,急忙准备上马,名清军骑兵却已经奔驰到不远处。
为首一骑见了王大拿,脸上露出欣喜之色,“是正白旗的大哥啊!”
名镶白旗的骑兵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王大拿视之,人年纪都不大,大概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嘴上毛都没退。
满洲兵近些年损失很大,旗定现在有许多这样刚退毛的小子,他们入关时,也就八九岁左右,没怎么经历关外苦寒的生活,没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山林间茹毛饮血,战斗力比老旗兵差的远,心智也不太成熟。
为首的骑兵笑吟吟的看着王大拿,继续笑着道:“大哥这是去做什么?”
王大拿观察人,发现他们后背插着角旗,是满清信使的标志,看他们从东南而来,他立刻笑道:“还不是去传信,正准备去天津!你们呢?你们从哪里来,是哪个牛录下的?”
那人听说他要去天津,脸上更加高兴,“大哥我们就是从天津来的,你去天津是要询问船来了么?”
这个鞑子小兵,显然涉世不深,估计此前一直在北京玩鸟,对王大拿没有什么戒心。
王大拿心里一惊,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你怎么知道?”
鞑子小兵还不晓得他泄露了密,他乐呵呵的对王大拿道:“我猜就是这样,因为我们就是去向摄政王禀报,海上来船了,有近百艘,都是明军的大船!梅勒额真让我们去询问,要不要放他们上岸!”
明军已经到了!
王大拿心头狂震,惊讶道:“居然已经到了!”
“对啊!”鞑子小兵连连点头,十分热情的继续道:“大哥如果是去询问情况的话,我看就不用去了,我看不如大家一起回北京!”
王大拿闻语,眼闪现出一丝杀意,笑着颔首道:“那好,既然你们带回了消息,我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说着,他忽然指着河水道:“你们一路也辛苦了,先喝口水,然后我们一起赶路!”
月间正是酷暑的时候,人一路奔驰,早就汗流浃背,水也早喝完了。
“那好!”人笑着答应一声,便从王大拿身边走过,两人刚蹲下喝水,王大拿却忽然抽出匕首,从后抱住一人,锋利的匕首瞬间将那话多的小鞑子割喉,立时鲜血飙射。
另两人还没反应过来,王大拿便从后一匕首捅穿其一人的后心,这时另一人才反应过来,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王大拿拔出匕首,毫不犹豫的将最后一名小兵扑倒,用卡住他的脖子,匕首对着他心口猛刺。
小兵一时未死,想要挣扎,却被王大拿铁钳般的大卡着脖子叫不出来,两眼鼓得老大,看着王大拿,露出惊恐万分的眼神,喉头只能发出咕咕的声音,王大拿则毫不留情的又补一刀,等到小兵彻底不动,才松开大。
这时他站起身拿起匕首四下观察,被歌喉的小兵已经气绝,被捅穿后心的,不知道是不是捅偏了,还在往远处爬。
王大拿持匕首,一脚将他踩住,然后双握住匕首,高高举起,照着后心又连刺了两下,终于将人全部杀死。
这时他看了看四周,急忙从从人身上搜出信件,然后翻身上马,改变原来的计划,直接追着西阳的余晖而去……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
(本章完)
第940章 大沽外海
月二十五日,月色如水,天津东面的大沽口外,一片波光粼粼,大海上的海浪扑打在海边的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
远处的海面上,一片灯火闪现,亮光层层叠叠,仿佛海市蜃楼一样,场面壮观。
这片近海夜泊的灯火,正是从崇明出发后,借着季风北行,来到天津外海的明军水师战船。
近两万明军,航行数千里,到达目的地,如此强大的海上投送能力,即便是现在的海上强国荷兰、西班牙,也很难做到。
明军到达这里,他们将从天津上岸,然后沿着运河进抵通州,最后接收北京。
一旦明军进入北京城,北直隶的州县就会易帜,届时魏军就会失去攻击北京的借口。
因为与多尔衮有协定,明军水师不好直接冲入大沽口,所以选择在近海一处海湾内,降帆下锚,并派人上岸交涉,然后再登岸接收北京。
在海岸边,并没有炮台,只有一个防御水匪和海盗的墩台,驻扎着近百清军。
大沽是海防重地,不过清军显然并未能意识的这一点,幸而明军是来和平接收,不然直接发炮,顷刻间就能让墩台变成废墟。
墩台上清军士卒注视着海面上的夜火,心情都非常的震撼,士卒心忐忑,吓得一夜未眠。
天色渐亮,郑成功派出一艘小船,再次滑向岸边,准备去与岸上守军交涉,询问什么时候能够上岸。
此时,驻守天津了梅勒额真,已经来到大沽,他远眺海面上的百余艘战船,心头赶到十分的震撼。
“主子,明军使者到了!”两个包衣兵,带着一员明将过来。
来人正是高义仠,他身穿一套鱼鳞甲,头戴凤翅盔,身后披着大红披风,按着腰刀,大步走过来,然后一拱,朗声道:“这位将军,本将奉主帅之命,前来询问,我军何时能够上岸?”
梅勒额真解释道:“这位将军,我已经派人去禀报,还请再等一等,京师消息一到,你们立刻上岸?”
高义仠皱起眉头,不赖烦道,“大军停泊近海,太过显眼,若是被魏军斥候察觉,后果不堪设想,北京的消息到底还需要多久传来。”
梅勒额真忙道:“大沽口到京师百多里,快马一日便达,再加上汇报的时间,最晚明早,便会有消息传来,还请将军再等一天~”
明军这次是和平接收,需要满清的配合,不好硬闯,高义仠鼻子里呼出一口气,沉声道:“那好,我们再等一天,时间一到,你不要阻止我们上岸!”